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都市生活  网事

冬奥倒计时50天|场馆准备好了!科技环保,更有中国温度

【编者按】

一转眼,已从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到了如今的倒计时50天。

这50天的加速冲刺中,不仅有多场冬奥测试赛的成功举办,有中国运动员冰雪赛场的争金夺银,更有冬奥场馆和服务工作的蓄势待发。

北京和张家口赛区,已万事俱备,只待冬奥。

海报设计:白浪

“所有12个竞赛场馆已全部完工并具备办赛条件,各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运行团队全部组建完成、人员到位就绪,时刻准备迎接赛事到来。”

12月初,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执行主任闫成的一番话,把冬奥会场馆的准备情况告诉了大家。

一周前,国际奥委会执行主管克里斯托弗·杜比也透露,北京冬奥会每个赛场的现场观众容量,也将在接下来的几周内确定。

随着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场馆也在用实际行动证明,一切准备就绪,静待冬奥会到来。

首钢滑雪大跳台。

比赛场馆群分布三个赛区

即将于明年2月开幕的2022北京冬奥会,所有比赛将在三个赛区进行,分别是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

不同项目的竞赛场馆也将分布在三个赛区,其中北京赛区主要承办冰上项目赛事,雪上项目赛事则将更多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上演。

北京赛区的竞赛场馆包括:国家速滑馆、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钢滑雪大跳台。

延庆赛区的竞赛场馆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张家口赛区的竞赛场馆则有:云顶滑雪公园、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

首都体育馆内景。

除此之外,北京冬奥会还将有如承办开闭幕式的国家体育场等非竞赛场馆。三个赛区总计共有场馆44个,其中竞赛场馆12个,训练场馆3个,非竞赛场馆29个。

12月初,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执行主任闫成表示:“所有12个竞赛场馆已全部完工并具备办赛条件,各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运行团队全部组建完成、人员到位就绪,时刻准备迎接赛事到来。”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外景。

科技场馆,环保为先

在冬奥会各个场馆的建设中,高科技的运用与环保理念的贯彻,一直都是重点。从冰篮转换、到场馆温度、再到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无不透露着科技元素。

比如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篮球比赛场馆,本届冬奥会将承担冰球比赛的任务。

为了让五棵松体育中心更适配冬奥会,2020年4月对其启动历时8个月的改造。改造后,五棵松体育中心实现了6小时“冰篮转换”——还在举办篮球比赛的场馆当天就能完成转换,隔天摇身一变就能承办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三项赛事的通用型场馆,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由“水立方”场馆改造而成的“冰立方”,同样具有两用性。如今的“冰立方”不仅是世界唯一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均可运行的双奥场馆,也是世界上首个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奥运场馆。

“冰立方”内景。

为了观众更好的欣赏比赛,国家速滑馆则具备智能化的运动管理系统、观众观赛管理和场馆管理系统,就像给场馆配备了一颗“大脑”。

比如,可以通过智慧管理使得馆内气温分层——冰面一个温度,确保冰面标准稳定;运动员比赛空间一个温度,保证运动员体温体感,有利于创造最佳运动成绩;观众席一个温度,可以达约16℃,为观众营造一个舒适的观赛环境。

这些先进技术的运用,不仅使得场馆科技感十足,更重要的是践行了“绿色奥运”理念。

首都体育馆冰面采用了二氧化碳制冰的方式,这项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环保的制冰技术,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度以内,热能回收率高,这种制冷相比较传统方式效能提升30%。

国家速滑馆内场。

场馆还可对制冷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每年可以节省100多万度电,极大地提升了场馆的绿色属性。

国家速滑馆制冰工程专项设计负责人马进透露:“这一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

而延庆赛区则是一个100%使用风电、太阳能电力的绿色清洁能源赛区,是一个水资源全部实现自我收集处理再利用的“海绵型赛区”。

事实上,北京因冬奥会于2020年进入了“绿电元年”。通过建设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创新性地将张北地区丰富的风电资源引入北京,使北京冬奥会100%使用绿色电力资源。

