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胀指标“爆表”,鲍威尔:美联储将采取行动!
10月22日,美国5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攀升逾9个基点至3.007%,有纪录以来首次突破3%,远超美联储2%的长期通胀目标。
该数据是美国债券市场对未来5年通胀预期的衡量标准,不断攀升暗示着美国通胀压力的加剧。由于通胀预期高企,近期市场上也有很多投资者预测美联储可能调快加息步伐。
不过当地时间周五(10月2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现在是缩减购债的时候,但不是加息的时候。”他表示,美联储应该会很快开始缩减购债规模,一旦推高物价的供应链瓶颈缓解,通胀应该会回落。
鲍威尔讲话令市场的通胀担忧重新升温。美股三大股指因科技股拖累盘中曾齐跌,截至收盘仅道指上涨。
鲍威尔:供应链压力将持续到明年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地时间10月22日在国际清算银行-南非储备银行的线上会议上表示,供应链问题带来的压力“很可能持续到明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的供应链压力将推高消费价格,其持续时间将超过预期。他表示,美联储的政策需要针对一系列结果做好准备,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据报道,与前一年相比,美国近几个月物价涨幅在4%以上。鲍威尔在会议上表示,通货膨胀率远高于之前设定的指标,本来随着人们在服务行业的消费增长,通胀率应该回落至2%的目标,但随着供应链压力将持续到明年的趋势,美国目前还保持着高通胀率,因此“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期待通过供应链问题的解决和就业率的上升让通胀率回落。
鲍威尔补充道,高通胀率还会影响工资制定者,因为对通胀率持续走高的预期将使雇主把压力转移到员工薪资上。鲍威尔认为,全球供应链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恢复正常。他还表示美联储肯定会采取措施维持物价稳定,并争取达到最大就业目标。
10月18日,顾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圣加布里埃尔市一家大型超市内购物。图片:新华社
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10月21日也表示,美国供应链瓶颈已导致供应短缺和消费者成本上升。
如果其政府无法缓解该问题,拜登将考虑部署国民警卫队来协助解决。
拜登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上表示,如果卡车司机和仓库工人的短缺给整个供应链带来问题,可通过部署国民警卫队来增加劳动力数量。这是美国正在进行的工作。
然而,当地时间10月22日,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淡化了部署国民警卫队的可能性。普萨基表示,虽然总统有权发布这样的命令,但州一级国民警卫队部署取决于州长,联邦政府目前没有积极部署联邦一级的国民警卫队,也没有积极寻求地方政府部署国民警卫队。
鲍威尔:现在不是加息的时候
在通胀压力之下,市场倾向于将预期的加息时间提前,有分析认为,美联储最早将在明年中期开始加息。
在上述视频会议上,鲍威尔表示,现在是缩减购债规模的时候,而不是加息,如果经济大体上能像预期的那样发展,缩减购债将在明年年中完成。鲍威尔补充称,目前应保持耐心,专注于让劳动力市场恢复元气。
《华尔街日报》分析称,鲍威尔讲话的重点在于“暗示他更担心通胀上升”,似乎对加息放松了口径。
在评价经济时,鲍威尔强调“美联储从事的是风险管理业务,很多事情缺乏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经济在今年第三季度大幅放缓,原因是Delta变异毒株导致消费者减少外出就餐和购物;美国复苏是非常不均衡的,就业人数仍比2020年疫情前的高点少了500万。他还称,美联储设法尽可能向市场保持透明度。
周三公布的美联储褐皮书显示,大多数地区联储报告称物价大幅上涨,价格压力来自供应链瓶颈和劳动力短缺等因素。报告指出,企业雇主难以找到足够的劳动力,并且为了挽留现有的雇员,不得不开出更高的工资和奖金。
|卢祥勇 盖源源 王嘉琦
校对|孙志成
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财联社
德尔塔毒株全球大流行,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最新疫情数据↓
酬和 http://www.xinzhiliao.com/sj/chunji/12538.html- 标签:池州人才市场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美国通胀指标“爆表”,鲍威尔:美联储将采取行动!
10月22日,美国5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攀升逾9个基点至3.007%,有纪录以来首次突破3%,远超美联…
- 沈抚示范区房屋交易缴纳契税时需查档证明,但范围仅限沈抚!
- 大东重点地块推介,第三轮沈阳集中土拍期待轩兴四路两侧地块亮相!
-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8例;中国音乐家协会取消李云迪会员资格;一股券商目标涨幅达70.12%
- 沈阳“南金廊”或将再出新地,凯宾斯基东地块解除出让合同!
- 沈阳爆炸现场:居民称事发当天凌晨有清洁工人在街上闻到疑似煤气味
- 1.08亿底价成交!神秘买家“捡漏”杭州顶级豪宅,原主人持有6年涨了300万
- 北化股份:公司不存在利益输送情形
- 宝新能源:公司开展了动力煤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业务交易原则以经营目标为中心、以保值为目的,不进行投机操作
- 痛心!沈北这里三大项目“烂尾”,能否迎来重生?
- 苦等五年,沈阳楼市终于迎来产品力改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