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海南生活  网事

安徽这条路上的人,发的朋友圈很好哭

逗逗龙 视觉志

作者 | 逗逗龙

6月末开始,安徽合肥肥西县,“延乔路”的路牌下摆满鲜花。

直到7月4日,延乔路下的花悄悄换成了白色。因为1927年7月4日,就是陈延年牺牲的日子。

短短十几天,延乔路的变化让所有路过的人眼睛进了沙子……

陈公独秀,有长子延年,次子乔年,皆为烈士。这条路是为纪念他们而命名。

路牌下,稚子懵懂地看着满地鲜花。小小少年,向心中的英雄长久地行少先队队礼。

人们在花束中留下卡片,告慰英灵:

“延年,应是期盼长寿的祝愿吧,您却在最光辉灿烂的年华早早牺牲。终究以你青春之生命,延华夏之华年。”

“谢谢你们。你们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我们享受到了。”

“延乔路的尽头,已经通往繁华大道。”

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烈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的儿子,也是中共成立早期,党内极其重要的角色。

他和他兄弟的故事,远比电视剧中激昂、辛酸、跌宕,今天该再讲一讲。

1898年 出生

1898年,在安徽省安庆市老陈家的南水关旧居,婴儿陈延年出生了,他既是父亲的长子,也是富三代。

老陈家世代书香,安庆名门。陈独秀的嗣父官至知府,家财万贯,有千亩良田,十几套豪宅。北京、天津、沈阳,开着他家的古玩店。

陈延年却不是纨绔子弟。

书香门第教子甚严,他5、6岁便被送入私塾。父亲常年不在家,他需要早早懂事。

他符合一个“家庭顶梁柱”该有的样子:浓眉大眼、皮肤粗黑、身体壮实,性格稳重、沉默寡言。他自小聪慧,过目成诵,读过大量的经史典籍。

他没给后世留下多少照片。唯一一张正面照,剑眉星目,英俊非常。看不出是否“粗黑”,但轮廓符合所有少女对英雄形象的幻想。

1902年 兄弟

陈乔年比陈延年小三岁,一母同胞,无论是相貌还是性格,都与哥哥大相径庭。他皮肤白皙,身材清瘦,性格活泼。

他也继承了老陈家优良的学霸基因,少年时熟读典籍,也读小说,长大后,他爱给人讲故事,语言幽默,谈笑风生。

电视剧中,他是圆脸,总跟在哥哥身后,一副小奶音,见到女生就叫姐姐。

可是看本人照片,面貌虽不似哥哥棱角分明,却也是刚毅模样。

想想也是,饱经风霜的人生,怎么会有那些靠娇生惯养出来的软萌气质。天真少年,都是后人美好的想象。

1915年 家教

1915年,陈独秀从日本返回上海,筹办《新青年》,听说儿子们渴望外出求学,便把他们接到上海。那年,延年17岁,乔年14。他们再没回过家乡。

刚到上海时,兄弟二人与父亲同住,没多久就搬出去了。陈独秀每个月给两个儿子十块钱,只够学费。

兄弟二人半工半读,一度寄宿在《新青年》杂志发行所店堂的地板上。白日工作,夜间读书。平时生活,吃大饼,喝凉水,冬无棉衣,夏无被席,形容憔悴,让人心疼。

诗人潘赞化形容延年:“一身寒雾笼罩,如沙漠上的小羔羊。”

叔祖母听说孩子们受苦,欲接济,兄弟俩不愿意。二人的姨妈——陈独秀第二位妻子高君曼跟陈独秀吵架,想让孩子们搬回家,陈独秀断然拒绝:“娇生惯养,不可不可!”

