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车市

吉利、超威、正泰、三花取得诸多“第一”的浙江制造业企业为何能持续成长?

吉利、超威、正泰、三花取得诸多“第一”的浙江制造业企业为何能持续成长?

  学者简介:邬爱其,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长,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浙商总会智库中心研究员,浙大管院MBA创业管理Track项目主任;美国密歇根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企业管理、创业管理

  在复杂、多变、模糊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下,企业持续成长往往面临诸多挑战,企业生命周期似乎变得越来越短,不少企业正遭遇“短命”的考验。

  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大败局》曾生动刻画了托普、健力宝等多家曾经著名企业“中国式失败”的场景,詹姆斯·柯林斯的《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则讲述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基本特性。著名管理学家伊查克·思用20 余年研究了企业的发展、老化和衰亡,其专著《企业生命周期》畅销全球30 余年,从企业成长阶段视角系统解析了不同成长阶段企业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及其应对策略,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的企业家。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中国大地创新创业热潮风起云涌,造就了一大批成功企业家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令世人瞩目。

  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新时代的广大中国制造企业承载着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全球竞争加剧、科技创新迭出、产业加快,中国制造企业持续成长面临严峻挑战,新一代的“中国式失败”企业案例时有出现。

  因此,立足中国实际,借鉴西方理论, 探索和总结中国制造企业持续成长的基本逻辑非常必要,可以为相关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浙江是中国民营制造业起步较早且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1979年8月,桥头纽扣批发市场成为中国第一家专业市场;1980年12 月,19 岁的章华妹成为中国第一个合法个体工商户;1982年8月,全国第一份明确专业市场合法的政府文件在义乌出台;1983 年1 月,温岭牧屿牧南工艺美术厂成为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1985年5月,“温州模式”在《解放日报》的评论员文章《温州的启示》中第一次提出;1987 年8月,杭州武林广场火烧温州鞋,促使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和诚信。各种突破性的创举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浙江走在前列。

  在勇立潮头、锐意创新的浙江制造业中,更是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企业,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1992 年10 月,陈金义在上海拍卖行收购6家国营店,全国第一次民企跨区域收购国企;1994 年1月,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上市,成为中国乡镇企业上市第一股;1997 年,吉利进入汽车产业,开启中国民营造轿车的先河;2001 年8 月,万向美国公司正式收购美国“UAI”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乡镇企业;2004 年5 月,新和成成为全国首家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2007年2月,西子联合对外发布了全国第一份民企社会责任报告;2010 年8 月,吉利集团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我们选取2009-2019 年间列入浙江省制造业企业百强榜单的企业作为分析对象,11 年间共有188 家浙江制造企业先后入榜,其中,42 家企业连续11年入榜,占总数的22.34%,这42家制造企业大多是行业领军企业。

  从2009 年至2019 年的11 年间,42家持续入榜的浙江制造企业总体上都呈成长态势,营业收入平均年均增长率为14.72%,其中,年均增长在10%-20%之间的企业有24家,3家企业年均增长30%以上,4家企业年均增长则在0-5%之间。

  在连续入榜的42家浙江制造企业中,半数企业(21家)的营业收入保持逐年增长,即上一年度的营业收入比下一年度都有增长,如吉利、海亮、正泰、超威、荣盛、卧龙、德力西、奥克斯、森马、三花等企业,这类企业是持续成长型制造企业;另外半数企业(21家)的营业收入尽管总体上是成长的,但没有保持逐年增长,存在着某个年份比上一年份负增长的情况,这类企业则是波段成长式制造企业。、

  首先,企业持续成长要受到“为什么创办企业”(使命)和“创办什么样的企业”(愿景)这两个基础动机的内在驱动,使命愿景牵引和激励企业员工共同追逐梦想。

  其次,企业使命愿景的实现需要以特定的业务为载体,以客户为中心的优势主业和适度多元是企业理性的业务选择。

  再次,企业成功发展客户中心导向的特色业务,需要企业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品牌运营、责任管理等方面拥有出色的专业流程能力,这四类专业流程依次从短中长期角度对客户价值和愿景使命进行有效支撑。

