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魅力  特产

新物种!新水果!来看海南这2样新东西

新物种!新水果!来看海南这2样新东西

  近日,国际期刊《微生物学前沿》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记录了一种全球新物种白盖鸡油菌,系在海南和浙江两地发现。

  其菌盖表面光滑,稍微油腻,颜色为奶油白色至灰白色;肉质坚实;气味不明显。新物种的发现,对于生态保护和生物进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白盖鸡油菌是由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教授曾念开带领的团队发现。“2017年,我们在鹦哥岭鹦哥嘴采集到白盖鸡油菌的标本。”曾念开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介绍,每次上山,他们都会采集许多蘑菇标本,回到实验室后再分批次开展研究工作。“当时我们爬山已经很累了,坐下来休息,就在身旁看到了几朵白色的蘑菇。”曾念开回忆道,鸡油菌一般呈现或偏红色,很少见到白色,所以他并未在意,将其当作普通蘑菇带回实验室。

  随后,曾念开与研究团队广泛采集(收集)湖南、浙江、海南、广东等地的蘑菇标本,采用形态解剖与分子系统发育相结合的方法,同时结合生态特征和地理分布等信息,对我国的鸡油菌属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我们通过显微镜对孢子、菌盖表皮等结构进行研究,又进行了文献比对等研究程序。”曾念开说,直到2021年,他们才确认,这几朵曾经不起眼的白色蘑菇是鸡油菌属新物种,并根据其特征命名为白盖鸡油菌。

  科学家对新物种的描述专业而严谨,但这并不妨碍网友们提出心中最关注的问题,“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网友们的好奇(胃)心(口)让专家媒体“操碎了心”,特别在文尾加了“食品安全提示”:提醒!在科研结果没公布前,一定不要吃!

  食用野生菌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没有吃过的尽量不要吃;不认识的尽量不要吃;没有把握的尽量不要吃!

  近日,位于海南琼海市的世界热带水果之窗基地再传喜讯该基地经过3年试验、培育并种植的二十株椰柿(椰蜜果)试验种植成功。

  椰柿(椰蜜果),学名(Quaribea Cordata),原产于南美洲,属于锦葵目木棉亚科。由于果实的质感像椰子又形似柿子,所以称之为椰柿,也被叫作椰蜜果。雌雄同株,植株生长速度快果树高大能达到数十米,叶片巨大十分美观,并且有着怡人香气,椰柿的花和榴莲花有些相似,直接长在树干上。因而长出的果实也簇生在树干上,果实外形酷似椰子,外皮棕色厚实果实通常能长到1斤以上。

  海南盛大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16年开始引种,试验培育种植椰柿(椰蜜果)。该品种于2020年开始试花后,经过3年的保花保果技术摸索和总结,基地内培育的二十株最早种植的母树,今年开始稳定挂果。首次挂果最大单果达到了1107克。其果肉颜色绚丽,带有浓郁的芒果和哈密果混合味道,里面果肉似芒果,外部皮部类似哈密瓜,果肉品质基本达到了原产国水准。

  据介绍,椰柿(椰蜜果)开花结果气候要求和榴莲类似,主要花季集中在每年的11月至第二年的2月份。综合判断椰蜜果在海南的东部、中南部等雨水充沛地区产业化种植条件较好。

  近年来,随着海南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科研力量的加强,越来越多新物种被发现。短短3年多时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已发现28个新成员,包括9个植物新种、6个动物新种和13个大型线月

  新物种:8个大型线月,马海霞博士团队宣布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现8个大型真菌新物种,包括海南炭团菌、五指山炭团菌、尖峰岭炭团菌、茧孢炭团菌、青冈炭团菌、雪香兰叶生炭角菌、海南山胡椒叶生炭角菌和海南大头茶叶生炭角菌。

  新物种:海南小姬蛙2021年,香港嘉道理中国保育科研团队在《Zoological Research》(动物学研究)杂志上刊文称,其团队在海南发现了一个两栖类新种:海南小姬蛙,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姬蛙科小姬蛙属。

