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投诉数据告诉你,“大数据杀熟”有哪些套路?
【编者按】
人工智能正像电力一般赋能各个产业,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中国正处于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第三次浪潮的时代潮头,《算法周刊》将聚焦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和中国新基建,并持续关注全球AI最前沿。
2021年7月7日,携程涉嫌“大数据杀熟”案一审宣判,法庭判决原告胜诉。法院审理后认为,携程向原告承诺钻石贵宾享有优惠价,却无价格监管措施,向原告展现了一个溢价100%的失实价格,未践行承诺。 该案是绍兴首例消费者在质疑遭遇“大数据杀熟”后成功维权的案例。
大数据杀熟有很多种叫法,千人千价、价格歧视;或者更专业一点,个性化定价。从一系列如“同一时间打开不同手机查看机票,价格相差近千元”、“会员优惠力度比普通用户还小”的发现开始发酵,大数据杀熟已经变成了一个为人所熟知的概念。
大数据杀熟也写进了《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认定违例者最高可处5000万元罚款。打击大数据杀熟,逐渐有法可依了。
大数据杀熟:手段多样、不断升级
仅仅是近三个月,网络投诉平台上有关大数据杀熟的投诉,就多达500条。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隐蔽的杀熟算法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在实体店消费,人人都可以看见商品旁边的统一标价;而当人们上网购物时,大多数时候,只能看到自己屏幕上显示的价格。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恰好为商家针对不同用户的消费习惯制定不同价格提供了便利。但当几个人聚在一起比对价格时,平台就露了马脚。在提及发现方式的投诉样本中,通过对比不同账号的价格差而找到“大数据杀熟”证据的,占到近七成。
大数据杀熟杀的“熟客”,实际上就是消费意愿更高的人,他们有可能非常“幸运”地被分配到更高的价格和更低的优惠。买得多、买得勤、买的愿望很迫切,都可能导向同一个结果——买得贵。而会员,则被打上了“价格不敏感”和“长期顾客”的标签,用对平台的信任换来精准被宰。有消费者在投诉中写道:“我买会员我活该了?”
上海市消保委发现,大数据杀熟已经步入了2.0时代。相较于初代明显的差异化定价,二代杀熟采用了更隐蔽的优惠券策略。现在的“千人千价”由原价与各种优惠券组成,券并不是账号钱包里原有的,而是算法临时生成的。因此,平台方也更容易合理化解释价格的差异。
差价到底有多离谱?
有网友在投诉中写道:“我用某平台超三年,一直用它订酒店、机票、火车票,是白金卡会员,我爱人基本不用,但是订同一家酒店,我要付出的总金额却比他高不少……原来这么多年一直在用会员的名义多花钱。”
自己到底多花了多少冤枉钱?戳破大数据杀熟的面纱之后,这是不少消费者心中最大的疑问。
黑猫投诉上标明了差价的231条投诉显示,出行、电商和外卖类的投诉量最大。出行和电商的价格浮动明显,有时甚至能翻上不止一番。电子产品和机票的价格本来就贵,经算法妙手拔高,有时候能多出近千元。而外卖则像是“咬噬性的烦恼”,散落在日常生活之中,优惠券的一两元之差,总冷不丁地蛰你一口。
文旅部2020年发布新规,规定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该规定于2020年10月1日生效。然而在网络投诉平台上,2021年7月4日,仍有消费者称,在某旅游平台上预订酒店,跳至付款页面时,价格猛地上涨了一千多元,涉嫌大数据杀熟。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去年接受采访时认为,在线旅游平台是否存在“杀熟”等违规行为在判定上仍存在一定难度。
控诉大数据杀熟虽然已经有法可依了,但相关条例如何判定、如何执行,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国产AV高清怡春院 http://www.xinzhiliao.com/sj/dongji/22360.html- 标签:冯国璋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数说|投诉数据告诉你,“大数据杀熟”有哪些套路?
【编者按】 人工智能正像电力一般赋能各个产业,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中国正处于全球人工智能发…
- 经济日报:“去煤电”不宜盲目一刀切
- 长沙一楼盘落户25年以上才有资格摇号,落选市民起诉住建局
- 让数学老师教体育?央媒:落实“双减”不容打擦边球
- 麻醉剂变抗抑郁药?上海女科学家在《自然》揭示其分子机制
- 麻醉剂变抗抑郁药?上海女科学家在《自然》揭示其分子机制
- 牛市早报|李克强批示强调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 先天神经性耳聋,戴人工耳蜗女孩考上大学
- 朝韩恢复通信联络线路,韩媒:有望成重启对话契机
- 湖南益阳发生一溺水事故,目击者称男孩下水捡篮球身亡
- 利好政策频发,多地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