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魅力  生活

区域经济规划的隐忧 从海南岛到环渤海—财经观察第14期_洞见、严谨、思辨-搜狐财

区域经济规划的隐忧 从海南岛到环渤海—财经观察第14期_洞见、严谨、思辨-搜狐财

  中国经济不缺乏整体规划,缺乏的是对于经济规律与市场竞争的尊重与维护,而振兴也绝非靠修路搭桥、拆迁卖地所能实现……

  一年时间,11个区域发展规划密集出台。从海南岛到图们江,从关中-天水到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战略在中国经济版图上遍地开花。需要警惕的是,不要让规划沦为经济泡沫的催化剂。

  所谓区域发展规划,地方政府依然是围绕土地和房地产做文章,无一例外变为大兴土木,拆迁卖地,地价房价上涨,地方财政受益,许多地方政府靠“大拆大建”的思路来大搞经济,推动GDP的增长。

  翻阅已发布的区域发展规划,多数都停留在文字的定位上,而能明确获得金融、财税等实质性配套政策支持的屈指可数。加之在中国现行体制框架下,中央给地方下放更多自主政策权限的范围相当有限。

  不无意外,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议成为一场资本投机盛宴,“振兴未至、地产先热”,房企大鳄的布局、地价房价的暴涨……财经漫谈

  一场因国际旅游岛概念而催生的饕餮盛宴,已促使海南房地产急剧升温。在从海口到三亚595公里的黄金海岸线上,动辄投资数十亿、上百亿的旅游地产项目早已星罗棋布,其中不乏雅居乐、富力、万科、绿地、华润、中体等知名地产商。

  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投资数额远远高于消费品零售数额,消费增速明显低于投资增速;一、二、三产业的投资比例不合理;财政收入的增长过度依赖房地产的发展。

  全国每个县城都有几座“国际大酒店”,可没有老外来住,只有本地官商消费,因为国际游客都是自掏腰包,性价比最高的热带海岛才是首选,国内消费、质次价高宰客模式无法经营国际旅游

  民富方能振兴一方水土,而关键则在于多给百姓自由的空间,少一些干预和掠夺!当年深圳特区之所以发展,核心原因在此……父母官们的规划惯性发展可以因地制宜 但政策红包仅是一剂

  制度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才是根本,对于大包大揽式的区域振兴规划来说,相反以前也并没有任何规定不让其振兴。市场经济,公平自由竞争是根本。如果特别划出某块特区,或者给某些地方额外补贴,同样也违反市场公平竞争原则。

  分税制改革后,财政收入的大头被中央政府拿走。地方政府的唯一冲动就是靠短平快的土地财政,靠短期见到效益的方式获得收入以维持地方政府财政正常运转,大量拆迁冲突背后都有政府的影子。

  政府应该很好地界定产权、保护产权。只要真正保护人们的自由,每个人都会运用自己的优势,在市场上进行交换达成合作,整个社会很快富裕。而对于服务业而言,最重要产业政策就是:政府少出点政策

  历史学者、清华大学教授秦晖曾指出,他认为所谓“城市化”不是产业结构的转变,而是“市民化”或者“公民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城市就是一个因有自由聚居的市民而形成的社会。不过这个看法,在今天的城市实践中,已然显得奢侈。[详细]

  以环渤海区为例,伴随着重化工业的富集,愈演愈烈的污染正在给一度被视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环渤海地区未来投下阴影。环渤海地区三省二市(辽宁、河北、山东和北京、天津)所有的计划都少不了重化工业,比着排污[详细]

  不管是官商合谋还是意外,海南建设规划拉动地产投资热潮已成事实。地方政府与企业或开发、或卖地,赚的盆满钵满。对普通民众而言,似乎很难分一杯羹,而由此推高的旅游成本,更与建设国际旅游岛初衷渐行渐远。

  这也是所有规划的通病,2009年密集出台11个区域发展规划,从海南到天水,再到黄河三角洲,区域振兴在中国版图上遍地开花。但自上而下的振兴规划除了推高财政税收之外,能否激发民间潜力,释放区域内民众追求幸福生活的动力,进而实现民富,并不令人乐观。而仅基于经济利益考量的发展规划,其对人文价值与自然承载力的忽视和破坏,同样隐患重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