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清明节有哪些文化习俗?
如今又是清明时节,一样的行人匆匆,却再也遇不到昔日的故人,再也见不到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那亲切的话语……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度。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4日或5日。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后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基本主题。
清明后来变成了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而国外,途中,又累又饿,已也无力站起。随臣介子推从自己大腿上割下的一块肉,煮了碗肉汤让公子喝下,重耳知道实情后,感激地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禁火冷食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
约从唐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
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
清明放风筝的习俗由来已久。据称,古人会在清明时,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祸疾病都写在风筝上面,然后等风筝升到天空时就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逝,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每到清明,海南人们就要回老家祭祖,母亲一大早就会起来准备祭祖的食物,这一餐的搭配就是‘饭珍’和五花肉,香喷喷的‘饭珍’加上可口的五花肉,总是让人垂涎欲滴、百食不腻。
“饭珍”,指的是饭团。老一辈的海口人对清明节饭团有着难以舍弃的情结,他们认为饭团象征着“富足,合家团圆”。饭团越圆,就意味着家里越“团圆”。
除了饭团,海口人扫墓祭祖时还会带上五花肉,富足的家庭还会准备一只烤乳猪。“因为过去贫苦的年代,一块五花肉是贫苦人家对美食的最高定义,于是到了清明,很多人一定用这道‘最高规格’的五花肉供奉给祖先,祈求家族世世代代富足美满,”
海南人清明祭祖时,还有吟诵祖训族规的民俗传统。据悉,海南汉族人均为移民,唐以前汉族人迁居海南约有2万人,宋代迁入约10万人,清代激增至200多万人。入琼的姓氏约100多个,入琼始祖约300多人。为了纪念入琼始祖,后人纷纷在各地建有‘祖庙’,多在清明之际便举行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中,往往有八音伴奏,念唱祭文,追颂入琼始祖功德。
“民间祭祀过程中,还要念诵祖训族规格言,而这些祭文、祖训、族规均是一篇篇绝妙的歌谣。”市民符策超对记者念诵小部分符氏族训三字经,“爱祖国,孝父母,友兄弟,和夫妇,笃亲族,讲团结,睦乡邻,慎交友……”今天听来,这些祖训歌谣仍具有教育意义。
海南人扫墓时,以猪、鹅、鱼、糕果点心祭祀,焚香化宝。也有同姓居民抓猪拉羊到始祖坟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孙繁荣。,清明祭祖分两种,先为祭“己祖”,以一户或几户为单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摆放好“三牲”、干饭等祭品,人人跪拜。后为祭“众祖”,以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参加。将备好的祭品带到先人坟墓祭拜,清除杂草,添上新土。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重要节日,也是一年中养生的重要时期,但此时往往冷暖空气交替,气温变化较大。海南岛清明节期间(4月3日-5日)常年平均最高气温28.2℃~32.0℃、最低气温19.9℃~23.0℃。
据海南省气象台预报,今年清明节假日期间(4月3日~5日)冷空气影响逐渐减弱,天气总体较好,有利于假日出行及户外活动。
清明时节是一年中养生的重要时期,中医认为,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而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影响正常的消化吸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各种疾病。同时,清明时节繁花盛开,树木葱郁,是花粉、昆虫引发过敏的高峰期,易出现流稀涕、打喷嚏、流眼泪等症状,甚至诱发或加重哮喘、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因此,在清明时节,要做好肝脏和肺脏的保养。在饮食上,少吃海鱼、海虾、咸菜、竹笋、羊肉等发物,多吃西红柿、土豆、芥菜、菠菜、山药等柔肝养肺的食物,适时食用银耳等补肺之品。过敏体质和患有哮喘病患者外出时,尽量不要到野花丛生的地方,要常备口罩,防止过度疲劳。清明雨后寒凉,湿气加重,外出踏青,需注意随时增减衣服调节体温,并使全身处于放松状态,保持心情舒畅,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 标签:海南风俗的来历特点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在海南清明节有哪些文化习俗?
如今又是清明时节,一样的行人匆匆,却再也遇不到昔日的故人,再也见不到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那亲切的话语…… 清明,是农历二十…
- 海南省中秋节拜月娘习俗的来历和传说
- 青岛海蛎子减产受损动辄几百万元打水漂!养殖户投保无人接单水产养殖只能“靠天吃饭”
- 为什么很多游客来三亚吃海鲜担心被宰当地人:因为你来错地方!
- 生蚝是“海中的牛奶”男人常吃好处多但是多数人都“吃错”
- 去海口的汽车怎么过海
- 海南铁路轮渡最新进出岛防疫要求:离岛旅客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 海南最“吓人”的习俗:铁杆直接穿脸而过却不痛不流血
- 看!西庆机场的变迁
- 琼州海峡轮渡过海流程+最新进出岛防疫要求! 速看→
- 海南民俗 海南民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