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深得刘邦信赖,为何在韩信被杀前,他没有伸出援手?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想必这样的话不少人听说过。确切来说,如果刘邦没有韩信,4年楚汉战争刘邦根本没有胜算,自然也不会有后来的大汉400年江山。然而,正是这么一位对刘邦的汉家天下有着卓越功勋的头等功臣,在刘邦统一天下坐稳江山后,刘邦的皇后吕后,还是暗地里设计将韩信处死。
▲韩信
历史记载,当时,吕后是命令武士将韩信捆绑起来,于长乐宫钟室杀掉。吕后为何要以如此既见不得人,也见不得天地的方式处置韩信?因为韩信为刘邦平定天下曾立下十大功劳,鉴于韩信的大功,为了使得韩信继续忠心不二且无后顾之忧地“放下心”来继续给刘家天下卖命,刘邦特赐韩信“五不死”,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光不死,见血不死,见铁不死”,因此,吕后终于想到办法,在“五不见”的环境下处死韩信。而对于处死韩信这件事,其实刘邦也是默许的。当他知道韩信被吕后处死,几乎就和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也没有追究吕后的任何责任。
只能说,对于有着“汉初三杰”、“兵家四圣”以及“兵仙”美誉的韩信来说,追其一生功过,结局可谓悲哉!
对此,有人问,刘邦的开国功臣都被处死了吗?张良不是一直都好好的?他为何不替韩信求个情?
在大家的印象里,若论及张良和刘邦的关系,张良不但早年一直跟随刘邦,而且,在刘邦奠定天下后,张良也是一直为刘邦信任和重用,就连刘邦的皇后吕后都对张良也是蛮尊敬的。甚至,在张良去世后,不但被刘邦封了文成侯的谥号,儿子张不疑也一并沾光袭封为侯。那么,疑问来了,既然,张良是如此这般地为刘邦和吕后待见,那在韩信遭遇不测之际,张良在哪儿?他怎么连一句替韩信求情的话都没说?何况,张良与韩信二人并无过节,为何张良不愿靠着自己和刘邦与吕后的“铁关系”而出面救韩信一命呢?
▲张良
其实,这事怨不得张良,因为,张良有张良的难处,而且,张良也并不是不想救韩信,以张良的设身处地,以及角色本身,他是救不得韩信,也不可能去救韩信,特别是当着刘邦或者吕后的面去说情!
▌同为“初汉三杰”,张良同样也在刘邦猜忌之中。
在刘邦创建汉家天下大业过程中,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他和韩信一样,对刘邦帝位的缔造都曾创下不世功勋。如果论“功高震主”的成分,如果把握不好,他们二人在刘邦的心中几乎可以是对等的。
比如,张良开始跟随刘邦时,就时常给刘邦讲《太公兵法》策略,而且还教会刘邦许多用兵用人之道。尤其在平时的攻城略地,张良都是作为军师,鞍前马后一路跟随刘邦出谋划策。就连当时刘邦初入咸阳,正当为秦咸阳宫数不尽的财宝所迷惑时,也是张良劝谏刘邦不要迷恋,赶紧还军霸上。另外,在异常凶险的《鸿门宴》应酬中,也是张良发现情况不对,然后谨慎安排,善巧周旋帮助刘邦虎口脱险。尤其是,在刘邦当年的彭城大败后,也是张良,建议刘邦用利益拉拢韩信、英布、彭越三将,正因为刘邦获得了这三人的帮助,也才得以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如虎添翼般上演大反转,从而反败为胜彻底击败项羽。当然,张良对刘邦大汉江山的赫赫功绩远远不止这些。总之,张良对刘邦了解的事情太多,辅佐贡献的功劳也是十分的大。
▲刘邦与张良,不舍左右
按照古代君臣之间的博弈,如此功勋卓著的开国功臣,显然,张良也是在刘邦的猜忌之中。只不过,张良懂得明哲保身,他在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之时,就开始托辞身体多病,常常闭门不出。后来,随着刘邦地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遵循着时退时进、可有可无的处世原则,从“帝者师”的地位退居“帝者客”,以此化解刘邦对他可能起猜忌心。特别是在大汉初期,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几乎不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是顺水推舟,始终恪守“疏不间亲”的千古遗训。
由此不难看出,在张良本身和韩信角色在刘邦眼里无二的情况下,处于明哲保身下的张良,他是不敢,也不会帮助韩信直接在刘邦,或者吕后跟前讲情的,否则,极有可能会被沦为韩信“谋逆之嫌”的同党,而遭到一起清算,这都是极有可能的。因此,张良没法,也不能成为韩信的救命稻草。
▌韩信头等大恩人的萧何都没法救韩信,张良更不可能?
从张良和韩信关系的亲疏来讲,张良与韩信,远远不及萧何与韩信之间的关系更“亲密”,最后,萧何都没法救韩信,何况张良?
