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魅力  生活

为何从三品降到正四品,官员们反而还兴奋不已,称之为“升官”?

《晋书》有云:“毅以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未见得人,而有八损。”自魏晋时期开始,我国封建王朝的官吏制度逐渐完善并正式确立了“九品中正制”,每品又分为正、从两等,也就是九品共十八等。

这种选官制度等级森严,若非没有特殊情况,每升一等都相当困难。真正能够平步青云,成为皇帝眼前的红人的只是少数,大多数人一辈子就在芝麻小官的位置上没有动过,还得时不时注意自己是否犯错而被贬谪。

能成为一品和二品的权臣都是每朝每代的凤毛麟角,对于绝大多数官员来说,三品和四品已经是一生的天花板,只要坐稳了,就不会有谁想要降下来。尤其到了明清两朝,中央集权制发展到了巅峰,官品之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但在现实情况中,却并不是官品等级越高,官职就越受欢迎。明朝的《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京职·京官肩舆》中就记载了一件奇事:“在京三品大臣始得坐轿。以故光禄太仆卿之升佥都御史,虽甚雄剧,然以从三转正四,故有抬轿谢恩,骑马到任之语。”

也就是说,明朝万历年间,有一名在朝廷中供职的从三品大员转到了四品官职,官员欢天喜地抬轿谢恩,并骑马赴任。从三到正四,很明显官品是下降的,而且在古代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坐轿子“上班”,四品及以下的官员“上下班”只能骑马,这也是这名官员还了轿撵后,骑马上任的原因,所享受的待遇差了不少。

但文中的用字却很微妙,从到佥都御史用的是个“升”字,官员还得向皇帝谢恩,这便是因为“光禄太仆卿”与“佥都御史”这两个职位的特殊性所制。先说光禄太仆卿,主要管理宫殿门户,听令于礼部,负责帐幕器物、朝会膳食等繁杂琐事。

在清朝之前,在光禄寺工作的臣子们相当辛苦,从国家的祭祀大事到平时皇室的吃穿用度都要面面俱到。尤其到了明朝,光禄卿还要受到尚膳监宦官的监督。就算干到三品大员,干的也只是给人端菜记账的工作,上升空间也不大。

光禄寺中的最高官品一般只有三四品,明朝初年将其上限放在了正四品,后才升到从三品,往下一直分到了九品芝麻官。而这名官员虽然到达了从三品,他所担任的太仆卿这个位置还是有点尴尬。

所谓“太仆”,就是管理皇帝的舆马和马政,也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曾经当过的弼马温。不得不说,明朝的这名官员能在养马这一吃力不讨好的行当里干到从三品的位置,也是相当有能耐了。但如果他不专职,一辈子也只能当个养马修车人,处处看人脸色。

而佥都御史虽然只是正四品,但职责的性质完全不一样。佥都御史属于都察院,而都察院可是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为“三法司”,拥有着向皇帝提建议、监察各级官吏,甚至是弹劾官员的权力,即使是一二品的权臣在他们面前也要忌惮三分。

而且都察院的官品等级可不是一般的高,该官员就任的佥都御史是正四品,为都御史中等级最低的,再往上还有正三品的左右副都御史,以及正二品的左右都御史。就算是位高权重的六部尚书也只是正二品,与左右都御史而已。

所以,该官员在从光禄寺调到都察院后得到的不仅仅是实权上的加强、地位上的提高,还有美好的前景发展。尽管在都察院工作的日子可能没有当弼马温时那么稳当安逸,但却再也不需要为了芝麻大点的小事发愁,也再不需要卑躬屈膝。

成为佥都御史,干得好了还能再往上升,而且虽然待遇有所下降,但难免有时候以为自己增加点灰色收入。所以,这名官员当然是高高兴兴地策马扬鞭而去,而像这种从高官品转到低官品却更加高兴的事情也并不少见。

比如明清时期的一品官员大多为虚设,相当于只是给了个头衔和荣誉,没有实权,诸如太师、太傅、太保等职位大多也只是给已逝之人追封,所以有时候一品比从一品或二品还低。而且一品官员受皇帝的制约很大,时刻要小心谨慎,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宁愿争做二品权臣,也不愿只在一品挂虚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