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力发展南药产业 打造亚洲医药核心基地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药材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讲究中药材的“道地”性,提高中药材的重要疗效,保证其生存与发展,是当前中药改革的重大课题,是应对入世后国际药品市场对中药冲击的重大举措。近几年来,一种崇尚天然药物、传统疗法的风气已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兴起。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已被广泛应用,欧美一些国家也在逐步改善对中医药的限制,部分国家已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并在法律上予以认可,一些国家已开办了中医药正规学历教育。目前,全世界已有124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我国的中药已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年成交量达5亿美元,每年还以10%的速度增长,据统计,2006年,我国中成药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含中成药工业和中药饮片工业)1173.51亿元,同比增长13.65%,中药饮片加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16.60亿元,同比增长31.62%。植物药和传统医药在全球的地位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药也已成为发展迅速的传统产业。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5至10年,全球中药市场的销售额将达2000亿至3000亿美元,我国中药行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首先是保健类药物、食品开发的需求。随着人们日常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老年化时代的来临,中草药已由单纯的治疗向预防、保健方面转变,国内对天然保健药物、食品的需求量呈日趋增长之势。以南药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保健汤料、保健茶、保健强身酒以及南药相关衍生品等成为目前市场的热销产品,特色南药生产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其次是国际天然药物市场的需求。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中药是特殊的商品,随着医学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人类回归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及中草药由单纯的治疗向预防、保健、治疗的综合方面转变,国际天然药物市场将不断扩大,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传统的天然中草药在国际市场上是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之一,需求量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再就是包括海南在内的国内制药企业的需求。海南制药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单单海南省内有生产中成药企业就有八家,生产近百个品种的中成药,这些企业的部分畅销药品都是以地产南药为原材料制造的,有些品种还是独家生产,发展前景良好。
日前,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6个部门联合发布实施《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旨在促进中医药创新和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为此,对海南发展南药产业就更具纲领性的发展方向。
海南是全国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阳光充沛,空气清新,水质纯净。专家论证,海南是全国最为理想的南药生产基地。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冯锦东教授告诉记者,海南现有植物种类468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多达3100多种,即66%的植物可作药用,占我国现存药用植物种类近1/3。著名的抗癌植物海南红壳松,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四大南药闻名遐迩,在200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中,海南药物资源约有1万多种,其中3000多种含有生物活性物质。
海南省政府就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成为政府发展特色产业的重中之重。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药业,坚持大公司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招商引资。在鼓励和发展医药经济方面,给众多非公有企业来海南投资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政府还成立了省工业与信息产业管理局来指导医药行业发展,一些市县也纷纷出台鼓励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医药经济发展环境,塑造海南医药整体品牌和形象,从而推动海南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坚持一省两地的发展战略和生态省的建设思路,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医药产业就是海南经济发展的一道风景、一个缩影。目前,全省共有登记在册的药品生产企业84家,已通过GMP认证企业66家,通过GSP认证的药品批发企业380多家,零售连锁企业7家,零售连锁门店116家,零售药店2175家。农村药品配送中心18个,配送药品覆盖率达90%。其中生产中成药企业就有八家,生产中成药近百个品种。“十五”期间,海南医药企业与科研单位共获得各类新药证书183个,其中国家一类新药证书3个。现在海南基本形成了以“海口药谷”为中心,海口保税区、国科园、永桂开发区以及琼海市、定安县、洋浦开发区为主的产业区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好硬件和软件条件的药品生产企业,具备了重组、联合、做强、做大的基础平台。2003年非典期间海南医药企业抓住机遇,一批有竞争实力的药厂和产品脱颖而出,以快克胶囊、再林、注射用利巴韦林、注射用胸腺五肽等为代表的药品享誉全国。2006年,海南全省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3.27亿元,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2.57亿元。5年年均约增长10%;2006年,医药批发贸易实现商品销售收入59.73亿元。
在南药产业发展方面形势喜人。三亚宏霖药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经国家科技部立项,专门以综合发展南药为主体的专业机构,董事长宋毅告诉记者,公司计划在白沙黎族自治县建立南药种植、养殖GAP基地以及南药的原料基地,将南药与旅游业、产业、科研相结合,综合地方特色发展立体经济,普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草药文化,推广绿色保健理念,并使其成为循环的环保产业链,把南药综合产业做大、做强、做精。他说,海南绝大多数农民的增收主要依靠土地来发展生产。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优化产业结构,依托自然资源的优势,发展南药产业,既能够达到解决南药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又可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对将海南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有着积极的示范作用,同时对于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创造良好的扶贫模式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位于万宁兴隆的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保存着1600多种药用植物,其中具有潜在研究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近百种。海南的广藿香、长春花等种植面积近年快速扩大,新药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加快,有望成为南药家族的新品牌。海南科源藿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焕强告诉记者,广藿香是全球需求量最大的药材品种之一,海南广藿香种植与印尼齐名,但近30年来,种植面积严重萎缩,甚至几近灭绝。记者在该公司位于万宁市的广藿香种植基地看到,这个从2003年开始运作的基地,从广藿香优质组培苗工厂化繁育、GAP规范化种植研究,以及新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等方面着手,重新打造海南广藿香优势产业链,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广藿香种植基地。去年种植规模已经达到800亩,预计今明两年种植规模将达到3000亩,将带动2000户农户种植。同样面临资源枯竭的长春花,自2001年采用野生抚育结合人工栽培后,目前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记者在琼海市长春花种植基地看到,数百亩连片种植的长春花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
但同时也有专家表示,海南省目前立足南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制药企业还不到10家,目前制约南药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原材料种植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另一方面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有关企业呼吁,政府要在政策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帮助南药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南药产业化体系建设,打造海南医药“南药”新品牌。据悉,海南省“十一五”期间将把发展生物制药、南药等天然药物、海洋药物、保健食品、药物新剂型等药物和保健食品,建设海口药谷、定安塔岭生态药业园区、药品保健品研发基地、中部地区海南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等四个重点产业园区作为海南发展医药产业的重要举措。在“十一五”期间发展医药产业要实现医药工业总产值达70亿元,年均递增15%;工业增加值30亿元,年均递增17%;利润总额16亿元,年均递增15%;培育1~2个产值1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以及一批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企业,5-10个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5亿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建立一个省级药物研发基地;培育出2个以上创新药物并实现产业化;力争培育出5~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药物,并争取投放市场;培育20个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现代中成药;建立全省药品研发创新体系,力争开发3~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新产品;争取有10—20个中成药、20—30个化学原料药及其新型制剂、3~5种医疗器械产品能够进入国际药品市场等主要目标,同时,充分利用海南省是国务院批准的19个拥有药品进口权的口岸之一的政策优势,致力打造亚洲医药的核心基地。(何伟李祥)(来源:中国经济网)
- 标签:海南四大南药包括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