冬奥村两个大院落中的园林结构设计灵感来自《冰嬉图》。

冬奥会不缺中国温度

除了注重科技与环保之外,北京冬奥会同样展示着中国温度。

翻新的国家体育馆被命名为“冰之帆”,虽然新名字带“冰”,但改造的内容却尽显温暖。

其中,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便是重点。相较此前的设施基础,改造后的“冰之帆”的无障碍设施得到整体提升。

比如场馆里的所有客梯均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场馆内没有一处门槛,残障人士可从各个入口直达比赛场地及无障碍看台。

馆内此次还增加了36个无障碍看台,因地制宜将看台突出,做成类似于阳台的样子,分散在各个场馆的入口处,可让残障观众距离冰球比赛场地更近,能与其它观众融为一体,极大的提升观赛体验。

此外,残奥会时,在运动员更衣室至比赛场地,全部铺上仿真冰板,并降低坡道的坡度,运动员可以从更衣室滑入比赛场地,解决了运动员因场地不便,需要进入赛场后更换冰橇的不便。赛时,国家体育馆将最佳观赛坐席留给了残障人群,尽显人文关怀。

国家速滑馆健身房内景。 记者 高丹 图

而这种人文关怀在其他场馆随处可见。如果说国家体育馆代表场馆温度,那么延庆赛区便是北京冬奥会室外运动的范本。

据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副经理刘坤介绍,延庆赛区的赛场设计采取了依山就势,顺应地形等高线 “板片形式”布局,将自然起伏的山地地形转化成四组水平布置的平台。

平台之间通过均匀分布的无障碍电梯、道路系统连接,冬残奥会期间还有无障碍班车穿梭其间,极大化解了山地建筑对残障人群的不便。

此外,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共建设无障碍卫生间18个、无障碍电梯19座,索道11条,其中轿厢式缆车可供轮椅使用,并建设了专供冬残奥会使用的拖牵索道;冬残奥会前还会分区域增加临时无障碍卫生间,设置临时坡道处理因造雪而形成的高差问题。

这套无障碍体系也将为高海拔地区山地场馆、缆车系统、无障碍卫生间的建设及大众雪场无障碍设施的推广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冰之帆”场馆内的智能消毒机器人。

测试赛征服中外选手

为了让场馆更好的运行,自今年10月5日起至12月底,10项国际赛事、3次国际训练周和2项国内测试活动有序展开,这是冬奥赛前系列化、全要素的运行测试。

截至目前,北京赛区承办的短道速滑世界杯等6项赛事,延庆赛区承办的雪橇世界杯等5项赛事及张家口赛区承办的单板和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北欧两项洲际杯等赛事,都已经圆满收官,测试赛进程已经接近尾声。

12月28日至31日,“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2021下半年测试赛和测试活动的最后一场测试活动——冬季两项训练周将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展开。届时,张家口赛区4个竞赛场馆将全部完成测试工作。

而在实际体验下来,众多已经体验过测试赛的参赛选手也对场馆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短道速滑北京站比赛举办。

比如在首都体育馆举办“相约北京”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后,夺得冠军的日本选手键山优真就表示: “这里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冬奥会的气氛,而且冰面非常利于滑行。”

亚军佐藤骏也认为:“这里的冰面状况非常完美。”

在云顶滑雪公园举行的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上,澳大利亚运动员萨米·西姆也对北京冬奥会的造雪能力赞不绝口:“一般来讲,在处于11月的雪季早期,很难有赛场拥有云顶滑雪公园一样的雪况,目前这里的赛道状况已经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水平。”

国际雪橇联合会主席埃纳斯·弗格力斯更是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一个了不起的场地,对于雪车雪橇运动来说,这都是非常棒的礼物。”

google talk下载 http://www.xinzhiliao.com/sj/dongji/42347.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魏晨我为自己代言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