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艺术人物|“图像殿堂”里的康多,蒙克博物馆的建筑师
国庆将至,上海北京等地相继迎来一批艺术家个展。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艺术家乔治·康多搬来了他的“图像殿堂”,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的屋顶,艺术家赵半狄以熊猫为主题搭建空中花园,邀请公众共度“云上的日子”,在海上印社艺术中心,呈现有“江山宏图—江宏书画展”。
在广东顺德的和美术馆,法国艺术家贝纳·维内将数学语言融入艺术创作,对艺术的表达发起挑战。在北京,99岁高龄的油画家戴泽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金秋野和绘造社以实体模型和绘画作品来谈谈“北京房子”。
“当代”和“过去”密不可分;在挪威奥斯陆,丹麦建筑师胡安·艾雷罗斯与延斯·里希特设计的蒙克博物馆即将开放,未来将呈现数千件出自著名艺术家爱德华·蒙克的艺术作品。
《·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上海|艺术家乔治·康多
“蓝调图像”开场亚洲最大规模个展
2021年9月25日,“乔治·康多:图像殿堂”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这是艺术家在亚洲迄今为止最大规模个展,呈现200余件绘画、雕塑及素描作品,聚焦其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重要的周期创作与作品系列。
乔治·康多
展览以全新的绘画作品“蓝调图像”系列开场,这是该系列首次亮相。康多结合自由的笔触和象征符号,重塑了传统的画面语言,灵活运用蓝调与自由爵士等音乐元素来谱写一曲视觉的“哀伤挽歌”。谈到这些作品,康多形容它们为“在新冠疫情时代下被迫适应‘新日常’的无奈与悲叹”。
乔治·康多,《C大调布鲁斯》,2021,亚麻布油彩,300.4 x 266.7 x 4.4 cm
该系列作品也展览展出的早年重要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过去他热衷于刻画虚构生物、卡通形象和他标志性的“对映体”,他承接传统绘画中一丝不苟的技巧,并专研人物的形态,却又不拘泥于形式,因此在这次展览中观众也可以一睹康多变化多端的风格。
康多1957年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在波士顿学音乐和艺术史专业。大二时,康多加入当地的摇滚乐队,在演出时,结识了巴斯奎特。在巴斯奎特的建议下,搬到纽约居住,与凯斯·哈林等人成为“邻居”。来到纽约之后,康多曾短暂地加入安迪·沃霍尔的工作室。1980年代初,康多在东村的画廊举办自己的首次个展,迅速成为东村艺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
“乔治·康多:图像殿堂”展厅现场图,龙美术馆(西岸馆),2021,摄影:JJYPHOTO
展览中他在过去40年间创作的30多幅人物肖像画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几乎填满了龙美术馆一整面展墙,琳琅满目,让观众宛如走进巴黎沙龙的会场,康多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人物面相的疯狂想象力,创作出一幅幅怪诞角色的肖像画。这些角色不一而同都散发着神秘气息,却又像荒谬的小丑,演绎着一出出悲喜交加的人生戏剧。
展出的“美国之翼”、“黑色图像”等系列也能看到他的创作不断迭代,又互相关联,一些主题和元素在不同系列中反复呈现。展览末尾将展出70余件素描作品,其中既有艺术家少年时代创作的草图,也有近年来为创作油画与大型作品而潜心研究时创作的底稿。这些绘画跨越了四十年的岁月,让观众能够以独特的视角一览康多热情洋溢的创作过程。
策展人马西米里亚诺·吉奥尼通过连线的方式,给观众做导览讲解。摄影:韩小易
因为疫情,展览策展人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和艺术家乔治·康多均无法来到上海,开幕现场以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策展人将龙美术馆的场地形容为混凝土城堡,而展览名“图像殿堂”带着神秘感和想象力,也通过与建筑结合的布展让人把观众带入“图像殿堂”。展览将持续至11月28日。(文/黄松)