他还骂妻子:“妇人之仁,徒贼子弟,虽是善意,反生恶果,少年人生,听他们自创前程可也。”

少年人生,不负期望。延年乔年用功读书,成绩优异,顺利考上名校,又出国留学,长成了独立、坚韧、英勇的优秀青年,令他们的父亲骄傲。

只是他们的关系,令人唏嘘。

1917年 父子

《觉醒年代》中,陈独秀问儿子:”你跟我叫什么?”延年眼都不眨:“我一直叫你陈独秀。陈独秀先生。”

现实中,情况也差不多。

陈独秀在北大任职期间,兄弟二人听别人赞扬父亲,总是不以为然:“家父虽名为新文学院院长,实质去做旧官僚,读书虽多,而不能为天地立心,为民立命,和文盲又有什么两样。”

在陈乔年的真实档案中,“父亲职业”一栏,他也写得毫不客气:过去曾充教授,现在多以革命为职业。

陈独秀坚持革命,兄弟俩当时却向往无政府主义,自己办了个《进化》杂志,不吃老父亲那一套。

甚至,陈独秀后来在五四运动中被捕,兄弟俩也没表现出激动的情绪。潘赞化曾问他们担不担心父亲,陈延年说:“危险乃意中之事,亦份内之事,志士仁人,求此机会做光荣牺牲而不可得,有何恐怖之可言?”

潘赞化不识趣,还要接着问:“如果营救无效,你们有何想法?”

陈乔年说:“不过中国又失去了一个有知识的人罢了。固然可惜。”

把天聊死了。

1919年 信仰

1919年底,陈延年、陈乔年成为第12批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同一批次的同学,还有向警予、林风眠、蔡和森,都是常常在语文书和历史书上看到的人。周恩来在第15批。

法国的情况令兄弟俩感到失望,和平、民主、自由、富强的景象没见到,反而陷入饥寒交迫的生活困境,很多留学生几乎要饿死。他们的信仰动摇了,开始读《共产党宣言》。

历史性的一刻终于到来。1922年6月18日,巴黎西郊外,布罗尼公园的小广场上,18把租来的椅子围成一个圈,共产主义的青年团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在此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与会人员包括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王若飞等。

他们有了自己的刊物,叫《少年》。他们依然生活艰苦,要半工半读,常常深夜一、两点睡觉,但是心中充满了理想和激情。

1922年,陈独秀了解到了巴黎的情况,开始帮这些有志青年和莫斯科联系。

1923年1月下旬,少共正式归属国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们有了大本营,大家欣喜无量。陈家兄弟二人准备去莫斯科读书。

至此,陈家的三个男人,终于站在了同一条战壕里。上阵父子兵。

1924年 别离

1924年,陈延年和陈乔年奉命回国。兄弟二人自此分别。

陈延年先是去南方主持团粤区改组工作,后来成为中共广东区委书记。

他极有魄力和前瞻性。他工作期间,大力物色、吸收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阶级的人入党,不到两年时间,广东地区的党员从几百发展到近万人。

他常穿着工人服,到工人聚集地和工人们聊天;学拉黄包车,学讲广州话,宣传社会革命的道理,没人看得出来他曾是留学生。

他进行了党内监督机构的最初尝试。

他是最早重视建立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那批人。

他遵守“六不原则”:不影像、不看戏、不闲游、不下馆子、不讲穿着、不作私交。

他短短的一生,半辈子学习,半辈子工作。

陈延年在广东为国家鞠躬尽瘁,陈乔年在北方为党和人民披肝沥胆。

1925年,陈乔年担任中共北方区委组织部长。

他协助区委书记李大钊筹办党校;

设计了初期党组织工作制度,被中央推广;

大力发展党员,两年时间,把几十人的党区发展成两千多人。

他也是个工作狂,只不过是个爱说笑,爱唱戏,会拉京胡的工作狂。

1927年 赴死

1927年4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6月,上海笼罩在白色恐怖笼罩下,而陈延年身为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坚持斗争。

6月26日,陈延年遭国民党军警逮捕。外面想尽办法营救他,可惜,告密者、叛变者逐一出现,营救行动彻底失败。

就是这个人,做了坏事:

监狱里,敌人想要上海中共党组织的秘密,对陈延年极尽酷刑,无效。最后,将他杀害。

行刑当日,他拒不下跪,坚称: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绝不跪下!

