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社会热点

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最美白衣天使”陈江的武汉抗疫记

  第一次去武汉、第一次进重症病区、第一次救治成人病人、第一次和两岁多的女儿分别40多天……作为海口市妇幼保健院(下称市保健院)支援武汉的一名儿内科副主任医师,陈江有了人生中很多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是他对一袭白衣的诠释,也是万千抗疫人员的一个缩影。

  □撰稿 高艳

  以平常锻炼出的耐心和细心安抚患者

  “虽然我是儿科医生,但也有多年ICU临床经验。”2月19日随抗疫医疗队从海口出发,陈江拟被安排到武汉市中心医院,由于工作需要,后分配到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参加救治工作。天佑医院第七隔离病房收治的绝大多数是确诊的成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陈江负责的重症病区共有40个病人,多为伴有高血压(危急级)、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刚开始从事新冠肺炎防控救治工作压力重重,但他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全心全意投入到疫情救治工作中。

  “当时协调一名病人办理出院手续,病人不理解为什么出院了才统一签住院、治疗用药等手续,他情绪不稳定,跟医护人员发生了矛盾。”2月27日,在该病人的影响下,同一病房的病人言语上也颇有微词。据悉,考虑新冠肺炎的特殊性,武汉新冠肺炎防控救治指挥部统一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简化住院、治疗流程,达成快速救治目的。

  陈江闻声而动,长年的儿科医生经历,锻炼了他的耐心和细心,面对这一类病人,陈江明白最重要的是言语上的安抚。他接过该病人话头简明扼要一一厘清疑问。在陈江的再三解释下,该病人平复情绪,顺利办理了出院,一场误解悄无声息化解了。

  “每天工作10个小时,还有通宵的夜班轮守。”但陈江没有丝毫的怨言。他每天依旧到病房查房、解释病情、下医嘱、写病程记录、办理病人出入院等工作,抽空还给患者做一些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每天穿着像裹着粽子的防护服在隔离病区奔波,往往闷得汗流浃背,呼吸困难,口罩、护目镜等也把脸勒出道道压痕。“平时4~6个小时工作不算什么,但在隔离区4~6小时却是完全不同的体验。脱防护服更是一道复杂且要求高的程序,整个过程再快也要40分钟以上”陈江说道。“新冠肺炎病情变化较快,尤其是重症患者,下病区的第一夜班有个伴有肝硬化、肝腹水的患者,转到重症后,突然病情加重,仅仅在入院的第二天这位病人离开了人世。”陈江在讲述这件事时,显得心情很低落。

  坚强的自己离不开家人背后的支持

  陈江的妻子是市保健院产科一名护士,在接到丈夫即将驰援武汉的消息时,她知道他会牵挂年迈体弱的父母、2岁的女儿和怀有身孕的自己,她默默为丈夫收拾行囊,把女儿送到老家父母身边并鼓励道:“前线确实需要人,如果可以我也想与你在一线并肩作战。”

  3月2日凌晨5时许,劳累了一天的陈江被急促的电话吵醒,电话那头传来父母着急的话语、两岁女儿的哭叫声。原来小女儿连续三天反复发烧,老人不会看水银体温计,特殊情况又买不到测温仪。同样被吵醒的还有妻子,但她让陈江放心工作,别记挂家里,女儿她来照顾。

  陈江的弟弟陈景也是市保健院儿保科医生,刚参加工作3年,在哥哥的影响下,请命奔赴徐闻抗疫前线。

  解病人之所急,为方便患儿就诊,化解亲属焦虑,成了陈江思考的一个问题。相比其他成人科室,儿科具有其特殊性:患儿的用药、疾病、治疗方案不同于成人科室,家长的期望值以及对患儿的重视程度也高于成人科室,儿科病房里经常出现一个患儿六个家长陪伴的场景。

  为了方便医患之间的交流,做到患儿某些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普及一些科普医疗知识。陈江借助微信社群的便利,依托市保健院儿科科室,打造了数个便民的线上线下联动咨询微信群,每天在群里答复群友疑问已经成了他的日常工作之一。

  “陈医生,帮忙看一下,这还要检查什么吗?”4月29日,某网友在义诊群3里问道,随后出示影像诊断报告。“不需要,有点小问题,应该问题不大,你过来复诊的时候我具体跟你说哈。”陈江回复道。

  像这样的微信对话,他每天工作之余处理无数遍。“这些都是医生应该做的,都是义务工作。”陈江表示,今后将带着支援武汉精神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日常工作中,为建设线上线下联动咨询平台奉献一己之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