礼赞70年⑰: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到共和国勋章
今年7月27日,95岁的张富清实现了他一直以来的愿望——再来北京,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许久未添新衣的他,特意穿上了新买的白衬衫,面朝“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颤颤巍巍从轮椅上站起来,举起右手,郑重敬礼。别人称他为英雄,但他自己认为为国捐躯的战友们才是英雄。
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多次立功受奖,是“战斗英雄”“人民功臣”。1955年退役转业,他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60多年来,他深藏功与名,直到去年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英雄事迹才被发现。
“永垂不朽”,早在《左传》中就有,意思是功绩和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深沉的英雄情怀,英雄气节和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继往开来。
近代以来,蒙受苦难的中国人民挺起脊梁、奋起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摆脱受压迫境地,掌握了自己命运。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109年间,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牺牲和贡献的志士仁人,都是民族英雄、人民英雄。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建造一座纪念碑。碑址选在天安门广场,正对天安门城楼。
中央美术学院滑田友教授在写给北京市建设局的信中,提出了纪念碑设计的四个原则:人民一望就懂,适合场所,具有共通性,人民在集会时可以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共征集到240多件设计方案和修改方案。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参加了方案设计。他们认为,中国传统的碑形,大多矮小郁沉,缺乏英雄气概,可以采用高耸而挺拔的形式,表达人民英雄为祖国昌盛富强而牺牲的崇高精神。林徽因负责纪念碑花纹设计小组工作,自己为碑座和碑身设计了全套饰纹。她主张以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唐代风格为蓝本,并在装饰花环的花卉品种上一再斟酌,最后选定牡丹、荷花和菊花三种花作为高贵、纯洁和坚韧的象征。为了有更完美的图案,肺病晚期的林徽因在病床上画了数百张不同风格的草图,对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描画了几十次,上百次。
建造过程中,范文澜专门为雕刻家们作报告,发给每人一本《中国近代史》。他说:“纪念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要完成这项任务,只有了解百年中国历史概况,才能明白每件作品在历史上所占地位。”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呈现在纪念碑底座上的十块浮雕,栩栩如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英雄辈出。
上世纪60年代,焦裕禄到兰考任县委书记。当时的兰考,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严重,种不了粮食。焦裕禄从调研入手,靠着一辆自行车、两个铁脚板,访遍了全县120多个生产大队,行程5000余里。
几个月奔波,换来了一整套具体详细资料,县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造兰考规划。一场除“三害”斗争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进行了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他同干部、群众一起出力流汗,走到哪里干到哪里。群众都说他是“跟咱一样的庄户人”。
一次,焦裕禄来到城关公社老韩陵村访贫问苦,遇到经验丰富的老农肖位芬。这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庄稼老粗”,说起种植泡桐可以压风挡沙,焦裕禄听了连声说:“好,好,这是个好主意。”
从此,尽管病痛折磨,焦裕禄坚持走到哪里,泡桐树栽到哪里,困难解决到哪里,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了475天,给兰考人民留下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现在,泡桐已成为兰考的支柱产业,年产值100多个亿。当年焦裕禄亲手栽下的泡桐,长到了20多米,树围4米多,被称为“焦桐”。焦裕禄精神像泡桐树一样,深深扎根在兰考土地上。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人民敬仰英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国家荣誉制度”。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将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日确定为烈士纪念日。自此,每年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与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
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在立法过程中,关于勋章,曾提出过“共和国勋章”“国旗勋章”“建设勋章”等名称,大多数意见倾向于使用“共和国勋章”,“‘共和国’一词寄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已深入人心;授予‘共和国勋章’,有利于增强全中国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共和国勋章’在内涵上具有较大的包容性,能涵盖为国家建立卓越功勋的各类杰出人士。”
2017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实施党内、国家、军队功勋荣誉表彰条例,正式确立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共和国勋章”是国家最高荣誉,“七一勋章”是党内最高荣誉,“八一勋章”是军队最高荣誉。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
2018年5月14日清晨7时,由重庆到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正在近万米高空飞行。突然,驾驶舱玻璃碎裂四散,飞机剧烈抖动,高空气流吹袭,大量仪表失灵,难以与地面联系。
生死关头,机长刘传健在零下40度缺氧环境中努力操控飞机。上半身被吸出舱外的副驾驶徐瑞辰,挣扎着回到座位,忍着伤痛监控飞机关键参数。最终,他们靠着艰难的手动驾驶,让飞机平安落地,守护了128人的生命安全。
2018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邀请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参加国庆69周年招待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他们说:“得知你们的英雄事迹,我很感动,为你们感到骄傲。授予你们‘英雄机组’、‘英雄机长’的光荣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身上,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也是激发民族斗志的强大动力。革命英雄主义不能丢,中国共产党不断树立英雄、宣传英模,就是要号召全体中华儿女学习英雄、赶超先进,把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岗位上,一代代传承下去,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投身伟大事业,追求卓越、铸就永恒,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时代英雄、时代先锋。(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毛翔)
- 标签: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