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来荣国府时,大观园里的人都夸了个遍,唯独没有夸赞林黛玉
大观园美女如云,但在我的心目中,最美的是林黛玉。可奇怪的是,刘姥姥来荣国府时,为什么从来没有夸赞过林妹妹呢?她宁肯夸赞惜春,也不肯夸赞黛玉。
《红楼梦》第40回,贾母领着刘姥姥逛大观园。刘姥姥听说惜春会画画,竟喜得忙跑过来,拉着惜春的手说道:“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赞叹之情跃然脸上。
一部《红楼梦》,洋洋几十万字,夸惜春漂亮的,只有刘姥姥,只有这一回。而且漂亮到了“神仙托生”的地步,可见有多么夸张了。
可是,当大家走到潇湘馆时,刘姥姥的反应却很淡漠: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便说:“这必定是哪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
贾母一句话,把林黛玉直接推到了刘姥姥面前。按理说,世事洞明口若悬河的刘姥姥该夸奖林黛玉了。不料,刘姥姥“留神打量了林黛玉一番”,一言不发,却仍然把话题扯到了房子上。她笑道:“这哪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让你夸人,你却夸房,这不是指东说西吗?这不是把林黛玉干在哪里了吗?林黛玉就那么不入刘姥姥的昏花老眼?
有人分析说,刘姥姥不夸林黛玉,是她看到林黛玉也是寄人篱下的食客(而惜春是贾府的正宗闺女),身份和她一样。此说不无道理。但是在“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黛玉看来,这一切和和惜春将要完成的巨幅绘画有关。
也就是说,贾母让惜春把大家那天的行乐图画出来。画出来,就有可能送人,就有可能贴出来。刘姥姥想到这里,赶紧巴结惜春,为的就是自己在画面中的位置,形象,等等,各方面都好一些。看来,刘姥姥此来,说是还礼,其实是名利双收啊。她不光收获了一大笔银子,还以光彩照人的正面形象荣登惜春画作,收获了“名”。
看人下菜碟儿。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农村老太太刘姥姥真够聪明的。她大智若愚,出奇制胜。一不留神,惜春画作中刘姥姥将以红光满面,嬉笑自若的喜剧演员身份出现在贾母身边了。
比外貌,比才能,林黛玉哪一点不如惜春?俩人都冷,但是林黛玉是外冷内热,贾惜春是内外皆冷。
看来,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是强者,谁就有人巴结。哪怕是一向逃避世俗的惜春,也有刘姥姥恭维。
而林黛玉看透了这一点。她决不成全刘姥姥,她不断地在闺蜜中嘲笑刘姥姥,讥讽刘姥姥,嫌刘姥姥吃相难看,吃得太多。她把刘姥姥比喻成“母蝗虫”,意思是她一来,如同蝗虫来了,一桌子饭菜被她一扫而光。林黛玉又说惜春画作的名字叫“携蝗大嚼图”,意思是中心画面应该是刘姥姥大吃大喝,旁若无人。林黛玉的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连薛宝钗都为林黛玉的犀利折服,赞叹她的玩笑是春秋笔法,有回味。
林黛玉的玩笑是对刘姥姥的回击,也是一个孤女对于世俗的回击。
从某种角度看,刘姥姥不夸林黛玉,不也体现了刘姥姥的“不懂得”?林黛玉纵然“病如西子胜三分”,无奈在刘姥姥眼里,她的病态压倒了美态。当大雅与大俗碰撞时,迸发的是深刻的人生哲理。林黛玉怕花谢,花谢了,她要用锦囊收藏、埋于香冢。而刘姥姥盼花落,“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才能吃了填饱肚子。这是两种相差悬殊的生活状态,曹公都经历过,家族巨变使他从天上跌到地下。贵族的风雅、贫民的艰辛,施舍者的得意、乞食者的落魄,曹公深知个中滋味。正因遍览世间百态、饱尝人情冷暖,心怀大悲悯,曹公才能用一支笔,勾画出大雅、大俗的两样人生。
刘姥姥不夸林黛玉,这个反常举动,只是细节描写,却非常重要。如果看不到作者的精心构思,对相关情节的解读,就可能流于肤浅的道德评判,而错过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生况味。
- 标签:问世间情为何物全诗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光绪葬礼现场照:1628人仪仗队,撒90万张纸钱,送葬百姓交头接耳
公元1871年光绪作为婉贞与醇亲王的次子出生,由于长子已死,所以光绪是在期待和希冀的目光中诞生的…
- 兵马俑真是用活人烧制?一尊兵马俑裂开后,真相被揭晓
- 她是漂亮的女汉奸,战争胜利后躲进深山三十年,最后被猎户发现
- 她是宋氏三姐妹财富最多的一个,一生有四个子女,可惜少人有知晓
- 为何北宋后妃都喜欢收养养女?宋仁宗告诉你,养女都是用来干啥的
- 公主到蒙古和亲,被驸马一脚踢死,康熙得知后如何报复的?
- 吕碧城:民国奇女子,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为何终身未嫁?
- 秦始皇陵为何至今都没有被动过,其墓穴隐藏着怎样的谜底
- “白虎”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胡雪岩临终前告诫子孙要远离“白虎”
- 高考试卷,为何偏偏要在监狱中,由犯人印刷?其实国家用心良苦
- 从对李斯赵高等人的态度上,可看出秦始皇暴戾与明智的矛盾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