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魅力  生活

唐朝有一官职,只要跟它有沾边的人,要么称帝,要么就无好下场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封建时期一套组织十分严密的政治体系,它有利于提升决策和执行的效率,使三省长官彼此监督互相牵制,以此来加强中央集权。正是出于这些原因,这种制度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从隋朝一直延续到清末。

三省具体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他们的职能依次是起草诏书、审核校对诏书、具体执行诏书。三省的权力非常大,这三个机构的长官地位极高,相当于之前的宰相。

不过三个官职之间权力大小自然也有高低之分,三省当中尚书令这一官职权力最大,对于想要进入仕途的人来说,能够当上尚书令,应该是一辈子的追求,不过对于这样一份权力极高的官职,古时绝大多数官员却对其唯恐避之不及,这是为什么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三省分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一、尚书令的由来

尚书令这一官职最早设立于秦朝,其主要职能就是管理朝廷公文和负责传达皇帝诏令。由于职能集中而重要,这一设置一直延续到了西汉。后来由于宰相权力越来越大,使皇权受到限制和干扰,汉武帝为了压制宰相,以防他们权力过大产生别的想法,就开始重用尚书令为自己服务。

如此一来尚书省就成了主要的中央权力机构,到了东汉末年,尚书令拥有更多的权力,几乎包揽了朝中的一切政务,甚至一度造成“三公”(即司徒、司空、太尉)完全失去实权。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由于权力衰微,“三公”甚至不经常设置。

其后尚书令继续得势,权力继续加强,与此同时,权力得到强化的还有中书令和侍中。到了隋朝以后,朝廷正式建立了“三省”。至此,我国历史上一个新的中央官制诞生了。

到了唐朝以后,三省制度不仅得以延续,而且更加完善。此时三省得到更加详细的划分和界定,同时三省的长官,其权势和地位也各有不同。尚书令不仅在官位品阶高出另外“两省”长官一品,而且还直接管辖六部,负责政策的具体执行。

图片:朝廷中的尚书令剧照

二、唐朝历史上曾担任过这一官职之人,最后都当了皇帝

唐高祖李渊在位的时候,李世民就一直担任尚书令这一官职。当时李世民的地位超过了满朝文武,后来甚至走上夺权之路。由此可见,尚书令这一官职掌握着极大的权力。

李世民登基后,在他统治期间没有出现过尚书令这一官职,甚至有传言说,自他以后唐朝再无人担任尚书令。对于此事,后世很多人都认为,李世民自己担任的就是尚书令这一官职,所以许多人为了避讳,宁可担任其他官职,也不冒险去做尚书令。关于这一点,郭子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唐朝末年,史思明和安禄山集团想要夺取统治权,于是起兵造反。这场内战异常激烈,唐玄宗李隆基甚至狼狈逃到四川,不过当时的太子李亨选择光复大唐。

太子李亨代替李隆基成为新天子后,郭子仪大力支持新皇,并且率领军队英勇作战很快平定了战乱。此举对大唐恢复社会秩序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就连新皇帝都说:“国家再造,全部是你的功劳!”据说,唐代宗李亨曾想对郭子仪论功行赏,让他担任尚书令一职,但是他却以“玄宗曾担任过此官”为借口,坚决推辞。

图片:郭子仪推辞剧照

对于郭子仪的拒绝,唐代宗十分遗憾痛惜,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尚书令这个职位确实不是谁都敢担任的。

其实自唐太宗以后,唐朝再没有设置尚书令的说法也值得怀疑。据史书记载,还有一个人在唐太宗李世民之后担任过尚书令,这个人就是唐德宗李适,唐代宗的儿子。由于李适也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建立了功勋,所以当上了尚书令,并且次年就被立为太子,五年之后正式登基为帝。

唐太宗李世民和唐德宗李适都曾担任过尚书令,后来也成为了皇帝。从他们两位的经历来看,尚书令除了权力过大之外,还有意无意和皇权沾上了边,慢慢就形成了一种忌讳。

后世的臣子为了避免给自身招来祸患,很少会有愿意担任此职位的念头,毕竟谁也不想被皇帝视作威胁皇权的“眼中钉”。当然这种避讳是对于无心于皇位的人来说的,而有些想要谋权之人,则巴不得自己能够当上尚书令。

图片:李世民剧照

三、觊觎尚书令一职的人很难善终

唐昭宗在位的时候,有一位节度使王行瑜,曾要求皇帝赐他尚书令一职。在皇帝拒绝后,他竟然起兵谋反。在朝廷的强力镇压之下,最终兵败身亡,这位节度用自己的生命为后人做了前车之鉴。

在五代时期,皇族对于这个官职仍然十分忌惮,并且要求大臣不得出任尚书令一职。凡是被权力诱惑冲昏头脑,和企图用手段获得这一官职的人,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卢龙节度使刘仁恭,还有晋王李存勖都曾担任过尚书令,可悲的是前者被李存勖灭族,后者登临帝位三年后就众叛亲离,最终被部下杀死。

有的时候冥冥之中的巧合让人不得不怀疑,尚书令这个职位是不是一个诅咒?不然为何那么多出任过此官职的人最后都悲惨身死?

图片:悲惨身死剧照

四、尚书令逐渐被架空成为虚职

历史上,尚书令这一官职引发的朝廷动乱和皇权威胁出现过很多次,也许是出于对这种情况的忌惮,后世的统治者逐渐架空尚书令这一官职,到后来,尚书令甚至成为一个没有实权的虚职。

宋朝虽然也设置了尚书令,但尚书令在当时已经没有多少实权了,元朝同样设置有尚书省,但是这一机构的长官却长期空置,即使是有设置,一般也只能由太子担任,防止皇权旁落。

明清时期中央集权更加严重,统治者一心想要加强皇权,减少丞相对皇权的束缚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尚书令在明朝被正式废除。

总体来说,宰相是个制度,丞相是个实质的官名,宰相制度起于春秋时期,完结于明代,明代废除宰相制度以后设置了“内阁”(文渊阁处在宫内,故名内阁)制度,清承明制,无名义上的宰相制度。

图片:宋朝尚书令剧照

我们从尚书令兴起之初的辉煌到后面被架空,再到最后的被彻底废除不难看出:尚书令作为宰相制度的代表,其职能就是为皇帝分忧解难,并且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但是随着其权力的过度扩张,皇权必然受限甚至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皇帝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而用各种办法反击,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尚书令的过度扩权,最终导致自身逐渐衰落甚至被彻底废除,总之,相权终究无法撼动皇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江津人事人才网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