  最后,也是最为基础性的,企业业务流程能力提升、特色业务实现、使命愿景达成,都建立在企业人力资源基础之上,只有激发企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企业持续成长才有了扎实的基础。

  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市场竞争、技术创新、组织变革等内外部环境的挑战, 企业家需要直面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企业为什么要存在? 即企业存在的理由,就是企业使命; 二是企业最终成为什么? 即企业的未来图景,就是企业愿景。

  企业使命是企业根本性的价值、责任和任务,阐述了企业的终极意义,是超脱于企业产品和具体商业目标的对人类、社会、行业的价值主张,有助于激发员工为了有意义的工作而持续努力。

  企业愿景是企业面向未来的目标和志向,阐述了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期望,成为员工为之奋斗的理想蓝图。

  持续成长型制造企业大多拥有非常明确和坚定的使命和愿景,内驱着企业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如吉利一直以“创造安全、环保和节能的汽车”为使命,以“让世界充满吉利”为愿景,积极承担为中国汽车行业树立标杆的责任;

  海亮以“聚才兴业、德慧万家”为使命,努力追逐“铸百年卓越海亮、创国际经典品牌”的愿景;荣盛以“坚持实业报国、引领行业发展”为使命,聚焦实业,努力向“成为有责任担当、有行业地位、有持续盈利能力的百年企业”愿景迈进;

  超威坚守“倡导绿色能源、完美人类生活”使命,立志成为全球新能源行业伟大公司;森马怀着“引领品质时尚、创享幸福生活”的使命,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时尚服务提供商。

  持续成长型浙江制造企业大多已经在业务层面上认知和定义自身的使命,实现实业报国、人类美好生活、绿色生态环保、社会文明进步等成为企业经营的价值诉求,百年基业、国际品牌、行业领导等成为企业发展的普遍追求。

  利润之上的追求,促使企业从底层逻辑思考和践行企业的使命和愿景,使得企业在动荡复杂的环境下拥有坚定的内驱力, 更深、更广、更强地引导和激励企业员工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一起追逐理想。

  相反,短期化、具象化的浅层目标会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环境中聚焦于业务思考,而业务选择和发展容易受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缺失“初心”,企业经营变得迷茫和脆弱。

  业务发展是企业实现使命和愿景的重要载体,离开特定业务谈企业使命愿景无异于空中楼阁。随着企业资源能力的增长,企业业务发展一般经历着从专业化到多元化再到归核化的路径,而且由于资源共享、部门协同等原因,相关多元化企业的绩效水平要优于专业化企业、更优于非相关多元化企业。

  从浙江制造企业来看, 持续成长型企业多拥有市场地位较强的主业,成为促进企业持续成长的重要支撑。

  吉利从一辆“吉利一号”起步,在30 多年时间里,始终聚焦汽车制造,奋斗为世界级汽车制造商,集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现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汽车品牌。

  正泰集团秉承“一心一意创名牌,聚精会神做实业”的经营理念,聚焦电力产业,布局“发电、储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全产业链,从一家低压电器公司稳步升级为全球工业电气与新能源领军企业。

  荣盛集团在石化化纤领域坚持“纵横双向”的发展战略,将产业链逐步向上游延伸,已形成从芳烃到下游的精对苯二甲酸及聚酯、涤纶丝一条龙生产线,成为中国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百强第二位。

  超威集团聚焦电池行业,由一个家庭作坊式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一路升级为全球领先的专业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稳居全国轻工百强新能源电池十强第一名。

  国内顶尖电机制造企业卧龙集团以“全球电机NO.1”为奋斗目标,聚焦电机及驱动系统核心业务。在做深做强主业的影响下,公司的高压电机位居世界前三、中国第一,其电机产品从功率段到应用行业全链条,包括各类电机及驱动、城市轨道交通成套牵引整流机组等40大系列3000 多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5%以上。

  随着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增强,企业拥有了利用其他市场机会的资源能力。持续成长型制造企业往往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基础上,从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价值共创等角度开展适度多元化经营。

