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购物却收到“到付”快递 ,拆开发现是......
近日,记者接到多个报料:有消费者最近没有买东西,却收到一个到付快递,打开快递却发现无非是一些几块钱的地摊货,价值远远低于到付款。
40元到付快递打开却是假镀金戒指
近日,家在广州的袁女士在公司收到一个圆通到付的快递,到付款40元。一开始很疑惑,但是看到收件名是自己的淘宝昵称,又考虑到平时也有些客户会寄到付件,袁女士没细想就付了40元签收。
打开快递后,她发现是个红色小盒子,里面有个“镀金戒指”,“这种毫无用处又无美感的东西电商平台上也就几块钱,自己绝不可能买。”
无独有偶,成都的周先生也有类似经历。没有网购的他收到一个写着“防疫产品”的快递,以为是外地朋友寄的,付款56元后,却发现是20个口罩,“一看就是劣质商品,没有厂家信息,一股很浓的味道。”他想联系寄件人,却发现快递上的电话中间四位数被隐去。
记者发现,受害者一般会收到数据线、沐浴露、指甲剪、毛绒玩具,甚至是几张废纸。少数人考虑到没有网购拒签快递,然而大部分人以为是家人、朋友购买,或是自己下单后忘记了而选择付款签收。
据了解,这是一种叫盲发快递的常见诈骗手法。诈骗分子通过不同渠道获取客户信息后,不需要客户下单购买产品就发货,他们利用到付款和实际货品的价格差获利。
记者暗访了解到,有人从50单开始发货测试,等签收率稳定下来后每天稳定发货在1000至2000单,“干一个月后就把快递后台发货系统注销掉。”
盲发快递涉及不法分子泄露交易用户个人信息,合作快递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包企业专门负责用户退单等多个环节。
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做盲发首先要找一个快递公司合作,安装快递后台发货系统。记者假装做盲发,联系申通等多个快递公司,当快递员明知道记者要做什么时仍然提供合作报价。“他们有提成,当然希望发件越多越好。”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做盲发时,他们一般与揽件快递员沟通,发货人和地址都填假的。
下一步是需要买“料”,即用户个人信息。记者暗访发现,大量个人信息在贴吧、QQ群等平台被交易,一条被卖到1.5至2元。记者打开一个包含个人信息的文件发现,姓名、电话、家庭或公司地址等详细信息被严重泄漏。
“一些个人信息来源于快递,电商平台也有‘内鬼’。”一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暗访中,一个向记者卖“料”的人说“女朋友做电商运营,有固定名单”。
为了提高签收率,他们也有不少“技巧”,如从电商弄名单签收率更高,比如针对买手机的名单就发数据线,买宠物用品的就发宠物玩具;买到“料”后尽量发小区,筛除公司、学校、宿舍等签收率低的地址;配合短信的操作,预通知客户有快递需要签收。
亟待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
盲发快递明显是精心设计的骗局。首先利用了人们误以为是家人或朋友所买快递的心理。其次,利用单次金额小与维权成本高的不对称性,许多消费者不愿运费自付或漫长的“折腾”而放弃退货,更鲜有报案。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兆成认为,消费者主动签收商品后,快递公司称自己不再承担责任,实则混淆了两类问题:一是侵权,二是违法。“即便仅作为一次消费行为,那么‘签收即为验货概不退货’的做法,也属霸王条款,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北京君众律师事务所律师芦云认为,快递公司知道寄出方在哪里,消费者如果提出让快递公司查询寄件方信息并退回商品的要求,快递公司理应主动配合并提供相关信息。若快递公司真存在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情况,还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此外,骗子可以“精准”投递暴露出个人信息泄露形势严峻。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被暴露在电商、外卖等不同平台,快递面单、系统漏洞等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受访专家建议,应从法律规范、行业标准、技术等方面持续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严厉打击不法分子泄露、交易个人信息。
周兆成提醒消费者,来源不明的货到付款快递不要签收。接收快件时最好当场验货。网购填写收货地址时,建议不要填写自己的详细住址,避免个人居住信息的泄露。
新华社 责任编辑:胡晨曦
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 ↓ ↓ ↓
- 标签:太乙天寰录下载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日本将对苹果、谷歌展开调查
据《日本经济新闻》12日报道,日本政府将对智能手机操作系统(OS)市场展开调查,判断是否存在阻碍公平…
- 这个近300亿元的大项目,你参与了吗?
- 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湖北十堰燃气爆炸事故
- 6月15日财经早餐
- 不断开拓上合组织发展新局面
- 丛立先:新著作权法契合时代发展需要
- 银保机构监事会须发挥应有作用
- 有的放矢为中小企业纾困
- 不能再让“两高”项目野蛮生长
- 景区“对考生免费开放”可多赢
- 6月12日财经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