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魅力  生活

海南岛的明星小吃薏粑Yi Bua

海南岛的明星小吃薏粑Yi Bua

  海南的bua,也叫bua个,yi bua,是海南的明星级小吃。好吃,大家爱吃,特殊日子做来吃,平常下午茶也有的吃。

  用糯米做小吃,传统由来已久。舌尖上的中国有一集,一位吃糯米长大的农民说,吃籼稻长大的人干活没力气。他说的也可能真,也可能只是出自情感因素。不管如何,糯米因为产量和不易消化,不被人们当成主食。但糯米富有粘度,味道口感独特,就成了各种小吃的主材料。小吃是需要富有情趣的,对吧!?

  糯米做的小吃,种类太多,地区分布也广。四川,福建,广东广西,客家地区,潮汕地区,海南岛等等。做法和辅料千姿百态,有的咸有的甜,有的包住馅料有的外面沾辅料。但毕竟主料一致,所以多少也有些类似吧。

  另一个,就是用椰子叶做个碗状的外壳,包住来蒸。最初想到这个的前辈,应该是个天才吧?椰子叶象把剑,二维结构,做成个碗状的三维结构,现在看来简单,但当初还是很考空间想象力的。

  我上网看了不少地方的糯米制品,很多都没有刻意用一个容器来装住,有的只是在下面垫了一张叶子。用椰子叶做成的bua的外壳,我自己总结,可能带来了几个好处。

  一个是带来独特口感和风味,因为蒸的时候膨胀起来,壳会箍紧里面的bua,同时又会把椰子叶的清香压进去。另外一个是造型固定了,大小一致,美观度容易保持,携带也方便。还有一个很重要,因为这个外壳,蒸的时候,可以放得很密,甚至挨着,互相之间也不会粘住。这个很重要,为什么呢?这提高了一个蒸笼可以产出的bua的量。

  而当你知道海南的bua在民俗文化上的特点,你就知道量为什么重要了。举一个例子,我们当地小孩子周岁,海南话dui wue,家里就会做bua,这时候的bua是需要点红的,也就是在bua的顶上中间画一个喜庆的红色点。关键的是,这家人做了bua之后,会送给全村人。那这个量就很大了,所以一次能蒸很多的外壳,也起了重要的贡献。

  当然了,海南也有的地方是用芭蕉叶来包住bua的。这带来不同的特色。因为椰子叶中间那根硬的梗能撑住形状,所以椰子叶做壳往往是先有壳再往里面装bua的料。而芭蕉叶的做法,我看到的是里料成型后,再用芭蕉叶去包。这两个制作工艺流程不同。另外,椰子叶做的一般个子大一些,芭蕉叶的相对小一些。现在,网上倾向于都叫做yibua,但我感觉可能是后者比较小的才叫做yibua,我们那个地方一般用椰子叶做,都称为bua或bua个。

  海南bua的文化,就在那顶上的喜庆的点红和送全村这种细节上体现出来了,带有祈福、祝福、乡邻之间分享、共同庆祝喜事、随喜、礼尚往来等等可贵的传统。除了小孩子周岁,正月十五,八月十五等日子,传统上也用点红的bua来庆祝。平时吃的bua,则一般不点红,但吃着香软的糯米bua,想着这些优良的海南传统,会让你为传统文化而赞叹。

  最后来说说用字。Bua,我初步感觉三个字可供选择。粿,粄,粑。粿应该是闽南潮汕地区用比较多,新加坡有种粉叫做贵刁,我猜测就是粿条的闽南或潮汕话音译。在广东有一些海南菜馆,菜单上有一个小吃叫做椰香果,就是yibua,我后来想明白应该就是椰香粿,那个粿字去掉米字旁了。粿字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它的声母是g,和海南的bua的声母b太不一样了。这是我在找这个字过程中感觉比较迷惑的地方。因为海南话和闽南潮汕话比较近,历史上的迁移路线也相关度很高,但这个字却发生如此大的差异,我有点大跌眼镜。

  而另外一个字,粄,是一个研究海南方言的朋友介绍给我知道的。我去网上看了一些视频,又让我迷惑了,这个字则是客家人用比较多。为什么客家人的发音和海南人的发音,在说bua这个东西的时候,相对更接近?

  而粑这个字感觉上比较安全,就是圆形的米制品,可以暂时用一下在这里。但bua这个发音,在海南话里指的是非常广泛的,除了这一个内容的yibua和bua个,还有bua仔,炒bua,bua hiang等。它们就不是圆形的了,它们应该是哪个字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海南风俗的来历特点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