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魅力  生活

以光影为媒讲好海南故事

以光影为媒讲好海南故事

  人民网昌江11月23日电 (记者毛雷)记者从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宣传部获悉,经过近2年的创作拍摄,由海南本土团队创作的海南教育扶贫题材电影《穿过雨林》将于11月24日全国公映。

  电影《穿过雨林》取材于自15年前的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贫困黎族乡镇——王下乡,以海南教育扶贫和教育移民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山海黎乡的动人故事,以兼具时代主题与艺术深度的镜头语言展现了海南“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给贫困黎乡带来的巨大变迁。该影片塑造了在“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实施中海南基层党员干部、一线教育工作者真挚美好的形象,展现了黎族同胞纯良质朴、信守诺言的优良品质,以小见大,从小人物的命运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海南教育扶贫的成果,体现出“扶贫、扶志与扶智”相融合的重要意义。

  近日,人民网记者与电影《穿过雨林》总导演林青进行对话,给广大网友和影迷揭示电影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和暖心故事。

  林青:关于这部电影的创作,我们要回溯到2006年以前的王下乡,那是一个被群山环绕、藏在海南深山老林中的黎族乡镇,十五年前还不通路、不通电、不通讯号,因教育资源缺乏那里的孩子连续15年没有人接受过高中教育。2006年,一项改变偏远黎乡孩子命运的重大举措——“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悄然启动。十五年来,因为教育扶贫,铺就了山里孩子们的求学之路,改变了许多山里孩子的命运,从2006年到2020年的十五年间,超过900人走出王下乡,140多人圆了大学梦。

  海南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的探索和实践书写了海南省脱贫攻坚工作历程中一段感人的历史,也是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海南精神的缩影。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教育扶贫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我们用影视人的表达方式生动地记录、诠释、传播这段发生在我们海南大地上、来自海南人民中的温暖小故事,用镜头让更多的人看到海南秀丽的热带雨林风光、美丽斑斓的淳朴黎乡,以小角色的闪光瞬间让海南人民勤劳淳朴、善良守信的品质印记在每个人的心里,用影像留下一个关于海南黎乡美丽乡愁的美好追忆和充满绿色生机的未来想象。

  电影取名《穿过雨林》有着直接的地域属性和深刻的寓意。王下乡地处于海南热带雨林霸王岭腹地,属于重要的生态核心区,我们用电影镜头带着观众穿越山岭丛林、跨越河谷秘境,在银幕上直观地展现出壮阔秀丽的热带雨林风光,也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之际,借电影宣传和表现完整多样且富有生机的热带雨林生态环境风貌。“穿过雨林”是深山黎乡的孩子翻山越岭、走出大山,踏上命运转折的希望之路;是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中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贫困山区孩子们铺就的求学之路;是我们海南电影人不怕山路崎岖、不管山林奇险,坚守初心做好文艺创作的追梦之路。

  记者:我们知道2019年您拍过一部名为《圆梦》的海南首部扶贫题材现代琼剧电影,而《穿过雨林》也是一部扶贫题材电影。拍摄这样的电影难度都不小,请您谈谈为什么还是会接拍这样的院线电影呢?《穿过雨林》与《圆梦》有什么不一样?

  林青:如何用影视艺术讲述脱贫攻坚故事、表现基层党员干部和一线工作者的形象一直是我的实践方向。

  影视艺术是传播最快、表达最为生动、百姓接受度最高的艺术形式之一,能有机会公益性地拍摄电影讲述海南土地上发生的故事,通过电影艺术表现浓郁的海南风土人情、传递海南力量、传播海南声音,让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看到那些隐藏在庞大繁复的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微小个体,展现海南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亮点,将“影视文化”播撒到乡间田野,是我作为海南影视艺术工作者的使命和创作这类电影的最大动力。

  《圆梦》和《穿过雨林》都是扶贫题材电影,但是在主题和表达形式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圆梦》是海南首部扶贫题材现代琼剧电影,同时也是首部海南方言电影,改编自同名现代琼剧舞台版。我们将海南百姓喜闻乐见的琼剧艺术和电影艺术相融合,用艺术跨界再创作将脱贫攻坚的故事深入百姓人心,扶贫故事、海南话、美丽乡村、淳朴民风等故事元素有机融为一体,艺术呈现了党员干部奋战于脱贫攻坚一线的生动历程,生动展现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时代担当。影片于全国第6个扶贫日顺利首映,陆续在全省各市县各乡镇全覆盖式放映,并于2020年入选中宣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脱贫攻坚系列公益影片”向全国观众推荐观影。

