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男女

海南一家(海南一家亲)

海南一家(海南一家亲)

 

以前总希望你能来,会突然站在我的面前,会给我打电话让我到楼下给我惊喜,会轻轻地说一句“别来无恙”可是现在我不想要了,那些无处安放的情感就让它各自归位,你别来,我一个人也无恙。

文\海南日报记者 昂颖

二十世纪初,在军阀的黑暗统治下,琼崖战乱频仍,民不聊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派遣一批共产党员赴琼活动,琼崖革命星火初燃。吾辈琼崖青年,起来吧,吾琼崖父老乡亲,起来斗争,起来反抗,驱除列强,打倒军阀,解救我琼崖芸芸众生吧……写下这篇战斗檄文的正是被誉为琼崖革命第一人的王文明。

王文明是琼崖党组织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者之一、琼崖武装总暴动的发动者和琼崖革命军队的创建者之一。他长期坚持革命斗争,多次于危难之中挽救琼崖革命事业,积劳成疾,病逝时年仅36岁。

王文明不仅自己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还有7位亲人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王家可谓一门忠烈。

王文明。资料图

艰难探寻革命路

琼海市阳江镇益良村村头,有一个被绿树环绕的青砖灰瓦小院,这便是王文明故居。故居内有4间小屋,进门左侧为陈列室。

王文明的孙媳妇陈香花今年63岁,近年来一直在王文明故居居住。她介绍,1894年,王文明出生在益良村一个普通农户家。在琼崖中学读书期间,王文明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参与领导琼崖学生运动,开始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并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王文明进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学习。在王文明故居的陈列柜里,一个棕色的枕头箱引起了海南日报记者的注意。王文明的曾孙女王春春介绍说:这个枕头箱是曾祖父在上海大学读书时买下的。后来,曾祖父用它装过许多党组织的重要文件。

王春春介绍王文明使用过的物品。海南日报记者 昂颖 摄

在上海大学学习数月后,王文明受党组织派遣,赴广州参与琼崖革命同志大同盟的领导工作。1926年夏,王文明和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杨善集在海口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王文明当选为书记。

革命星火刚刚点燃,国民党反动派就举起了屠刀。1927年4月,国民党广东当局命令反动军警及其他反动武装在广州进行清党大搜捕、大屠杀。琼崖国民党反动派也开始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血的教训,让王文明明白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1927年7月,琼崖特委成立琼崖讨逆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全岛各地发展武装队伍。9月23日,王文明、杨善集、陈永芹率领定安、琼山、万宁、乐会四路讨逆革命军,在嘉积镇外围敌军据点椰子寨打响了琼崖总暴动的第一枪。

听祖辈们说,曾祖父当年率讨逆革命军从这里出发渡过湍急的万泉河,成功登岸后快速向椰子寨守敌发起攻击。毫无防备的敌人从梦中惊醒,四处逃窜。站在万泉河中游的丹村渡口,王春春说。

革命伉俪气浩然

1927年11月,王文明当选为中共琼崖特委书记,琼崖讨逆革命军改编为琼崖工农革命军。两个月内,革命军横扫400余里,将乐会、万宁、陵水、崖县等苏维埃红色区域连成一片,琼崖革命面貌一新。

1928年1月,全琼已建立9个县(市)委、55个区委、400个党支部。也是在这时,王文明和琼崖妇女解放协会主任邢慧学结为伉俪。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并肩作战、相互支持,让我们感受到了英雄的铁骨柔情。

轰轰烈烈的,刻骨铭心的,终究只存在于我们的青春和幻想,而这两段时空里,我们都无缘相遇。抱歉了,以后不会再说”我们”了。

邢慧学对王文明的仰慕始于两年前。1926年初,22岁的邢慧学进入省立第六师范学校读书,是学生运动中的积极分子。王文明到该校演讲,给邢慧学留下了深刻印象。

1927年,邢慧学到乐四区参与创建革命根据地。在那里,她再次见到了王文明。谈工作、谈理想,两人逐渐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后来,邢慧学当选为琼崖特委妇委书记,在她的组织发动下,琼崖妇女运动迅速发展。

1928年8月12日,王文明主持召开全琼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大会宣布成立琼崖苏维埃政府,王文明当选为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琼崖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斗争受挫后,1928年冬,王文明审时度势,率领琼崖工农红军进入母瑞山,开辟母瑞山革命根据地。

由于母瑞山被国民党军封锁,物资极度匮乏,战士们经常只能吃野果、野菜充饥。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什么困难都会得到解决。在王文明的带领和鼓励下,战士们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先后建立了3个红军农场。

母瑞山一带土地比较肥沃,战士们种的一些作物,包括水稻、地瓜等,基本上都有收获。陈香花说。以大山为屏障,王文明化被动为主动,取得反围剿的阶段性胜利。随后,他主动联系分散在各地的党政干部和红军,使革命力量逐渐恢复。

当下,未来,无论贫困与富有,无论身处顺境与逆境,请安于每一个无论晴朗还是阴暗的清晨,做一朵向日葵,向阳花开。

然而,就在琼崖革命形势日趋好转之时,1930年1月17日,36岁的王文明却因积劳成疾,倒在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病逝前,他将琼崖革命大旗交到冯白驹手中。此后,历经风雨的琼崖革命火种在母瑞山越烧越旺……

王文明逝世后,邢慧学强忍悲痛,坚持在母瑞山革命根据地工作。

王文明故居。受访者供图

红色之家美名传

在曾祖父的带动下,他的妻子邢慧学、长子王健,哥哥王文源,侄子王荣、王华及侄媳妇陈春福、吴胜玉都投身琼崖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王春春说。

王文明的胞兄王文源不仅十分支持弟弟干革命工作,还积极参与领导军事小分队,通过诱敌和截击,惩办乐会二区和乐会四区的反动头子,鼓舞革命群众的士气。

在第一次反围剿斗争受挫后,王文源随同红军转移到母瑞山继续战斗。1929年,38岁的王文源因积劳成疾逝世。同年,王文源在中共乐会县委工作的小儿子王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乐四区,年仅19岁。

革命总有人流血牺牲,为了琼崖革命的胜利,王文明的许多家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王文明的长子王健、王文源的长子王荣都是十几岁就参加革命,两人于1932年牺牲。同年,邢慧学也不幸牺牲。而王荣的前后两任妻子、琼崖革命者陈春福和吴胜玉,分别于1928年秋、1930年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她们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这便是王文明一家书写的革命传奇。革命往往要付出代价,这代价,有时就包括牺牲自己的亲人。王春春告诉记者,王文明的小儿子王祥,也就是她的爷爷,年少时也经历过不少苦难。王文明率部撤到母瑞山后,年仅8岁的王祥被留在了老家,由王文源的妻子陈廷英照料。后来,家里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烧掠,陈廷英被捕入狱,王祥一度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

琼崖创业舞红缨,母瑞山中斩棘荆。化雨春风滋椰树,一门忠烈王文明。在王文明故居陈列室里,这首28个字的题诗读之令人肃然起敬。王文明及其家人不惧艰险、英勇斗争、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学习!

人世间最大的幻相就是我们自以为可以控制一切,其实事实正好相反,我们什么都控制不了,只能好好享受每个当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