  吉利注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效应,最大限度共享集团资源,陆续推出出行服务、线上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教育、赛车运动等业务,逐步实现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变。

  例如,集团旗下的网约车品牌“曹操出行”就是吉利布局出行服务的代表性产品,该平台以吉利旗下帝豪EV轿车为主打车型,为全国超过50 个大中小城市、3000 多万注册用户提供出行服务。

  荣盛在石化化纤业务板块基础上进军房地产、金融投资等产业,将房产开发与文化休闲产业相结合,投资参股多家商业金融机构,并积极投资现代医疗、大宗商品、智能化等领域。

  可见,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基础上,适度开展多元化业务,以充分利用企业冗余资源和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是大多数寻求持续成长的制造企业的普遍选择。

  技术创新是制造企业持续成长的基本动力和保障。 技术创新使得企业研发出新产品,构筑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浙江的持续成长型制造企业重视开展持续性技术创新,在特定领域形成技术领先优势,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利器。

  初创时,吉利用榔头敲出了第一台汽车,而后经历了从节约型创新、低端破坏式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发展。 早在2005 年,吉利就成功研发出自动变速箱,打破了中国长达20 多年来自主研发自动变速箱一无所获的局面。

  在更高级的汽车架构研发领域,吉利在2019 年底已形成CMA、BMA、SPA、PMA 四大全球化基础模块架构,成为世界上模块化架构最丰富的车企。 如今,吉利集团在杭州、宁波、考文垂、哥德堡、法兰克福设立五大工程研发中心,在上海、哥德堡、考文垂、巴塞罗那、加利福尼亚设立五大设计造型中心,实施“十年千亿”的研发投入计划,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探索新能源科技、车联网、无人驾驶、低轨卫星、激光通讯、太空探索等前沿技术,在新能源、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技术方面不断突破。 新技术带来了无限想象。

  在技术力量推动下,吉利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成功转型为“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赢得市场肯定,也打开了更加开阔的未来空间。

  正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构建了以温州为基地、上海为中心、北京和美国硅谷为龙头、相关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多层次开放式技术研发体系,建立了下设18 个专业技术研究院和3 个海外研发中心的正泰集团研究院,明确规定每年科技开发经费不少于销售收入的3%,并重奖技术创新有功人员,要首先让科技人员成为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

  众多举措使得正泰的产品开发从“跟随型”向“领先型”转变,从单一产品创新发展为系统集成能力创新,实现从“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在智能制造领域,正泰以“一云两网”战略布局积极探索工业物联网与能源物联网的应用,其自动化控制技术、大数据能力等技术创新令人瞩目。

  作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卧龙承担了许多高难度产品的研发,比如核潜艇上的调仓电机、航空电机等。企业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电气研究院,实施了国家级火炬项目及科技攻关项目23 项,开发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6 项,获得77 项国家重点科技开发成果和887项国家专利。

  而作为国内领先的电池品牌,超威在电池领域也有许多技术研究成果。例如,自主研发的“新型长寿命动力电池”将长寿命铅炭储能电池技术移植到动力电池技术上,实现了技术创新,打开了新市场。此外,企业与国外一流企业合作的钠盐电池、锌镍电池等新型电池进入试生产,与俄罗斯合作的石墨烯合金研发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富通集团是中国光纤预制棒和光纤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荣获国家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

  向市场推出优质产品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础前提,形成强有力的品牌影响力则是增强企业持续成长能力的重要支撑。

  对于持续成长型制造企业而言,产品质量是企业存续和发展的生命线,所以往往建立起体系化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制度。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制造企业更加重视品牌建设,以品牌来塑造企业差异化的特色优势,赢得更多客户的满意和忠诚,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吉利就在持续成长中走出了一条从低端品牌到高端品牌的逆袭之路。2007年,吉利将吉利豪情、美日、优利欧“老三样”产品停产,替换为自由舰、远景、金刚“新三样”,标志吉利从低端品牌向中高端品牌进军。

