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现场报道
从明末清初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海南文昌兴起到南洋地区营生的热潮,“下南洋”和“走西口”、“闯关东”,被人们称为中国近代史上三大人口迁徙行为。文昌人在南洋以勤劳智慧营生造福,带回的南洋文化与本地文化融合,深深根植于文昌人的生活中。
在第六届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启幕之前,海南省文昌市委宣传部发起“南洋文化之旅 感受文昌魅力”大型媒体采风活动,新华网进行全程直播。
参与活动的多家媒体记者手牵横幅,在采风活动首日的末站松树大宅门前合影留念。至此,采风活动在文城镇的第一日的行程正式结束,3月7日新华网将继续带来文昌之旅。
采风队伍来到文城镇采风的最后一站——松树大屋。松树大屋,又称为符家宅,是文昌市头苑松树村华侨富商符用铁110多年前回乡修建的宅院,具有非常明显的南洋建筑风格。
王兆松侄孙王禄理在介绍王兆孙及其子孙后代对海南教育的资助情况。据其介绍,目前,王兆松后人有130多人,遍布20多个国家,子孙后代继承发扬王兆松爱国爱乡精神,依托王兆松有限公司,连续十余年为社会捐资200多万元,涵盖教育扶持、社会救助等领域。
这是王兆松的侄孙,目前是王兆松故居的管理人。据他介绍,王兆松的6代子孙在90年代陆续回到故居来拜祖及祭祀,最高记录是来自12个不同国家的32位子孙后代齐聚一堂。
下午四时,采风队伍来到文城镇第五站——王兆松故居。王兆松是马来西亚琼侨届的著名侨领之一。如今的王兆松故居是其发家后回乡修建的房宅,希望留下一点“摇篮迹”,便于子孙后代访宗问祖和激励后人。
赵玉山,是对文昌侨中捐资助学力度很大的一位新加坡华侨,他的子孙后代至今仍未中断对学校的捐助。校内的行政楼和图书馆都以其名字命名。
文昌侨中于1956年由旅居东南亚各国的侨胞集资创办,建校至今60年。文昌侨中的建筑物采用桥架式,每栋教学楼之间都有连廊连接,在连廊上设置的木牌会刻上遥相呼应的铭语,例如:行止于美与心止于善。
据了解,文南老街按建筑风格可分为南北街道,南段沿街建筑是当年闯南洋的文昌侨民在异国创业、功成名就后,返乡而建的71幢具有浓郁南洋风格的骑楼;而北段则是116幢兼具近现代风格的建筑楼房。
文南老街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全长530米,宽7.5米。《人的根》、《海外赤子》、《天涯怪客》等电影都曾到此取景拍摄。
据文昌中学原副校长郑祝利介绍,学校里的许多建筑物都以归国捐资的华侨名字命名,例如:潘正洲教学楼、张光颖科学馆、文焕章图书馆、王兆松楼、陈家忠校史馆、陈川庆音乐厅等。
文昌中学的前身为建于1595年的“玉阳书院”,清朝年间曾更名为“至公书院”与“蔚文书院”。跨越明清两朝代的书院时期,造就了16名进士,107位举人、30位武举人,培育生员万余人。
文昌孔庙尊经阁,这个古时收藏、查阅国学经典名著的堂阁,如今经常举办国学讲座,成为宣讲国学文化新场所。
蔚文书院,文昌中学的前身,如今讲堂被改造成文昌历史文化展馆,分四大部分,分别展示文昌千年文化教育的历史画卷。
史载:“文昌,星宫也。中国古代主功名利禄升迁之神明也。”文昌宫,就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宫殿。据介绍,古时的官员和学子会将此处用于祭祀和祈福。
据介绍,2016年2月27日,孔子学堂正式开讲,自2月起至今,共授课53场,听众达3000多人。
上午十点整,采风队伍到达第一站,位于文城镇的孔庙。文城镇的孔庙是海南省保护最好的孔庙,素有“海南第一庙”之称,现为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面积3300平方米。
本次活动将依次探访文昌5个侨乡乡镇,分别为文城镇、铺前镇、会文镇、公坡镇、东郊镇。新华网将跟随采风队伍为您带来现场实时报道。
3月6日,“南洋文化之旅·感受文昌魅力”大型媒体采风活动启动。此次活动将行走文昌5大侨乡乡镇,旨在通过挖掘海南文昌的南洋文化来进一步探寻“侨”足迹、“侨”精神。参与活动的媒体有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侨乡日报、国际旅游岛商报、海南电视台新闻频道、文昌广播电视台、新华网海南频道、新华网福建频道、南海网、人民网海南频道、凤凰海南、腾讯海南、新浪海南、海南新闻广播等。
- 标签:新华网新闻今日头条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新华网现场报道
从明末清初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海南文昌兴起到南洋地区营生的热潮,“下南洋”和“走西口”、“闯关东”,被人们称为中国近代史上…
- 不甘做网吧一哥顺网科技凭什么探索大屏云游新边界
- 顺网科技(300113)深度报告:网吧渠道龙头深耕场景流量价值
- 纪录片]往事:回顾农奴血泪史
- 网吧起家的顺网科技大举进军元宇宙:左手数字藏品 右手元宇宙会展
- 还原江南老百姓的平凡历史
- 纪录片《津门往事》即将首播 《五大道》姊妹篇继续讲述天津传奇
- 新华网评:今天的中国多希望你们能看到
- 【招聘快讯】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新华网首页
- 新安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