世人都知道,“萧何月下追韩信,扶汉灭楚建奇功”传下千古佳话,也就是说,韩信是萧何一手相中的人才,而且在韩信失望逃离刘邦军营的时候,是萧何冒着漆黑的月夜将韩信给追回来,然后力保举荐给刘邦重用的,可以说,萧何对韩信发挥用武之地成名的恩德,可谓感天动地,然而,纵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后人又留下一句千古悲怆之言,说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韩信的处死,也是萧何最后领受吕后之命,不但靠着和韩信之前“铁关系”的“高信用度”将韩信给骗过去,就连如何处决韩信的方式最后也是萧何给吕后支招的。
▲韩信与萧何
由此,提及韩信的悲剧,就连当初对韩信如此恩义重于山的萧何,到了最后都不敢违抗刘邦夫妇要杀韩信的密令,不得不忍痛将自己一手栽培的杰出将才韩信“拔掉”,试想,当时的萧何是需要顶着多大的舆论压力和心理争斗才做那件事,而韩信与张良,也无非只是在军事用兵之道上的磋商交流关系,他又如何可能会违背着刘邦夫妇铁了心的意愿,去冒死“力谏”希冀可能扭转韩信的命运结局呢?
▌张良只对汉室江山负责,不可能违背圣意,将“麻烦”留给刘盈。
从忠于大汉江山,忠于主子刘邦的角度讲,刘邦将宅心仁厚,而又懦弱胆怯的刘盈立为太子,刘邦夫妇决心灭掉韩信,实际也是为自己的儿子刘盈将来接班翦除不可控制的威胁,毕竟韩信功高震主,封王一方,个性桀骜难驯,在刘邦打江山的过程中,就连刘邦对韩信调派都会时常受到韩信的“强行讨赏”,否则不达“目的”韩信是不大好摆布的,那么,刘邦之后,若换作刘盈,想要韩信服服帖帖不做乱,不犯上,则更加没有把握,于是,作为一心忠于汉室,又为刘邦心腹的张良,他是没有理由替韩信在刘邦和吕后面前求情的。
▲太子刘盈
▌共扶汉室一场,张良到底有没有考虑过替韩信“免死”?
在吕后设计处死韩信的过程中,可以说,张良是作为局外人的视角,没有做出过要救韩信的举动,那是不是说,张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真的对韩信一点“兄弟”间的情分都陌生到丝毫不存在吗?
其实,要说曾经张良救韩信,确切来说,是帮助韩信“免难”的心张良倒是有过。那是在危机还没到来之前,张良倒是劝过韩信需要注意和留心的地方,可惜居功自傲,思想单纯的韩信,那时候根本听不进去,认为那些担忧和自己无关,也没当回事。
▲张良提醒韩信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就和越王勾践时代,范蠡对文种劝谏的话,文种根本听不进去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与文种相比,韩信的个性更加张扬毫无顾忌。
▲韩信与张良:一番肺腑之言
正所谓,历史,是一面镜子,所发生故事的前前后后,都似乎是似曾相识。所谓自古君王与臣子之间,不懂君臣之道,以及进退之道,而且还自负不听劝,迟早是要吃亏的,这在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时代,发生在文种身上不足为奇,当然,发生在汉朝刘邦时代的韩信身上,犹如镜中反照一般,似曾相识。
结语: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君王与臣子之间的博弈之道莫不如此:功高可以,震主不可以;见好就收可以,强势不罢休不可以;风风火火打江山可以,功成名就不退而求其次不可以。否则,皇帝的心思,昔日今朝明朝,并不是单纯靠着之前的“铁哥们”关系可以臆测前前后后的。正如历史上的韩信,一味自恃功高,却不在平日修炼低调内敛的功夫,当危难来临,纵然曾经有着张良般一起出生入死打拼天下的兄弟,而且看似自始至终还深得刘邦夫妇特别器重,但他也是没法帮到韩信免除杀身之祸的,除了暗自留在心里的那点同情心可以有外。
▲张良谈为臣之道
总之,韩信的悲剧实在可惜,但无论如何,张良也是没有办法的!
- 标签:帅哥和美女睡觉亲嘴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光绪葬礼现场照:1628人仪仗队,撒90万张纸钱,送葬百姓交头接耳
公元1871年光绪作为婉贞与醇亲王的次子出生,由于长子已死,所以光绪是在期待和希冀的目光中诞生的…
- 兵马俑真是用活人烧制?一尊兵马俑裂开后,真相被揭晓
- 她是漂亮的女汉奸,战争胜利后躲进深山三十年,最后被猎户发现
- 她是宋氏三姐妹财富最多的一个,一生有四个子女,可惜少人有知晓
- 为何北宋后妃都喜欢收养养女?宋仁宗告诉你,养女都是用来干啥的
- 公主到蒙古和亲,被驸马一脚踢死,康熙得知后如何报复的?
- 吕碧城:民国奇女子,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为何终身未嫁?
- 秦始皇陵为何至今都没有被动过,其墓穴隐藏着怎样的谜底
- “白虎”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胡雪岩临终前告诫子孙要远离“白虎”
- 高考试卷,为何偏偏要在监狱中,由犯人印刷?其实国家用心良苦
- 从对李斯赵高等人的态度上,可看出秦始皇暴戾与明智的矛盾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