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艺术人物|葛姆雷讲述雕塑故事,赫什曼回顾艺术生涯
英国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的新书《雕塑的故事》近日出版,这是他与英国艺术史学者马丁·盖福德的谈话录。他们从“雕塑是什么”出发,回顾了史前至今的造型艺术发展史。葛姆雷希望通过审视雕塑,进而认识到创造活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的根本性作用。
在纽约,美国艺术家林恩·赫什曼·利森举行了五十年艺术生涯回顾展。在中国海南,建筑师马岩松公布了海南科技馆方案设计。在上海,书籍设计家袁银昌的书籍设计暨摄影展开幕,呈现其设计之路。
《·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英国 | 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
《雕塑的故事》谈话录出版,回顾史前至今的造型艺术
安东尼·葛姆雷
获悉,英国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的新书《雕塑的故事》近日出版,这本是葛姆雷与英国《旁观者》杂志艺术评论家、艺术史学者马丁·盖福德的谈话录,两位从“雕塑是什么”出发,回顾了史前至今的造型艺术发展史。两人回归作品与创造者,摒弃以文献和博物馆展品来审视艺术史的方式,揭示材料在塑造世界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被赋予的人性意义,是一部涵盖丰富的图文力作。
《雕塑的故事》 [英]安东尼·葛姆雷 / [英]马丁·盖福德 王珂/译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8
葛姆雷在该书前言中说:“在这个由物构成的世界里,雕塑是奇怪的存在。而且我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雕塑变得越来越奇怪。但是有那么一些主题,跨越了地域、文化和语境,将历时千万年的雕塑创作联系在一起。所以,‘雕塑是什么’这个问题和另一个更大的问题密不可分,那就是:‘人类是什么?’”葛姆雷希望通过审视雕塑,进而认识到创造活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的根本性作用。
马丁·盖福德介绍,这本书的讨论突破了所谓“雕塑”的传统疆界,会探讨巫术、仪式和舞蹈,也会畅谈那些由光线、人的行为以及虚空构成的作品。以上所有元素,都能够作为塑造世界的原材料而发挥作用,并被赋予人性意义。(整理/畹町)
纽约 | 美国艺术家林恩·赫什曼·利森
举行五十年艺术生涯回顾展
林恩·赫什曼·利森
据《艺术新闻》(The Art Newspaper)报道,日前,艺术家林恩·赫什曼·利森(Lynn Hershman Leeson)正在纽约新博物馆举办其五十年艺术生涯的回顾展“扭曲”(Twisted),从早期的表演艺术作品到先锋数字作品以及近年来将DNA作为媒介而展开的项目,展览回顾了其多产而多样化的艺术生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赫什曼对身份构建以及虚拟和真实世界的交汇展开了剖析。展览以作品《Roberta Breitmore》开始,艺术家从中描绘了一个名为Roberta Breitmore的虚拟人物,从愉悦就医到糟糕的约会,记录了她四年中每一年的生活。
《赛博格的诱惑》,1994
这些早期的探索促使赫什曼转向数字媒体和线上交互作品的创作,在上世纪90年代数字艺术运动涌现之时,她推动了这一媒介的合法化。Breitmore这一角色在其他作品中得到了进化,例如《CybeRoberta》(1996)——一个玩具娃娃以摄像头作为双眼,由此为人们提供了一场直播。
装置作品《无线引擎》(2004年至今)是展览的焦点,艺术家在其中复制了一间基因实验室,通往一组展示着转基因动物照片的房间,探讨围绕科学和技术的道德及伦理问题。1998年,赫什曼写道,她的作品旨在“想象一个世界,在那里,灵魂和芯片无法区分”。(文/钱雪儿)
海南 | 建筑师马岩松
公布海南科技馆方案设计:“原始雨林与未来科技相遇”
马岩松
继“海口云洞图书馆”之后,近日,由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发布了海南科技馆的方案设计。
