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的“风流”是何意?为何《红楼梦》用“风流”形容黛玉?
(一)《红楼梦》里频频用“风流”形容林黛玉给人的观感脂砚斋评香菱,有一段很著名的话: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
分别抓了大观园中几个出挑女子的典型特征和香菱相比,有意思的是,比到黛玉湘云,没有用“才情”“灵秀”这些传统的褒义词,而是用了一个在现代很桃色的“风流”,且全书中涉及黛玉,多处有“风流”两字出现,比如林黛玉初进贾府,众人眼里她是: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薛蟠在大观园见到林黛玉时是:“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甚至写秦可卿的丰采,也是:
“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那在古人的语境里,“风流”二字到底是什么含义?曹公为什么又频频用这两个字描画林妹妹?
(二)“风流”的词义变迁:从朴实到高雅再到低俗“风流”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说关陇之人生活地接近羌胡等少数民族,民俗修习战备,崇尚武力,这种社会风气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风流”在这里就是“遗风”“风俗”的意思。
到魏晋南北朝,“风流”的用处渐渐宽泛起来,士大夫们欣赏的生活方式可标为“风流”,比如袁恪之赞韩康伯:“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
品格使人倾慕是“风流”:“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
形象好,风度翩翩也是“风流”:“观其运用吐纳,风流转佳。”——《世说新语》里这句,还是赞一个和尚的。
总之“风流”这个词,到魏晋一下子变得很有气质,既恍惚又飘渺,名士们对礼教的厌弃,对自由的向往,对世俗的轻蔑以及对个性的标榜都可以“风流”一概之,琴弹得好字写得好白眼翻得好,甚至帽子侧着戴也都是“风流”,“风流”在魏晋就是潇洒、飘逸、不羁、杰出,朋友中要没一两个被定性为“风流”的人物,都不好在社交场合露脸。
一直到唐朝,“风流”都还是个褒义词,虽然李太白是将“迷花不事君”视为风流,张说是把获得御赐的荣宠视为风流,但都是对一种生活态度的认可。
“风流”滑落成贬义,是从唐末开始的。最先是民间小调将花哨轻浮的少年和“风流”挂钩:“悔家风流壻,风流无准凭。”
而宋朝陈师道的《踏莎行》,直接就用“风流”代指了男女私情事:“到谁准拟风流病。”
“风流”这个词,从“风俗教化”——“风操品格”——“风度翩翩”一步步衍义,终于成为了桃色事件的主角标配。到了现代,百姓再说这个词,就是满满的道德指控了。
但自宋至清的几百年里,“风流”虽然被话本,戏曲,小说等民间流行刊物热情的往形而下方面扯,士大夫们还是坚持“风流”的古意,明代李贽称赞的“古今风流”,也还是谢安太白东坡这些时代才俊。
所以成书于清初的《红楼梦》,冠林妹妹以“风流”,她还不会多心愤怒掉眼泪。
(三)林黛玉的“风流”是对她极高的赞誉了解了“风流”的词义变迁,我们再来看涉及黛玉的笔墨中所用到的“风流”的具体含义。
“风流态度”“风流婉转”“风流袅娜”三处一义,都是说黛玉仪态柔婉,风韵美好,和花蕊夫人的“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便上头”是一个词义。
李纨评诗稿,说黛玉的白海棠诗“风流别致”,那是超逸佳妙飘然不群的意思。
林黛玉自己诗作里“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风流”更是一种高度自许。
属于黛玉的风流就是风姿楚楚我见犹怜,就是雅人深致不同流俗,就是琨玉秋霜孤标傲世,就是魏晋风度赤子之心。
只有“风流”一个词,才能涵盖黛玉的风雅风致风骨,才能包容黛玉的秀气才气灵气。历来钗黛谁更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脂砚斋说了,黛玉“风流”,宝钗“端雅”。历史上有一个高度相似的例子: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王夫人就是谢道韫,“堪怜咏絮才”中咏絮才的正主。济尼的评价听起来半斤八两,两不得罪,但在魏晋的价值体系里,“林下风气”才是时代推崇的名士标格。孰高孰下,他们心知肚明。
- 标签:爱情有多美电视剧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光绪葬礼现场照:1628人仪仗队,撒90万张纸钱,送葬百姓交头接耳
公元1871年光绪作为婉贞与醇亲王的次子出生,由于长子已死,所以光绪是在期待和希冀的目光中诞生的…
- 兵马俑真是用活人烧制?一尊兵马俑裂开后,真相被揭晓
- 她是漂亮的女汉奸,战争胜利后躲进深山三十年,最后被猎户发现
- 她是宋氏三姐妹财富最多的一个,一生有四个子女,可惜少人有知晓
- 为何北宋后妃都喜欢收养养女?宋仁宗告诉你,养女都是用来干啥的
- 公主到蒙古和亲,被驸马一脚踢死,康熙得知后如何报复的?
- 吕碧城:民国奇女子,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为何终身未嫁?
- 秦始皇陵为何至今都没有被动过,其墓穴隐藏着怎样的谜底
- “白虎”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胡雪岩临终前告诫子孙要远离“白虎”
- 高考试卷,为何偏偏要在监狱中,由犯人印刷?其实国家用心良苦
- 从对李斯赵高等人的态度上,可看出秦始皇暴戾与明智的矛盾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