  《穿过雨林》是以海南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为背景创作的儿童教育片,电影通过小朋友的视角,以散文诗的方式娓娓道来讲述了一个记忆中温暖动人的小故事,从小人物、小视角、小故事中展现了跨度十五年之久的海南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给偏远贫困山区和贫困儿童带来的可喜变化与幸福转折,展现了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及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崇高情怀。

  这两部电影都遵循“小故事大情怀,小角色大深度”的创作原则,用电影艺术超越地域、跨越语言、跨过时间,“以小见大”地展现出脱贫攻坚的时代印迹。同时,这两部电影都通过镜头展现了海南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圆梦》主要侧重表现的是海南海洋之美,《穿过雨林》主要侧重表现的是海南旖旎秀丽的热带雨林风光。

  林青:《穿过雨林》影片创作的核心成员都是由海南本土影视团队组成,我担任总导演,王威任导演,符兴旺、王奎担任总制片人和制片人,我由衷地为我们这个本土团队的专业、敬业感到骄傲自豪。导演组对每场戏、每个镜头都高度要求,特别是作为纪录片拍摄出身的王威对镜头要求更高,很多镜头都是他亲自扛着摄像机来完成,尤其是拍摄影片最惊险的那场女老师“落水牺牲”的戏份时,他亲自跳入冰冷湍急的山洪水中以单薄的身体测试拍摄条件,让我很受感动。对于后期制作我们也对每一帧幅都严格要求、力求完美,进行了数十稿的剪辑;符兴旺、王奎作为制片组主要负责人,要对全剧组的吃喝拉撒、生命财产负责,在深山老林中他们既要服务好、管理好拍摄组的工作和进程,还要积极鼓励和带动全剧组的拍摄热情,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出色地完成影片拍摄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成果。

  记者:电影在开拍前做了一场演员海选活动,当时您是主要评委之一,请您聊聊,领衔主演胡姗姗与范雷也是海选出来的么?如果是,他们当时是如何打动您的?电影还有5位主演,分别是何轩宇、王嘉悦、郭唐维、李金泽、王坚定,请您也给大家逐个分享一下他们在这部电影当中给您留下哪些难忘瞬间?

  林青:开展演员海选活动,一方面是以电影筹拍作为前期预热引起关注。而另一方面更为关键,我们也想通过演员海选活动对海南影视创作进行人才搜索和市场摸底,想借此机会挖掘和发现海南影视人才,同时让我们对海南的影视创作现状有一个更真切的了解。

  为保证电影的创作质量,我们在海南本地开展了数轮招募和筛选,在难以选拔出符合导演组要求的人选时毅然开启了全国海选之路,从专业院校到专业单位再到专业演员,最终我们确定由参演《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而蜚声业界的国家一级演员范雷老师担纲男主演,他专业精湛的演技、纯朴老实的形象非常符合我们影片中“村长”的角色设定,成为了影片的亮点之一;女主演由青年演员胡姗姗担任,她本身作为表演院校刚毕业的学生与影片中大学支教女老师的形象完全吻合。

  《穿过雨林》也是一部儿童教育电影,业界的影视工作者都了解儿童电影、动物电影是拍摄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的一类,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小演员或动物进行培训和调教。我们在全国进行层层海选,最终敲定的几名儿童主演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为确保拍摄质量,导演组在演员培训工作做足了充分的准备,要求主演们到海口试镜,并从服化和语言行为方面培训模仿海南本地的孩子,让他们的表演能够融入海南语境。几名小演员都天生聪明、不负众望,经学习培训后能展现出海南孩子自然淳朴的天性,为后面的顺利拍摄打下了基础。