  据了解,海南小姬蛙体型很小,雄蛙约2325毫米,雌蛙约2830毫米。目前已知海南小姬蛙的分布地为俄贤岭、尖峰岭、鹦哥岭、和佳西自然保护区等地,海拔记录的范围也很大,从山区村边海拔160米的荒废水田到海拔1470米的森林间积水坑都有发现。虽然海南小姬蛙的分布点不少,但分布海拔跨度大,且只有在雨季期间,海南小姬蛙聚集在林间积水坑或者村边荒水田中繁殖时,通过长而高音的鸣唱才能发现它们。此外,在保护区外低海拔适宜生境中也能找到海南小姬蛙的身影。

  新物种:尖峰水玉杯海南省林业局2020年4月1日向媒体发布,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植物种类尖峰水玉杯,属肉质腐草科水玉杯属,本物种为海南岛首次报道的新记录科、新记录属和新种,目前仅见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

  该物种是由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科研监测人员发现的。尖峰水玉杯已完成拉丁命名:Thismia jianfenglingensis Han Xu, H.J. Yang and S.Q. Fang。该物种形态似红色灯笼,该属植物种类英名称翻译为中文,即精灵灯笼或仙子灯笼。

  水玉杯属植物全球约有40多种,主要分布在泛热带地区,此前中国有5种:水玉杯、三丝水玉杯、贡山水玉杯、香港水玉杯和黄金水玉杯,其中水玉杯仅见于高雄地区,为仅见于的特有植物。此次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发现的尖峰水玉杯,为中国已知有分布的第6个该属植物种,也是仅见于海南的特有植物种类。

  新物种:石屿海泽甲2020年,中山大学科学家宣布在海南西沙群岛发现新物种,并命名为石屿海泽甲。该发现工作由中山大学教授贾凤龙课题组与教授谢强课题组共同完成。

  据介绍,石屿海泽甲产自西沙群岛永乐环礁东部的石屿礁,石屿海泽甲体长只有1.10122毫米,体宽0.62~0.69毫米,生活在珊瑚石的细小孔洞中,运动非常迅速。据了解, 2018年至2019年,谢强随中大科考队赴西沙群岛考察,其间采集了多种海生昆虫样本,其中就包括西沙群岛石屿的一种海生甲虫。经贾凤龙团队研究发现,该海生甲虫为泽甲科海泽甲亚科新物种。

  近日,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蕨类植物多样性和进化研究组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研究人员,在Phytotaxa期刊上发表中国水蕨属横走茎新物种邢氏水蕨。此次发现的地点为海口羊山湿地,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基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等级评估标准被列为易危物种。据了解,邢氏水蕨目前为海南独有物种,数量较少,对海南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和一般的水蕨不一样,邢氏水蕨只生长在流水水源的湿地环境下,且对环境很敏感。”上海辰山植物园研究员严岳鸿说,新发现的水蕨被命名为“邢氏水蕨”(Ceratopteris shingii),是为了纪念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邢福武过去数十年间对海南植物调查研究的贡献。邢氏水蕨目前已知分布在海口市羊山湿地的娘娘庙、将军山及定安久温塘等少数具有流水习性的淡水湿地,产地面积较小,并面临着严峻的人为干扰现状和灭绝风险,基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等级评估标准,将该物种列为易危物种(VU)。

  新物种:中华睑虎2019年,壁虎的近亲新的睑虎科物种,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被科研人员发现,取名中华睑虎,属里氏睑虎种组。

  中华睑虎的栖息地位于海南岛中西部海拔800m以上的山区,有巨大的花岗岩石堆,覆盖着湿润的热带常绿阔叶林,或与喀斯特斜坡相连的大型石堆,周围满布桫椤等热带蕨类植物,均是无污染的天然环境。

  新物种:5个大型线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发现5个大型真菌新物种,包括大盖兰茂牛肝菌、密鳞新牛肝菌、淡红异色牛肝菌、变红小疣柄牛肝菌和南亚松乳牛肝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