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便利店须提升内涵竞争力
近年来,外资便利店加速“跑马圈地”。与之相比,不少城市本土便利店的数量在减少。
外资便利店打开的新市场空间主要在二三四线城市,可以看作是市场下沉的表现。对于本土便利店而言,行业发展开始由激进战略转入稳健发展阶段。不得不承认,无论是硬件配置还是软件服务,本土便利店与外资便利店存在着不小差距。与外资便利店窗明几净的环境、相对舒适的休闲空间、别致的桌椅陈设不同,很多本土便利店挤在狭小的物理空间中。在产品供给上,绝大多数本土便利店仅提供成品与半成品,外资便利店则提供生鲜食品或者冷熟食品简单加工与加热服务。另外,除了中石化的易捷与中石油的昆仑好客等路边店提供夜间服务外,许多本土便利店一到深夜便闭门谢客,很多外资便利店则是24小时全年无休服务。不仅如此,一些外资便利店已实现用户自动便捷下单,货架上的物品也可以通过数据智能化处理即时得到更新补给,而本土便利店还停留在人工操作阶段。
需要指出的是,便利店本就是一种“重资产”运作模式,投入大、回报期长,成本压力不轻,由此必然限制了不少本土便利店的延伸空间。而且,在资本投入不如外资的前提下,本土便利店依赖门店扩容方式很难占得优势,最优选择就是将存量与增量资源集结到内涵提升层面上来。
首先是加速品牌连锁化。日本前三大便利店品牌在其国内占据了89%的市场份额,加盟店比例超过了95%。在国内,排名前10的本土便利店市场份额只有63%,加盟店占比不足50%。因此,通过特许加盟方式,实现国内便利店品牌连锁化,可提高行业规模化优势。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能够提升一些传统杂货店的知名度与辨识度,品牌企业可以直接输出供应链、物流配送以及管理技能等核心竞争力,助力单一门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其次是推广全程数字化。目前,扫码支付在绝大多数便利店得到普及,刷脸进门与支付也在部分本土便利店得到应用,但这只是数字化的初级阶段,“数字化+智能化”应当是未来的发展愿景,包括提供线上智能购物车,快捷引导消费者发现与捕捉购买目标,同时通过智能购物车实现门店动态补货。此外,还应当普及自助收银机,方便消费者自买自结等。
再次是品类供给精细化。空间场景的限制决定了便利店不可追求大而全,必须是少而精。在准确掌握用户基本品类需求的情况下,本土便利店需要强化个性化的自我定制,用差异化产品形成对用户的吸引力,提高自身品牌的上柜率与占有率。(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锐)
- 标签:金牵牛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日本将对苹果、谷歌展开调查
据《日本经济新闻》12日报道,日本政府将对智能手机操作系统(OS)市场展开调查,判断是否存在阻碍公平…
- 这个近300亿元的大项目,你参与了吗?
- 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湖北十堰燃气爆炸事故
- 6月15日财经早餐
- 不断开拓上合组织发展新局面
- 丛立先:新著作权法契合时代发展需要
- 银保机构监事会须发挥应有作用
- 有的放矢为中小企业纾困
- 不能再让“两高”项目野蛮生长
- 景区“对考生免费开放”可多赢
- 6月12日财经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