  在拍摄中让我们全体剧组人员都记忆深刻的就是那一场女老师“落水牺牲”的戏,女主演胡姗姗和小演员王嘉悦的表现至今想来都令我感动。当时的王下乡刚经历一场强降雨,那场戏就拍摄于山洪爆发之时,当时11月的山洪水已经冰冷袭人,水下更是乱石嶙峋。为追求镜头的真实感和情节的紧张感,胡姗姗坚持不用替身,为达到最好的镜头表现她全身没入湍急的洪水中,即使有着安全防护措施,现场亲历这一幕的所有工作人员都不敢大声呼吸,整个拍摄现场异常安静,由于过度紧张工作人员中途喊“卡”导致需要重新拍摄镜头,胡姗姗都咬牙坚持完成。同一场戏中的王嘉悦也需要入水拍摄,在她父母亲的照看下也丝毫没有小女孩的娇气和退缩,拼尽全力配合完成拍摄,我特别感动于她和她父母亲对剧组工作的支持,这些大演员和小演员的真实表现都反映出影视新生代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

  《穿过雨林》整部电影几乎都在深山老林中完成拍摄,大部分的场景在废弃的学校、古老的黎村、蚊虫聚集的野外,吃住行都非常简陋,我们全剧组200多名演职人员从不抱怨、齐心协力,一起抗酷暑、穿雨林、涉深水,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克服种种恶劣的环境最终出色完成拍摄,成为我最为难忘的拍摄经历。

  林青:创作是文艺工作的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我们邀请了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原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老师担任影片的总策划,原海南省作协、著名作家晓剑担任编剧。我们在电影创作期间秉着精益求精、精雕细镂的精神对影片创作的每个环节都倾尽心血、力求完美呈现。为了真实地体现本部影片的年代感和地域性,我们前期用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周密细致的策划筹备,主创团队成员都提前深入昌江多地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我们高度重视对影片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剧本创作,期间我们特别邀请国内、省内专家召开剧本研讨会,对剧本字斟句酌、反复锤炼、精心打磨修改近50稿。功夫不负有心人,影片剧本先后荣获海南省民族文化“七个一”剧本类特等奖和第四届民族题材电影创意剧本奖。在影片后期制作上精雕细琢、帧帧修饰,尤其是在电影音乐制作上力求突出海南黎族音乐元素,几易其稿、反复推敲,聘请专业的海南民间音乐艺人,融汇运用“海南八音”民间器乐和竹竿舞、摸螺歌等海南黎族曲调。整部电影从团队组建、故事创作、实地拍摄到音乐制作,围绕突出海南气质、海南特色、海南风情,力图尝试走出一条新时代的海南影视创作之路。

  林青: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浓缩成为影视作品中的文化讯号,形成一个地区的电影风格。海南拥有海洋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南洋文化等多元多情的文化体系,如此丰富多彩、极具地域特色的海南文化散布在海南大地,需要抽丝剥茧、披沙拣金才能提取到原真的文化精华,需要层层深入、文火慢熬方能制出一份浓郁的海南风情,只有深深地烙上海南印记的影视文艺作品,才能穿越时空、打动人心、成就经典,也才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海南的风光之美、人文之美是独一无二的,我特别希望通过电影去讲述存在于海南岛时光中、发生在海南土地上的那些小故事,或淡雅、或热烈、或绵长、或醇厚;让观众和我一起随着故事的讲述体会海南百姓的优良品质和闪光人性,或忠诚、或淳朴、或善良、或坚韧;让观众在大银幕前感受到迎面而来的海岛风情,或清新、或咸湿、或酷热、或阴绵……还有这里人们的生活习惯、情感表达、民族风情——我将以此为方向致力于走出海南电影的创作路径之一,一点一滴钻研和积累,一心一意地追求和探索,相信终有一天能以影视作品永久地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海南印记。

  目前海南影视创作最大的挑战来自专业影视人才不足、影视高精尖人才太少,本土人才更加稀缺。作为海南当代的影视文化工作者,我们应当不停学习提升专业能力,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不忘初心、开拓创新,坚定海南文化自信。省影视家协会或相关组织也需要付出切实的努力,挖掘培养并提高海南本土影视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只有通过我们一批一批 、一代一代的海南本土影视人的坚守和进取,才能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海南影视艺术精品,以影视艺术讲好海南故事、弘扬海南精神,用光影魅力彰显海南气质、展现海南风情,促进海南影视事业的长足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海南特色风土人情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