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编程师”
“干这行36年了,经验肯定比较丰富。不夸张地说,车辆有没有问题,我只要扫一眼就能知道个大概。可无论多有经验都不能掉以轻心,每一项检查都得落实到位。尤其是中欧班列,它运输距离长、速度快,检查班列一点也不敢大意!”上午9点刚过,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圃田车站调车员李新忠就像往常一样开始检查车体。
今年58岁的李新忠是圃田车站调车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从2013年7月18日首趟开行至今,中欧班列(郑州)已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张亮丽的名片。鲜为人知的是,每一列中欧班列(郑州)在驶出之前都要经过反复检查,被铁路人称为中欧班列“编程师”的调车员就是整个作业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一关前、二关后、三摘管、四制动、五拧手闸、六挂钩。”李新忠嘴里一边念叨,一边忙碌起来。只见他戴上双层手套,关掉前后阀门后猛一用力,摘掉了连接在两个车体间的风管;接着,关掉制动闸盘,拧紧手闸,去掉挂在闸盘上的安全挂钩,整个过程不到半分钟便完成了。
车厢拆分后,李新忠又扒住车体侧面约半米高的车梯,充当调车时的列车行进向导。
随着调车长一声令下,车子开始移动,以20公里至30公里的时速慢慢前行。此时的李新忠一手紧紧握住梯子,另一只手抓着集装箱的边缘,身子半悬在空中跟着列车前进。
“中欧班列是标准车型,与普通车型完全不一样。检查普通车型不用弯腰就能看得很清楚,可中欧班列必须弯腰才能看清。而且,每个车体都要认真检查,身板不好的人可干不了这个活儿。”李新忠一边比划着一边告诉记者。
“调车员每天都要重复相同的工作,一天下来跟车‘扒行’几十公里,夏天烈日炙烤,冬日寒风刺骨,工作确实很辛苦。”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调车指导芦纯建告诉记者,“严格执行作业流程、保证安全生产,保障河南‘陆上丝绸之路’常态化运营是我们的职责。看着一列列中欧班列安全驶出,心里满满都是成就感。”
7年来,正是这群调车员的辛勤付出,保障了一趟趟中欧班列(郑州)顺利开行。中欧班列(郑州)使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腹地河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迎来了高质量发展新机遇。(记者 齐慧 通讯员 栗璋鹏)
- 标签:家庭代工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日本将对苹果、谷歌展开调查
据《日本经济新闻》12日报道,日本政府将对智能手机操作系统(OS)市场展开调查,判断是否存在阻碍公平…
- 这个近300亿元的大项目,你参与了吗?
- 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湖北十堰燃气爆炸事故
- 6月15日财经早餐
- 不断开拓上合组织发展新局面
- 丛立先:新著作权法契合时代发展需要
- 银保机构监事会须发挥应有作用
- 有的放矢为中小企业纾困
- 不能再让“两高”项目野蛮生长
- 景区“对考生免费开放”可多赢
- 6月12日财经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