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第一次见慈禧,回家后跟儿子说了8个字,如今看来眼光独到
提到清朝末年,两个名字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一个是垂帘听政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实际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另一个是签署了清末大半不平等条约,有晚清“裱糊匠”之称的李鸿章。
两个人同为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在晚清政坛上既是盟友又互相提防,一生交手无数次,但两个人的第一次见面却比较迟,因为他们一个忙着在皇宫内争宠固权,一个正带领着亲自组建的淮军与天平军在江南拉锯征战。在清朝,因为内外有别尊卑有序,所以他们见这一面并不比剿灭太平军容易。
当太平军肆虐江南半壁江山时,李鸿章还是一个清贵的翰林院的编修,因为同朝为官的父亲被皇帝派往家乡办团练,他作为儿子也只好去帮忙,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然而让谁也没想到的是,他这一介书生竟是带兵的天才,跟随湘军大将转战南北,功绩斐然。虽然后来一度被打压,但在老师曾国藩的帮助和推荐下,李鸿章亲自组练了知名后世的淮军。
这时候慈禧的丈夫咸丰皇帝刚刚去世,她也刚当上皇太后,虽然威赫两宫,但却远远满足不了她的野心,她正暗自处心积虑,准备对实际掌握朝廷大权的顾命八大臣下手,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李鸿章,或许听过名字,但应该没有太大的印象。
淮军组建完成,李鸿章即率军赶往前线平叛,在上海与太平军数度交锋,首战告捷,随后他的淮军日益壮大,横扫江苏境内,最后与湘军会师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即南京),平息了这一场让波及中国南方数省,长达14年的农民起义。
这时候他已经算是进入清廷等阶最高的那群人的行列了,自然也能引起已经稳固权力的慈禧的注意,正好这时候李鸿章被封赏,要进京述职见驾,于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机会就这样来了。
其实李鸿章这次见驾是有目的的,他一直主张办洋务,在率领淮军初到上海时,他就认识到西洋军械的威力。
曾说要“虚心忍辱,学得洋人一二秘法“,手下的淮军幕府也都是精通洋务的人才,所以他希望朝廷,尤其是当时清廷的实际掌控者慈禧能够同意他办洋务,向西方学习,并给予支持。
1864年夏天的一天,李鸿章进京,顺利见到了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以及当时年纪还很小的同治皇帝。在汇报完其他事情后,李鸿章看了一眼面前这三个大清权力巅峰的人,说出了自己的关于如何办洋务。
如何让国家自强不受外辱的主张,然而这些话对这三个人来说都太深奥了,两位尊贵的皇太后就像两个寻常的北方老太太,和李鸿章唠起了家长里短,比如问李鸿章父母亲人,家人几口,儿女如何,这一路进京可见到有趣的事情。
李鸿章耐心听完,仔细奏对,最后李鸿章不甘心地再次说到办洋务的好处,得到的答复是,退下吧,赏一桌饭菜,回家去吧。李鸿章郁郁地走出皇宫,不过他办洋务的想法并没有改变。
他找到了当时位高权重的恭亲王奕,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却没想到他的想法得到了奕的认可和赞赏,并表示全力支持他办洋务,从此李鸿章在清廷中枢有了第一个盟友。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时候,皇权至上,在普通人眼里,皇帝和慈禧都是顶了天儿的人物,所以当晚李鸿章回到家,九岁的儿子对他今天见驾的经历特别好奇,就问慈禧是什么样的人。
总结:李鸿章稍作叹息,说出了八个字:似有韬略,或无大才。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他看来,这位执掌清朝最大权力的慈禧太后看起来很了不起,其实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样。百年之后的我们细细品味,发现这句话一语成偈。
在今后的几十年里,慈禧大权独揽,刚愎自用,将已经处于内忧外患的中国推向了更深的深渊。经过无数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才将中国从深渊中拉出来,又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努力发展,才让中国在国际上再次站直了腰杆。
- 标签:河南人才招聘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日本将对苹果、谷歌展开调查
据《日本经济新闻》12日报道,日本政府将对智能手机操作系统(OS)市场展开调查,判断是否存在阻碍公平…
- 这个近300亿元的大项目,你参与了吗?
- 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湖北十堰燃气爆炸事故
- 6月15日财经早餐
- 不断开拓上合组织发展新局面
- 丛立先:新著作权法契合时代发展需要
- 银保机构监事会须发挥应有作用
- 有的放矢为中小企业纾困
- 不能再让“两高”项目野蛮生长
- 景区“对考生免费开放”可多赢
- 6月12日财经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