MAD的方案结合海南的城市特征、场地环境条件和科技馆的愿景,整体创造了“原始雨林与未来科技相遇”的情境。主展馆形如祥云,与天地自然对话;从主展馆延伸的连廊将提供新型城市公共空间;丰富多样的热带雨林营造整体景观。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46,528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7,782平方米。地上场馆主要包括科技馆主体建筑、天象馆、风雨连廊和室外广场等。
从城市远观,科技馆主体建筑螺旋上升。当参观者进入园区时,抬头可见漂浮于丛林之上的科技馆。由于海南气候潮湿多雨,阳光充足,连廊为市民提供遮阴避雨的舒适环境。以科技馆主展馆为核心,延伸起伏的架空连廊向四面八方展开,参观者可以从各个角度进入。连廊将不同功能的场馆连接在一起,连廊北侧为巨幕影院和飞行影院,西南角为天象馆和天文观测台。
海南科技馆 夕阳下效果图
参观者进入场馆时,仰头遥看,科技馆内部以一条螺旋状的斜坡贯穿展览空间。天光透过玻璃穹顶洒入宽敞的中庭,明亮温暖。当参观者沿着坡道向下游览时,可透过玻璃幕墙欣赏室外的景色,也可通过开放的坡道空间一窥不同楼层的展厅,坡道展厅亦设有展陈内容,延伸观展体验。
目前项目处于施工图深化阶段,预计于2021年8月动工,202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整理/钱雪儿)
上海 | 书籍设计家袁银昌
领悟设计,“缘·书·影”书籍设计暨摄影展在沪举办
袁银昌
原定8月11日开幕的2021年上海书展延期举行,但与书相关的活动仍活跃在上海。8月11日至8月31日,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师系列展第二回:“缘·书·影——袁银昌书籍设计暨摄影展”,在千彩书坊常德艺廊展出。展览中不仅可以看到其设计的30余种书籍,还展出他的10余幅摄影作品。可见一个设计师须有宽广的视野、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以广度建立起艺术高度。
袁银昌1955 年生于上海浦东,1980 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1980 年开始从事书籍设计,任上海文艺出版社美术编辑。作为知名的书籍设计家,袁银昌的代表作包括《寒夜》、《抗战中的文化责任》、《锦绣文章》、《宝相庄严》、《齐白石四绝十方》等多部书籍设计。
袁银昌曾长期担任上海市出版协会装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他在沪上率先成立袁银昌艺术工作室,探索出版改革。袁银昌的设计把握书籍特点,努力做到内容与形式、技术与审美、传承与创新、设计理念与材料、印刷工艺的结合,设计出版数以千计的书籍,成为全国获“中国最美的书”最多的几位设计家之一。
展览现场
袁银昌说:“掐指算来,从事书籍设计也已有四十多个年头,不知不觉中已过花甲之年,按理说对于书籍设计应该有较深的领悟,可是,我的脑子里竟还有那么多的空白。对于书籍,我是始终怀着敬畏心的,认真对待要设计的每一本书。每本书的内容不同,设计就必须根据内容有不同的视觉表达,书籍设计最难最具挑战性的也就在于此。”(整理/畹町)
春川战役 http://www.xinzhiliao.com/sj/dongji/12604.html- 标签:guiminer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一周艺术人物|葛姆雷讲述雕塑故事,赫什曼回顾艺术生涯
英国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的新书《雕塑的故事》近日出版,这是他与英国艺术史学者马丁·盖福德的…
- 守护中国珊瑚礁:在海底的“珊瑚妈妈”
- 一周艺术人物|葛姆雷讲述雕塑故事,赫什曼回顾艺术生涯
- 超1亿用户数据泄露?运营商T-Mobile称正在调查
- “那不为人知的美”,十一面观音像首次走出奈良
- 以混动电动车型为主 这一波新车你不容错过!
- 未来汽车“代言人”换了?小鹏P5与特斯拉毛豆3选谁
- 能便宜20万?宝马X5即将国产 空间更大但这配置居然被取消?
- 起亚Telluride被誉为韩版汉兰达 上市被疯抢 一度加价购车?
- 10万级别大五座SUV 大空间 配置丰富 比哈弗H6还香
- 网络电影“提质减量”在行动,单片付费渐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