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话题论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这个魂不能丢
“物,大故事。因为咱们学校‘张主任’用小小的留言簿,写出了人人都在向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友善、诚信。”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思政课才是好的思政课?
从学校党委副到省委高校工委副,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曲建武曾是厅局级干部,但前两年他辞去领导职务,主动担负起外国语学院2013级“思想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任务。面对别人的不解,他说:“思想理论课太重要了,它就是为解决学生的价值观服务的。没有了这样一个主渠道,学生怎么能实现人生的幸福呢?”
这几年,云有个明显的感觉,思政课教师的地位提高了,以前思政课教师在评职称方面是“短腿”,“整天忙着上课,哪有时间写论文”,现在学校开绿灯,打破了论文指挥棒。不仅如此,云还有了一帮“粉丝”,今年他又登上了全校最受学生欢迎老师的榜单。
整整一节课,云都插不上嘴。
不管怎样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这个魂不能丢
2014年宁波大学食堂的“管饭爸爸”张主任和他那本“有求必应”的学生意见簿火了。现在,云又这把火“烧”到了思政课课堂,这本40页的意见簿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京公网安备9号京网文[2011]0252-085号
在最后总结点评时,云说,“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三权分立固然有其优点,但并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他认为,思政课不是死知识,而是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立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
“不管怎样创新课堂形式,不管课堂有多热闹,都不能忘了一根主线,思政课老师要有底线和立场意识。”云在“全国思政课老师”的QQ群里敲下的这段话,立刻获得了陆信礼的赞同。陆信礼说:“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实这句话也隐含着这样一层意思:己不立,焉能立人?己不达,何以达人?如果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自己都没有坚定的理想,如何让学生建立对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呢?”
“既要围绕书本,又要脱离课本”,身边人、身边事,都成了云的思政课素材。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陆信礼的思政课课堂上。陆信礼的学生、2013级英语专业的段嘉懿感觉到了变化:“以前思政课几百人的大教室,老师站在台上照本宣科,感觉离自己很远。现在不仅老师走下台,与学生互动,讲授的内容也‘走下台’,原本书本里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变成了可知可感的身边事,更具力。”
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树荫看来,在噪音和杂音喧嚣的时代,高校课堂这个阵地要发出“强音”,他说:“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地方,而不是清谈馆、场,老师的不满和怨气,不能由学生来埋单。”
在云的思政课堂上,“抢话筒”的情况经常发生。有一次,他讲到“人民”,有个学生冲上要求发言,并在黑板上写下“的三权分立是最好的”。此言一出,立刻遭到其他同学的“”,真理越辩越明,一整节课,大家都“吵”得热火朝天。
《中国教育报》2015年2月9日第1版
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
离上课还有5分钟,宽敞的阶梯教室早已坐满了学生,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云。这是一节寻常的思政课,不寻常的是,这节思政课的“教材”是一本食堂的意见留言簿。
高校课堂的场和互联网场如何互动,一直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命题。王树荫认为:“大学老师不能回避反腐、差距等社会热点话题,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要引导学生正确思考,不能简单公知和大V。”
“回复一条两条不稀奇,难的是条条有回复,条条有落实。”
王树荫给出了一个复杂的答案:“好的思政课没有一定之规,有的老师善于运用多技术,课堂异彩纷呈;有的老师善于针砭时评,学生能从中获得营养;有的老师理论讲得深入浅出,学生们听得也是津津有味。”陆信礼则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一个好的思政课堂要有三率,到课率,抬头率,接受率。”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答案,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这个思政课的魂不能丢。(记者智)
在这方面,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