上海|画家江宏
“江山宏图”里的山水书法,畅快与豪情
年已七旬的江宏身上有着江南名士的派头,性情豪爽,喜饮酒,寄情山水诗画间。9月25日,“江山宏图—江宏书画展”在上海海上印社艺术中心对外展出。
江宏,号恢翁,1949年5月生于上海。美术史论家、画家。擅长山水画,并致力于中国绘画史的研究,著述颇丰。曾任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著有《江宏山水画作品集》《名作的中国绘画史》《中国山水画通鉴·苍翠无尽》《中国山水画通鉴·千里江山》等,编有《中国书画全书》。江宏曾自述“幼即喜绘画,糊乱涂抹,无法无天。对山水画情有独钟,数十年如一日,从惭悟中顿悟。又自研艺术史,发表文章数百,专著多部。”
江宏
作家荆歌撰文说,“他的身上,有着豪爽大气。他喜作大画,通常都是四尺整张、六尺整张和八尺整张的。似乎只有高头大案,才能挥洒他的才情,才能畅快过瘾,才能把他广阔的心思肆意铺陈,才能表达他的审美、完成他的想象。他自由地泼水泼墨泼彩,无所顾忌而又节制有度。即使是在细窄的手卷上,也总是展现出恢弘气势,营造了天大地大的壮丽气象。他的大,是要上及苍穹,吞吐四海,是要逸出画框,越过门窗,御风而行、随云奔腾,没有边际,不限四季,只有目力不及之所,没有想象不到的地方。但他依然是有着海派的优越和优雅,从容典雅,长松流瀑、远山近水、奇峰行云,都是以名士之风叙述描绘。”
江宏山水画
对于山水画,江宏此前在接受“·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山水画不是对景写生,而是要吐露胸中意趣。胸中有丘壑,方能下笔有神韵。而且作画时要有书写性,即用书法线条之美来描写山水隐逸之乐,来呈现自己强烈的真性情,故而我的山水画不作假、合规矩、有个性。我特别喜欢‘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元季四大家,他们强调笔墨,强调书法用笔,进而有很强的个性。特别是黄公望、王蒙影响了明清两代的山水画发展,可以说他们的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的又一高峰。”(宗和)
挪威奥斯陆|建筑师胡安·艾雷罗斯与延斯·里希特
挑战正统,呼应地势:蒙克博物馆即将开放
胡安·艾雷罗斯与延斯·里希特
据archdaily等网站报道,位于挪威奥斯陆海滨区的蒙克博物馆(Munch Museum)将于今年10月22日正式开放。博物馆由西班牙建筑事务所Estudio Herreros设计,未来将呈现丰富的挪威文化遗产以及数千件出自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的艺术作品。建筑本身试图彰显当代博物馆理念,即强调建筑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奥斯陆乃至整个国家的历史责任。
由于政治阻碍以及疫情的影响,蒙克博物馆的项目在过去数年间遭遇了不少挫折。如今,这座13层、60米高的建筑物将成为城市中富有活力的当代文化中心,满足不同大众的需求,而它的地理位置则将让人们的视线聚焦于奥斯陆的峡湾地区。
蒙克博物馆
建筑事务所Estudio Herreros在马德里、纽约、墨西哥城设有分部。事务所聚焦于那些能够提供类型学研究平台的项目和竞赛,并认为不同尺度、时间的项目应该彼此共存。事务所两大合伙人胡安·艾雷罗斯(Juan Herreros)与延斯·里希特(Jens Richter)的设计采用了高层建筑形式,主要功能空间以竖向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垂直上升的公共交通流线串联起用于休闲、商业和文化活动的主大厅、顶层的露台、天文台以及顶层餐厅,更主要的是引导游客们一步步探索博物馆中爱德华·蒙克的作品,以及奥斯陆市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开敞的公共空间以盘旋的姿态不断上升,最终在大楼的顶部为人们展开一片壮观的顶层视野,这一参观体验构成了这种垂直式博物馆的非正统本质。(文/钱雪儿)
北京|金秋野、绘造社
谈谈“北京房子”
金秋野
绘造社
9月25日,由十点睡觉艺术空间主办的展览“北京房子”在十点睡觉·山木(北京坊空间)开幕。展览邀请了金秋野建筑工作室和绘造社两家设计机构,分别以实体模型和绘画作品来表达对北京这座城市中普通人的“房子”的深度观察和设计实践。