敌人最终将他乱刀砍死。虐杀。享年28岁。

1928年 遗恨

陈乔年甚至来不及为兄长的死哀痛太久,就英勇就义了。

1928年2月16日,由于叛徒告密,陈乔年被捕。

狱外的党组织曾多方营救,计划未遂,陈乔年身份暴露,被严刑拷打。

他横眉冷对,结局自然和兄长一样。赴死前,他说出遗言:“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他说,对家庭毫无挂虑。

彼时,兄长已逝,并无妻小,他自己虽有家室,但必是相信同志们可以替自己照顾好妻小,所以慨然赴死。

然而,后面发生的事何其惨痛,逝者并不知晓。

陈乔年被捕后,他的妻子史静仪忙于营救他,顾不上照顾他们唯一的儿子。结果孩子病了,很快就没了。

后来,史静仪生下了亡夫的遗腹女,交给救助革命子女的互济会抚养。乱世之中,女孩最后不知所踪。

延年乔年的母亲高晓岚连丧两子,悲痛欲绝,只勉强熬过了两年崩溃的日子,便撒手人寰。

高君曼听说姐姐离世,带着孩子们回安庆奔丧,宿疾恶化,再过一年,竟也跟着去了。

短短五年,陈家失去了两个最有出息的儿子,两个贤惠的主母,两个太过稚嫩的孙子孙女。

一门忠烈,得此下场,苍天何忍?

1936年12月底,陈独秀与人在家痛饮。他先举酒杯祭奠英灵:“大革命以来,为共产主义而牺牲的烈士,你们的深仇大恨有人给报了。”

接着,他斟了第二杯,呜咽着说:“延年啊乔年,为父的为你俩酹此一杯!”说罢,老泪纵横,痛哭失声。

他身边的人说,以前从未见过他流泪。

看《觉醒年代》,有网友发弹幕,其中一条很动人:

其兄之志如江海,其弟之信如波涛,同炳其章,烛台照雪,天地虽光华,亦有丹心可夺彩。

感谢你们,在那个尚且混沌的年代率先觉醒;

感谢你们,为了从未见过的我们拼死抗争;

感谢你们,让当年岌岌可危的家园得以保全,让奄奄一息的文化得以传承。

除了感恩,我们唯有铭记,将那些光辉与惨淡的过往,胜利与遗憾的历史,刚浇铁铸的信念、视死如归的勇气都记在心里,记在文章里,记在无数的艺术作品里。

这些日子,不仅合肥延乔路口鲜花盛放;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里,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的墓前也满是鲜花和信笺。

有人把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的消息告诉了他们,还留下照片。

英灵在上,这繁华盛世之下,是你们以血肉之躯筑就的基石,我们无一日敢忘。必定按时祭奠,将先辈的信念薪火相传。愿你们泉下安慰,愿我中华万世长安。

逢英烈忌日,作两人小传,仅三千余字,不长。奈何,只怪他们的一生太短。

书报上都说,烈士陈延年逝于7月4日,也有人说他或许6月底就过世了,敌人没给他那么多时间……

不管如何,乱世之中,危机四伏,英雄难知忌日。

但是,后人只要有一颗祭奠的心,让陈独秀他们这样,曾用一家人子孙三代的生命去保护国家的故事,哪怕能在世上多停留一个月、一天,哪怕一刻,也好。

更多走心文章

关注 视 觉 志

长子死后

弟弟紧随其后

短短五年

陈家五口人没了

满门忠烈,不该忘记

原标题:《安徽这条路上的人,发的朋友圈很好哭。》

阅读原文

十八和谐社区 http://www.xinzhiliao.com/sj/dongji/10769.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