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生活  网事

歌唱家沈洋献唱“少年若梦”,一场“全马勒”宴!

1911年,马勒去世。110年后的今天,为纪念这位作曲家,上海各大剧院纷纷推出不同形式的纪念音乐会,致敬大师。

春节前,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便开始策划“马勒年”的相关活动。4月30日,歌唱家沈洋将献上他在东艺的独唱音乐会“处女秀”——以“少年若梦”为主题,演绎马勒的艺术歌曲与室内乐作品,奉上一场“全马勒”宴。

沈洋《少年若梦》海报

“沈洋是个能营造环绕立体声的‘人体音箱’!”曾有业内人士评价,国内能唱好马勒作品的少之又少,但沈洋做到了。这位低男中音对艺术歌曲有着让人难以理解的坚持。他甚至表示,他可以不唱歌剧,但不能放弃艺术歌曲。

音乐会上,沈洋将连续带来马勒的声乐套曲《旅人之歌》《吕克特之歌》,以及歌曲集《少年魔号》《青春之歌》里的部分歌曲。马勒是公认的交响乐大师,然而除了交响乐,艺术歌曲也在马勒的创作生涯里占据浓墨重彩的篇幅。

沈洋

作为马勒最重要的声乐套曲之一,《旅人之歌》(1884-1885)共有4首歌曲。马勒创作时不到25岁,正辗转于欧洲各地的小城剧院做指挥,因为失恋,他将内心的痛苦化作音符,从4首歌曲的名字——《当我心爱的人出嫁时》《清晨我走过田野》《我有一把闪亮的刀》《心爱的人有一双蓝眼睛》,便能感知一二。

《旅人之歌》带有鲜明的自传性质,孤苦又忧伤,再加上浪漫主义特色的夸张情绪、怪诞想象甚至死亡景象,音乐显得光怪陆离。同时,马勒还有两个创举:一来,作曲家亲自创作诗歌,把它用作唱词,同出一人的乐与词更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二来,马勒突破了艺术歌曲以钢琴伴奏为主的传统,将合作乐器从钢琴扩展至一支管弦乐队。

《吕克特之歌》(1901-1902)同样是声乐套曲,包括5首歌曲——《我呼吸菩提树的馥郁芳香》《如果你爱美人》《别在歌中看我》《午夜》《我不再在世上存在》,以德国诗人吕克特的诗为歌词创作。

《吕克特之歌》既有对生命的无奈悲叹,也有对爱情的深情歌颂。1901年,马勒大病一场,几乎丧命,《午夜》《我不再在世上存在》均创作于这一时期,色彩幽暗感伤,表现了他对命运瞬息无常的无奈心情;1902年3月,马勒与阿尔玛成婚并赴俄国旅行,《如果你爱美人》便是他送给新婚妻子的情歌,充满了生命的灵性。

《吕克特之歌》同样用管弦乐代替了钢琴伴奏,但在乐队编制上不同于早期宏大的作品,而是更加贴近室内乐的雅致。

歌曲集《少年魔号》见证了马勒的创作踏入成熟期。《少年魔号》原是两位德国诗人搜集改编的德国民歌集,述说了一批富有神秘和浪漫色彩的民间神话传说。马勒从少年时就非常喜爱这一套诗作,并从中选取与自己情绪相近者进行谱曲,编成歌曲集。音乐会上,沈洋将献唱其中两首歌曲《安东尼向鱼儿说道》《莱茵传奇》。

“为什么他的作品在二战后不断上演,并成为二战后最受推崇的作曲家?因为他的音乐代表了人们在世界最动荡的几十年里的爱恨情仇,而且它不仅仅描绘世界,更是在描绘一种宇宙的声响。”

沈洋认为,马勒的音乐有一种象征性和预示性,虽然马勒与中国爱乐者在地理、语言、文化上都相隔甚远,但他的音乐仍然能让另一个文化中的人获得冲击与共鸣。因此,如果说过去的“贝多芬年”是以“搏斗”为主题,那么“马勒年”的主题就是“共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