北京人提起“房子”,想到的大多是面积、区位、价格、市场等概念,艺术家们却绕开这些话题,以一种主观代入式的视角,探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居室形态和城市风貌,如个人生活如何在严格的平面约束中突围,以及微不足道的私人空间如何聚在一起影响了城市的整体面貌。通过这样的操作,在“公共”与“私密”、“内”与“外”之间建立新的关联,使平凡的居民楼成为北京这座缺乏特征的城市中的“内向风景”。
“北京房子”展览现场
展览中呈现了金秋野建筑工作室的12组模型装置,其中6组为抽象、简化了的实际设计作品,对应着真实存在的家庭空间,位于北京城不同的角落;另外6组被命名为“毛细基础设施小怪物”,为设计师为了应对家居环境中不可回避的管井、烟道、埋线和吊顶等“隐蔽工程”而设想的独特的“空间装置”,化消极为积极,成为居室中的视觉焦点。作者从园林与传统设计语言中学习了一些要素,进行现代转译以实现私人住宅内的多样化生活。“高低宅”“树塔居”“大山宅”,房子的名字往往以园林之景命名,如童寯所说:“中国的园林建筑布置如此错落有致,即使没有花草树木,也成园林”。通过对家庭功能的考量,家具器物充当花木,烟道管井成为空间雕塑,使此时此地的现实生活成为每个人的日常风景。
绘造社作品
透过模型的门窗洞口,所联接的公共空间图像则是绘造社的多幅绘画作品,就好像从私人居室中向外观看繁华城市。从十几年前开始“画房子”,绘造社画得最多的就是北京房子:胡同四合院、居民楼、城中村、街边小铺、宏大礼堂……它们之中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成为经典,有的存于想象。北京作为绘造社最熟悉的一座城市,它的多元和真实,带给绘造社持续的灵感,不断改写着创作者对城市的理解。从最初对城市的客观记录,例如《团结湖》里的老旧小区、《脏街42号楼的轮回》里住宅改的底商,和《正阳门下》不规则的胡同路网;到近几年来更多的主观创作,例如《全城美展》中等级分明的艺术空间和《京师全图》里为北京设计的中西混搭的新房子,这些细密的图画不仅是北京各色各样的房子的群像,是绘造社对这座城市的致敬。(文/高丹)
北京|油画家戴泽
新中国第二代油画家的现实主义创作
戴泽
9月25日起,“润泽无声--戴泽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戴泽是新中国油画家的代表之一、美术教育家。他继承徐悲鸿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创作了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本次展览展出作品120余件,第一篇章集中展出戴泽继承徐悲鸿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用画笔投身新中国建设的经典作品,包括《胜利的行列》《孙中山》等主题性创作;第二篇章展示戴泽用写生创作的手法记录新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景象;第三篇章以“家”为主题,呈现戴泽对艺术新的思考和实践。
戴泽作品
中国油画的发展与中国近代百年历史发展紧密相连,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自身语言特性和较强的表现力,油画艺术得到极大的发展,负载起特定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谈道,作为第二代油画家的代表,戴泽承前启后。他创作的《马车》《和平签名》以真实质朴的人物形象和处理手法受到徐悲鸿的赞肯,并作为首批走出国门的油画作品参加赴俄罗斯等地巡回展览,作为艺术教育者,戴泽培养了中国油画界一大批知名艺术家。八十余载的创作历程中,戴泽既保持着西方油画艺术语言的纯粹性,又在融汇中国精神和东方气质的表达上做出了探索,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戴泽先生最为人所知,也最为典型的是他的主题性绘画、风景写生及以围绕家园情怀的作品。他创作的《胜利的行列》《义和团大捷》等革命和历史题材作品,构图宏阔、色彩醇厚,显示出大型创作场景的空间调度能力,《孙中山》等历史人物肖像,用深入的刻画和考究的细节还原人物的形神风采,从而建构典型构图和经典形象。
99岁高龄的戴泽也将25件作品捐赠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文/高丹)
上海|艺术家赵半狄
以熊猫为主题搭建空中花园,邀请公众共度“云上的日子”
赵半狄
