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魅力  生活

戊戌六君子死的如此悲壮,为什么在百姓们看来是罪有应得?

戊戌变法进行了百日后,慈禧发动了戊戌政变,光绪皇帝被软禁,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开始亡命天涯。而坚持留在国内的谭嗣同、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和康广仁等人在北京惨遭杀害,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戊戌六君子”。

其实戊戌六君子并不是没有生的希望,只不过在死神即将来临时,他们并没有忏悔,也没有求饶,而是慷慨赴死。这种大义凛然的悲壮,视死如归的气概,令人敬佩不已。

然而就在戊戌六君子走向刑场,慷慨就义的时候,他们得到的并不是百姓的惋惜,而是百姓的叫好,甚至有围观的百姓往他们的身上扔白菜帮子,这种行为在电视剧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般是贪官污吏,或者做了许多坏事的官员才会接受的待遇。

那么戊戌六君子死的如此悲壮,为什么在百姓们看来是罪有应得?

有人说这是因为老百姓愚昧,受到了大清几百年的思想禁锢。清朝属于少数民族统治,为了维护大清,清政府加强了思想以及文化的控制,尤其是文字狱,禁锢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但有一点我们清楚,资产阶级改革和农民起义绝对是两种不同的革命。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大清,资产阶级改革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基础上的。

我们知道清朝其实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看天吃饭的。鼎盛时期的清朝存在着资本主义萌芽,但也仅仅是萌芽而已。

鸦片战争以来,粉碎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美梦,也打破了清朝的封建经济,中华大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近代工厂。列强侵略毫无疑问是屈辱的,但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大清的开放及发展。

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腐朽的统治,也确实做出了一些改革,尤其是三十年洋务运动。这对中国的发展是有益的。但是清政府并未发生本质变化,仍保留着以封建制度、儒学思想治国的基本国策。

随着资本主义思想在清朝开枝散叶,这种思想一度成为先进人士的主流思想。而民族资产阶级的实力不断增强,使得他们开始谋求与其经济地位相符的政治权利。

但是资产阶级的这种力量,远没有达到推翻清政府或者与清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

虽然在当时,涌现出了无数的有识之士,他们也早已睁开眼睛看世界,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思想。但毕竟先觉者是少数,更多的人还是在接受旧思想的教育,甚至多数人根本不识字。

别说戊戌变法的时候了,其实就算到了民国时期,还有大部分人根本就不明白共和是什么意思。

维新派其实也知道实力不足,根基太浅,所以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便积极进行宣传和组织活动。尤其是在各地创办了许多报纸以及学堂,一方面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开化民众。

但维新派争取的本身就不是人数占多数的农民,而是知识分子,试想一下,农民连饭都吃不饱,谁会没事去大街上买报纸呢?

而戊戌变法时间太短,老百姓也并没有受到切实的实惠,也不了解,更别提让他们支持了。

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这些人就成了以下犯上的罪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