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去世,留下文成公主一个人,她为何守寡30年都不回唐朝?
在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的说法,但也许是“天妒红颜”,这四位因美貌而得名的女子,下场都无一例外的悲凉。
比如和亲匈奴的王昭君,在匈奴单于死后,不仅不能返回家乡,还被迫继续给新继位的单于之子为妻。而这种命运,几乎是汉代和亲公主共同的遭遇。
相比于汉代,唐代的和亲公主们的境况可能更加人性化。唐朝规定,一旦和亲公主的丈夫去世,只要公主们愿意,朝廷会将她们接回家乡,这些返回家乡的公主们,在当时被称为“归宗女”。
但并不是所有的和亲公主都会选择这样一条路,比如唐太宗时期和亲吐蕃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的丈夫松赞干布,在迎娶她之后的第九个年头就去世了,然而直到30多年后文成公主离世,她都一直居住在吐蕃,并没有返回到唐朝。
后世的人们,往往将文成公主的选择视为她伟大情怀的证据,认为她肩负着弥合大唐与吐蕃矛盾的重任,所以在松赞干布死后,她才选择继续留在吐蕃。
但实事求是地讲,在这种观点中,文成公主几乎化身成为了一个“完人”,而完人在现实中其实是不存在的。以内文成公主的“完人形象”,估计是造神运动的结果,或者也就是书本上写写的文字。
客观看来,文臣公主之所以选择留在吐蕃,当然有继续完成使命的考虑在内,但同时这种选择也是她当时处境下的最优解。
对此,我们不必过分解读其中的历史意义,也不必对她可能包含的私心求全责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起,许多人对于文成公主入藏后的地位产生了怀疑。
他们的主要论据,在于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前,已经有了六位妻妾,之后更是在迎接文成公主到来的同时,娶了尼泊尔尺尊公主为妻。
因此,她的地位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高,至少未必是皇后那样的正宫娘娘。
从吐蕃的史料中来看,虽然松赞干布妻子众多是事实,但这些妻子中却没有一个在地位上能够敌得过文成公主。除了文成公主以外,吐蕃官方史料中没有对松赞干布任何一位妻子的记载。
可以说,对于吐蕃而言,松赞干布真正能够被承认的妻子,包括尺尊公主在内,也只有文成公主一人。从这一点上来讲,文成公主在吐蕃人心中的地位之高,毋庸置疑。
这其实也非常容易理解,要知道在文成公主入藏之前的吐蕃,是一个连正式的文字都没有的国度。文字是文明的载体,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吐蕃人真正的生活境况是怎样的。
而文成公主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里的一切,根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记载,与汉代公主和亲多携带金银珠宝以贿赂匈奴单于不同,文成公主入藏时,除了金玉饰物外,还携带了大量与土木、医学、农作有关的著作,以及大量谷物种子。
这些东西在中原的价值无法与金玉相比,但在吐蕃却是万金难易的无价之宝。
就这样,在文成公主的指导下,从纺织到造纸,从酿酒到耕种,汉族的百工技艺在吐蕃生根发芽。可以说,文成公主的出现,使得吐蕃的文化、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即使今时今日,藏区人民依旧将文成公主看作救苦救难的“绿度母菩萨”的化身。这样一位女菩萨,在吐蕃的地位又会低到哪里去?
另外,与传统汉族王朝女性地位低下的境况不同,由于文明程度较低,吐蕃在一定程度还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种种习惯,与如今活跃在云南及西藏部分地区的纳西族类似。
故而,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文成公主即使丧夫之后,依旧能保有极尊崇的社会地位甚至政治地位。
相比之下,回归唐朝的选择就不那么乐观了。
还是沿用汉代的例子,汉代统治者派出的和亲公主们,大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皇室公主,比如昭君,就是一个与皇室毫无血缘关系的宫女。
唐代和亲公主虽然多半源自宗室,但如果较真的看,这些宗室公主也多半不是皇帝的女儿,而是皇室支系所生女子。
文成公主也是这种情况,她的亲生父亲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李道宗。如果文臣公主回国,她将会从众星捧月的唐朝公主,骤然变为一个毫不出众的“归宗女”。
两种境况,可谓天差地别,不用说大家也知道哪个更划算。
诚然,我们不能忽视文成公主驻留吐蕃对于唐蕃两国的重要政治意义,但同时也不应该将这位可敬的女性放在道德的圣坛之上,高高供起便置之不理。
源于偏执和片面的崇拜,往往会让我们忽略被崇拜者背后的凄凉境遇。和亲作为一项古老的政治任务,带给女性的永远是喜乐参半。
- 标签:三星f700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光绪葬礼现场照:1628人仪仗队,撒90万张纸钱,送葬百姓交头接耳
公元1871年光绪作为婉贞与醇亲王的次子出生,由于长子已死,所以光绪是在期待和希冀的目光中诞生的…
- 兵马俑真是用活人烧制?一尊兵马俑裂开后,真相被揭晓
- 她是漂亮的女汉奸,战争胜利后躲进深山三十年,最后被猎户发现
- 她是宋氏三姐妹财富最多的一个,一生有四个子女,可惜少人有知晓
- 为何北宋后妃都喜欢收养养女?宋仁宗告诉你,养女都是用来干啥的
- 公主到蒙古和亲,被驸马一脚踢死,康熙得知后如何报复的?
- 吕碧城:民国奇女子,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为何终身未嫁?
- 秦始皇陵为何至今都没有被动过,其墓穴隐藏着怎样的谜底
- “白虎”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胡雪岩临终前告诫子孙要远离“白虎”
- 高考试卷,为何偏偏要在监狱中,由犯人印刷?其实国家用心良苦
- 从对李斯赵高等人的态度上,可看出秦始皇暴戾与明智的矛盾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