天台艺术季是2021复星艺术中心公共艺术年众多专题活动之一,旨在将城市建筑意义上的户外天台转变为展示艺术、联结生活、启发思考的公共艺术空间。9月25日,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天台艺术季第二季开幕,呈现艺术家赵半狄创作的多件雕塑作品——《熊猫花园|云上的日子》。
作为中国当代先锋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赵半狄早期以“现实主义”绘画的精湛技巧闻名,之后放弃绘画,转而将熊猫作为个人艺术符号,以涵盖时装、影像、电影、行为等媒介的创作介入社会讨论从现实主义绘画到“熊猫时代”的跨界,赵半狄通过一系列内涵多义的作品为中国艺术界呈现了一道独特景观。在此次复星艺术中心天台艺术季中,艺术家首次尝试雕塑创作,并结合他为此次“熊猫花园”创作的肖像画,为复星艺术中心露台打造了一个以熊猫为主题的空中花园。
《熊猫花园|云上的日子》
此前,赵半狄以熊猫作为符号是试图改变现实的艺术实践,而这一次,“熊猫花园|云上的日子”则是赵半狄为公众特别构建的一个超现实精神空间。在雕塑作品边流连、野餐、读诗,甚至讲演,举行派对,艺术家为观众打造了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艺术场域,也通过熊猫形象向公众传递一种诙谐风趣、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整理/陆林汉)
广东顺德|艺术家贝纳·维内
和美术馆迎个展,用数学开启一场叛逆游戏
贝纳·维内
10月1日,法国艺术家贝纳·维内(Bernar Venet)将在位于广东顺德的和美术馆迎来个展“单义游戏”,围绕其代表性的钢结构雕塑与独特的数学语言,呈现他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艺术实践。
贝纳·维内1941年生于法国上普罗旺斯阿尔卑斯省,现生活、工作于美国纽约和法国勒梅。维内曾获得巴黎市艺术大奖、法国最高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以及2016年国际雕塑中心授予的终身成就奖。
在展览“单义游戏”中,钢结构雕塑《三条不确定的线》将在美术馆夹岸花园呈现。维内的创作始终专注于如何运用数学符码与图表消解艺术惯有的隐喻性和多义性,通过理性的方式抹除主体的存在,将艺术从主观臆断中解放。数学、模型、公式、符码、图表,这几个词似乎令人难以将其与艺术相联系。但这些象征理性与功能的元素正是贝纳·维内创作的材料,甚至是创作的目的本身。
《关于带有离散线段的形态学字符》贝纳·维内布面丙烯183× 243cm2001© Bernar Venet Studio
维内认为纯粹个人化的表达对现实世界并无帮助。如果艺术终究是一种个人的表达,那么最终要通往的只是艺术家个体的心理情感,他的个人感受,他的个人信仰,甚至是纯粹个人的宇宙观。最终,艺术只能吸引表达者自己,或是与他有着共同幻想和经验的人。而数学的运用,则是维内对“表达”和“阐释”的反抗。他拒绝任何含糊不清的图像隐喻,追求意义的单一性,将一连串理性的数学语言转化为图表,由此,作品只能够在数学维度中得以解读。(整理/钱雪儿)
上海:摄影师段岳衡
56岁学PS,个展探索“魔幻现实主义”
摄影师段岳衡正在进行分享
9月25日,摄影师段岳衡在“上生新所·茑屋书店”举办分享日,分享他的创作理念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而这些过往的经历也沉淀出了他的摄影作品风格,构成了“茑屋”的展览“段岳衡的魔幻现实主义”。
段岳衡,1951年生于湖南,职业摄影师、艺术家。1968年初中毕业后插队,服役,当记者。1983年开始摄影创作,这一年已经32岁。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摄影专业,作品在加拿大、美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多次举办个人影展。但段岳衡并未停步,他56岁学PS,六十岁出版个人第一本摄影集。他认为一幅好照片不需要过多文字来解读,因为它没有国界,不受语言限制,让观者被内涵打动。
《疏影》展览作品
段岳衡的影像探索虽建立在现实主义基础之上的,世间万物凝固在传统且经典的黑白影调之间,但却在求新求变中探索,此次展览还首次展出了他的手工书《100Photos》,书中100张黑白原作是段岳衡30多年来风光摄影的代表作。
展览将持续至10月7日。(文/黄松)
上海|玉雕大师吴灶发
玉雕间呈现“窗外”与家乡记忆
吴灶发