  此后,吉利汽车在设计、环保性、安全性等方面持续升级,推出帝豪、博越等品牌汽车,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与此同时,在收购全球知名的瑞典沃尔沃汽车、英国名车路特斯汽车等高端品牌后,吉利的品牌影响力更是在全球范围扩大。如今,随着领克汽车、几何汽车、极星汽车等新时代高端品牌问世,吉利在高端品牌的升级路上愈行愈稳。

  服饰品牌森马自创立起,就以年轻、高性价比的产品,“穿什么(森马)就是什么(森马)”等流行语,在年轻潮流领域迅速打开品牌知名度,成为80后、90后的美好记忆。同时,森马还创立了巴拉巴拉童装品牌,经过十多年培育后成为国内童装品牌领军者,被誉为“创造了中国童装品牌的发展奇迹”。在新时代,森马将品牌理念升级为“质在日常”,并且将品牌LOGO设计为黑白简约字母,在产品、供应链等方面持续变革。

  正泰围绕“创世界名牌,圆工业强国梦”目标,努力将正泰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与西门子、ABB等国际百年品牌同台竞技。尤其在从“制造商”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过程中,正泰的高端品牌形象逐渐确立。在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正泰排名168 位,品牌价值达96.70亿元。

  三花努力实施以质量为基础、顾客满意为目标的品牌战略,以“百年三花”的愿景诉求力争把三花铸造成世界一流的知名品牌。

  正是一流的品质和较强的品牌影响力,使得制造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拓展市场疆域,成为行业的领导者,抗风险和盈利能力明显强于一般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本土市场成为中国企业最为主要的目标市场。 浙江制造企业坚持市场导向,深耕国内市场,推出广受市场欢迎的产品,成为国内市场的引领者。

  与此同时,随着企业资源能力的逐步增强,浙江制造企业积极进军国际市场,不仅出口产品,还采用建立海外工厂、研发中心、营销机构等方式深度嵌入全球市场,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这样,持续成长型制造企业大多成为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优秀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

  “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正在成为现实。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吉利已是一家全球化企业,实现从单一产品贸易向深度参与当地工业化升级,在中国、美国、英国、瑞典、比利时、白俄、马来西亚建立了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工厂,拥有各类销售网点超过4000 家,产品销售及服务网络遍布世界各地。

  例如在马来西亚,吉利对宝腾汽车进行技术输出,使得这一民族汽车品牌重回巅峰;在白俄罗斯,吉利与当地企业共同投资组建白俄罗斯吉利(BELGEE)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欧洲,吉利不仅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而且正在将领克等产品推向高端海外市场。这些海外行动,不仅扩大了吉利的市场范围,而且加速了全球资源整合。

  正泰集团也正朝着成为全球工业电气与新能源领军企业而奋进。20 世纪80 年代,正泰从温州柳市起步,6 年时间就达到年产值千万元。90 年代,其经销商网络逐渐进驻全国各地,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省、市、县分销体系。目前,正泰在全国拥有500多家核心经销商、3600多个经销网点。特别在低压电器行业,正泰位列全国第一。

  在国际化发展方面,正泰在90 年代初开始把产品销往海外,开始了国际化征程。而今在欧洲、北美、亚太设立了三大全球研发中心,产业制造基地分布在温州、杭州、上海、嘉兴、咸阳、以及泰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埃及等一带一路国家,在欧洲、中东非、亚非拉、亚太、中国区、南美建立了六大国际区域营销中心,业务遍及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从产品走出去到要素走出去再到价值走出去的道路。

  卧龙也是一家全球化运营的浙商制造企业,除25个国内生产基地外,拥有14 个境外生产基地(欧洲12 个、亚洲1个、美洲1个),在中国杭州、日本大阪、德国杜塞尔多夫建有三个电机及驱动控制技术研究机构,形成了遍及全球50 多个国家的研发、制造和业务网络,与众多世界500 强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卧龙的全球化进程与其20 多次对外并购密不可分,先后收购了欧洲三大著名电机制造商之一的奥地利ATB集团、欧洲顶尖的机器人集成应用制造商意大利SIR 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中小型工业电机业务等,切实增强了其国际竞争力。

