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生活  网事

名片效应:如何打造你的社会标签?

包楚婷 群学书院 收录于话题#生活中的心理学20个

仅仅在二三十年前,心理学对中国大众来说,还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学术名词,那时候大部分中国人,还在为小康乃至温饱而奔波,无暇他顾。但是今天,日益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知道,正确了解自己与世界、自己与社会、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己,是多么重要,它会让我们用一种客观、理性和全面的眼光看待这个极速变迁的世界,特别是当它处于莫名的危机中——比如这次席卷全世界的危机。而这,正需要心理学知识的介入。

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心理咨询师包楚婷在群学书院开辟“生活中的心理学”专题,从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人、事和社会现象出发,深入浅出地解读相关心理学知识,以期为读者们关注自我与社会,提供一面别开生面的镜子。敬请关注。

本文为专栏第二十一篇。

作者包楚婷,江苏句容人,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应用心理系,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曾经想改变世界,现在想治愈世界。

名片效应:完美标签,为职业赋能

文 | 包楚婷

一张小小的名片,很不起眼,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好了这张小卡片,便会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名片是一张写有个人主要信息,用于向别人介绍自己,主动展示给对方的一张卡片。名片表面上的功能是留给别人的一个联系方式,但实际上它最重要的功能是让别人快速地认识自己。

要想让别人接纳自己,袒露自己的一些个人信息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例如,心理咨询师在和来访者进行沟通时,为了让来访者更加亲近和信任自己,会采取自我坦露的方式,主动坦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经历,这样会在无形中拉近与来访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用到社交场合也是如此,曾经有记者采访世界垒球王史蒂夫·加夫,并当着众人的面问了他一个让人觉得很难堪的问题:“你哭过吗?”这个问题涉及个人隐私,如何回答才能既不让对方感到尴尬,也能维护自己世界球王的权威形象呢?

史蒂夫·加夫采取的方式就是自我坦露:“哭过。我觉得在某种场合掉眼泪会更像一个男子汉,因为这表现了你是个实实在在的人。”他准确地抓住了“男子汉”这个微妙的矛盾点,因为记者的这个问题就是针对男性气质来的。如果在此时回答从来没有哭过,固然可以维护硬汉的形象,但会让人觉得虚伪,所以不如诚实地回答哭过,但是哭过并不代表不是硬汉,相反有时候更有男子汉气概,这并不奇怪。

这个例子恰好能说明名片效应的本质,这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纳季拉什维利提出的: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能够主动地表明自己与他人相同的态度和价值观,便会让对方感觉到我们和他之间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缩小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让对方更愿意与我们亲近。这个效应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表明与他人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呢?一个笨办法就是尽量多地将我们的信息坦露给对方,总有一个信息能碰巧和对方一样。

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两个相应的实验来验证这一原理。第一个实验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被试者们看很多人的照片,但不同人的照片被观看次数是不一致的。有的照片可能只被看了一两次,有的可能达到二三十次。然后询问被试者们他们比较喜欢哪个人?结果被试者们都会选择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人。

第二个实验是让一些被试者品尝几种饮料,与此同时,让他们从一个房间转移到另一个房间。转移的过程中,我们的实验助手出现了,他们扮演的是“路人”甲乙丙丁。当然,实验者不允许和“路人”交谈或者其他交流行为,但是这些“路人”露面的次数是有多有少的,同上个实验中照片被观看的次数类似。然后,实验者同样询问被试者比较喜欢哪一个“路人”。结果也同上一个实验一致,大家都喜欢露面次数多的,露面次数越多,喜欢的程度也就越高。

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一个这样的基本原理:我们会对出现次数更多的人产生好感,即在我们面前出现次数越多的人,我们对其产生的印象就越深,这与名片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不谋而合。

当然,在使用名片效应时也需要注意一定的技巧。并不是说向一个陌生人更多地展示自己,就可以让对方喜欢上自己。而是在准备“展示名片”之前,要先观察和捕捉对方的特点和想法,找到对方与自己能够相通的地方,比如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似的人生经历,然后再让对方主动、积极地提及。如果这些比较难的话,共同的家乡、星座等也是能够引起共鸣的话题。当然,这些只是通过一些相似之处打开交流的突破口,之后如何进一步深入地交流和发展,就要看人际交往的能力如何了,不是一个技巧就可以解决全部沟通问题的。

为自己准备展示的名片时,也需要注意不要一味地迎合对方的口味、观点等,这会让对方在对你产生好感之前,察觉出你的意图。要知道,名片效应的内涵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实性,如果对方发现你是为了接近对方或者其他某个目的的话,那么不管你与对方有多么相似,在他眼中你都是一个虚伪的人,或者至少是有所图谋的人,他不仅不会与你接近,还会对你敬而远之。

正确的展示应当如此:抓住时机,恰到好处。还有一点需要铭记的是,“名片效应”是一种不可逆的效应,我们给自己打造的“名片”就像是我们的标签,能够给他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要想改变是非常难的。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和维护自己的这张“名片”,它包含了我们所有的信息——不仅仅是谈吐举止、人生经历,还有家庭背景、教育程度、思维方式、价值观,等等。

最后回过头来看,“名片”其实早就不是名片本身这张小卡片了,名片就是你自己,就是你在社会交往中的一个存在的整体形象。外在的形象,比如容貌、身材、穿着打扮甚至气质,都可以改造、包装、升级,与此同理,内在的形象,包括学识、修养、脾性等等,也都可以通过“包装”呈现出来。最近很火的上海名媛拼单群,不就是如此吗?所以谨记,你所见的未必都是真,若想是真,还得真的努力提升自己啊。

THE END

艾略特是当代最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师从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费斯廷格。这本书就是阿伦森的代表作之一,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著作,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社会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接地气、具有广泛应用空间的心理学分支,我一直说人是社会中的人,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必然要把他放到社会中去看。今天介绍的名片效应就是一个不可不联系社会实际来理解和应用的效应,而社会这本大书,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读,希望这本《社会性动物》可以带领大家管中窥豹一番。

原标题:《名片效应:如何打造你的社会标签?》

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