由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主办的吴灶发玉雕艺术个展”9月26日在工艺美术博物馆对外展出,展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玉雕代表性传承人吴灶发的代表性玉雕作品70多件,涵盖吊坠、手把件、摆件等。出席开幕式的有上海乃至全国玉石雕刻界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直辖市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学科教授;全国吴灶发大师的收藏家、粉丝、爱好者;上海工艺美术行业相关协会、学会的负责人等出席开幕式。
吴灶发1977年出生于江西婺源,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玉石雕艺术大,早年师从上海玉雕厂高级技师郞力军,系统学习了炉瓶、人物等玉石雕刻技法,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而后受到了翡翠雕刻大师袁新根先生的影响,使其对花鸟巧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便将重心向这方面转移,开始潜心研习花鸟鱼虫的“巧雕”。其玉雕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玉雕创作常以田园生活中的珍禽走兽、山野田林间的花鸟鱼虫为题材。
吴灶发作品
此次个展主要分几个主题,其一是“家乡——水乡记忆”,作品《清荷珠语》表达了婺源一地的荷叶宽大而丰厚,鸟语蛙鸣都被这莲叶覆盖,仿佛形成了独立的“青莲世界”。此件作品又充满趣味,用整块的和田籽料皮色巧色雕勾勒,线条顺应和田籽料的“花絮”而行,韵味可滋;作品《朝日玉羽》表达了婺源雨水滋润,艳阳高照,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天人合一”板块中,作品《湖间云谣》的意向,表达了“天人合一”、艺术追求路上的涅槃,那种读玉、识玉、解玉素养的脱壳一般的认知;“窗外——一个宇宙”板块则展现了吴灶发玉雕艺术作品展示了近年来创作的成果。 吴灶发创作玉石雕刻艺术品的感悟:透过雕梁画栋的窗棂,婺水潺潺、鲤鱼悠闲、芍药狂想、喜鹊踏枝;油菜花香飘山涧田野,阳光明媚、晴窗细乳戏分茶;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鸳鸯戏水,莲莲白鹭,透过一扇窗,在天地间观赏感悟:窗外都是一个宇宙,从事玉石雕刻创作者意念与宇宙之间有着对应关系;创作、创意玉石雕刻艺术品,凭内心体验就认识历史的真理;和田玉摆件作品《窗外》,窗外中一对小鸟栖于树枝上,枝头表现了盛开的山茶花,作品将构图与和田籽料天然红皮有机融合,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欣欣向荣的窗外美景。作品反映了吴灶发大师艺术创作智慧的升华:是记录自然大美的玉石雕刻艺术品:天,苍穹之美;地,广阔之美;玉,石之美者。(文/宗禾)
桃花村野事 http://www.xinzhiliao.com/sj/dongji/27285.html- 标签:残雪飞歌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一周艺术人物|“图像殿堂”里的康多,蒙克博物馆的建筑师
国庆将至,上海北京等地相继迎来一批艺术家个展。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艺术家乔治·康多搬来了他…
- 一周艺术人物|“图像殿堂”里的康多,蒙克博物馆的建筑师
-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病例1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
- 吉林新北水务公司:昨日停水通知措辞不当,将处理相关责任人
- 牛市早报|*ST海航二债会今日召开,多地出现拉闸限电
- 德国联盟党候选人拉舍特:将尽一切努力建立一个三党联盟
- 马斯克再谈数据安全:特斯拉中国所有数据都安全存储在中国
- 直击云南边境一线民警踏查巡边
- 哈尔滨巴彦县新增一个高风险地区
- 上海佘山森林旅游节即将开幕,邀你感受山林人文之美
- 博物馆搬进书店,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升级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