  企业是利用社会资源创造价值的经济单元。社会合法性是企业存续和发展的基础,缺乏社会合法性的企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构建企业社会合法性和增强企业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正泰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于2009 年注资9000 万元设立浙江正泰公益基金会,已为精准扶贫、捐资助学、抗震救灾、公益创业、生态环保等公益事业捐资累计超过3亿元。 同时,将清洁能源项目与服务民生有机结合,探索新型“农光”“林光”“渔光”“沙光”互 补光伏发电模式,在宁夏、青海、甘肃、内蒙等荒漠戈壁地带共建成了330兆瓦的沙光互补项目,改善生态环境,助力农户脱贫致富。

  在东部,正泰在浙江江山的6300 亩荒山坡上建成“光伏发电+中草药及农作物种植+光伏旅游”三位一体的光伏电站。 这一做法不仅解决了电力紧缺的问题,而且发展旅游业带动了地方经济,成为扶贫新模式。

  森马追求为社会创造效益,采用虚拟经营模式与最优秀的生产供应商合作,生产绿色、无污染、环保的产品,并积极参与赈灾、助学、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事业,2006 年成立用于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森马慈善基金,2016 年将斥资3 亿元创办的森马协和学校无偿捐赠给地方政府。

  海亮坚持“功德为先”价值理念,把对社会的贡献作为企业的永恒追求,以浙江海亮慈善基金会为平台,在济困扶贫、捐资助学、扶老助残、孤儿赡养、环境保护、精准扶贫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建立起了具有海亮特色的慈善项目体系。

  超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国家环境保护铅蓄电池生产及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组建中国电池绿色发展联盟,成立行业首个电池污染防治和救助专项基金,全力构建绿色产业链,成为全国第一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单位,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项目总数行业第一,引领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人才是企业的最大资产,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浙江制造企业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根本在于吸引、培养、利用了优秀人才。

  在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阶段,人才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浙江持续成长型制造企业都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在选人、留人、用人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吉利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教育史,其成长为世界知名车企,与重视人才工作密不可分。在1997 年进入汽车行业时,吉利就开始创办学校,旗下的铭泰教育是中国最大的民办高等教育投资集团之一,已创办北京吉利学院、三亚学院、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院校,在校学生超过5万人,为社会累计培养人才15 万名。

  吉利在创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吉利人才森林理论”,一方面通过引进外部高端人才形才大樟树,并提供良好的阳光雨露环境使其扎根吉利,另一方面通过内部培养形成一棵棵人才小树苗,让大樟树带动小树苗一起成长,最终共同成长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生态调节功能的人才森林。

  正泰坚持以人为本和价值分享文化,构建符合企业发展阶段、具有企业特色的多元化长效激励机制,建立员工自我激励、自我发展、不断提升归属感与自豪感的荣誉体系。通过内部孵化,支持员工与企业共创共赢。通过人才梯队建设,打通管理通道、专业通道等,帮助员工成长。

  海亮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视员工为企业的最重要资本,着力打造人才高地,构建企业—员工共同体和现代企业治理架构。

  传化集团致力于和谐劳动关系,与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关联。企业为员工搭建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平台,营造公平公正、简单阳光的企业氛围,让员工通过勤奋工作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幸福。

  森马则以“价值贡献者为本,贤德者为先”的人才理念为指导,为员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从浙江省持续成长型制造企业的共同特征可以看出, 致力于基业长青的制造企业,需要回归企业本质, 一是强化企业使命和愿景的凝练和宣贯,使明确的使命愿景成为引导和激励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关键内驱;二是精选客户中心导向的业务类型,使特色的业务成为达成企业使命和愿景的有效载体;三是优化匹配业务类型的流程体系,使高效的流程成为促进业务实现的有力支撑;四是做实人才驱动发展机制,使人本的经营管理体系成为企业持续成长的根本力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浙江生产的汽车品牌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