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魅力  生活

袁崇焕对崇祯说了四个字,换来三年君臣相知,也注定他的悲剧结局

宁远大捷,名震天下

1626年,努尔哈赤率13万八旗军渡过辽河,直扑山海关的前哨要塞宁远,企图一战而下,迅速攻破明军的关外防线。而此时的宁远小城守军不到2万,守将袁崇焕与全城将士血书立誓,死战不退。最终明军在11门西洋大炮和火器的掩护下,以少胜多,大破后金军。

《明熹宗实录》就形容此战“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相传后金主帅努尔哈赤就是在这场战役中被明军火炮击伤,不久不治而亡。“宁远大捷”是40余年来,明军在北境取得的最大胜利,捷报传到京城“京师士庶,空巷相庆”,袁崇焕一战成名。

1627年,卷土重来的后金军在皇太极的带领下围攻宁远和锦州防线,再次被袁崇焕击败,这就是著名的“宁锦大捷”。袁崇焕两战两捷,这让明朝庙堂,仿佛看到了救世主一般。要知道,在袁崇焕之前,明军数战难求一胜,北境防线已经摇摇欲坠。

四字承诺,三年相知

1627年,明思宗朱由检接手了濒临崩溃的大明江山。这个热血的君王,急需一位军事栋梁来帮助自己力挽狂澜,而唯一的人选就是袁崇焕。1628年,在平台,朱由检和袁崇焕进行了一次决定明朝命运的会面。在这次“陈述兵事”的召见中,袁崇焕大谈自己的军事构想,把崇祯皇帝听心花怒放,特别是当袁崇焕说出“五年平辽”四个字的时候,崇祯心动了。

崇祯赐袁崇焕尚方宝剑,接受他的全盘军事主张,任命其为兵部尚书。崇祯体现了对袁崇焕的绝对信任,一是让其总督关外军事,二是准其任用心腹大将接手边防,三是命令六部全面配合袁崇焕所需的兵马钱粮。这样的放权和支持,在整个明朝都是少有的,崇祯对于袁崇焕,是真正做到了交心交底。

1629年,因为军饷管理一事,袁崇焕利用尚方宝剑斩杀东江守将毛文龙,朝野哗然。崇祯对袁崇焕先斩后奏处置功勋大将的行为选择了妥协,还准许了袁崇焕对东江岛守军的处置方案。这三年的袁崇焕大权在握,独揽圣恩,可谓是无限风光,但他却独独忘记了一件事,五年平辽的承诺。

一句空言,离心离德

也正是在1629这一年,皇太极率军数十万绕开山海关,直扑北京城。而回援的袁崇焕率军尾随,却一直没有发起阻击,而是任由清军迫近北京。袁崇焕想要效仿当年的宁远大捷和于谦镇守北京大破瓦剌的先例,利用高墙大炮来与清军决战,最好的地点就是北京城。

这是袁崇焕一生中做的最愚蠢的决定,北京不是宁远,他也不是于谦,崇祯更不想当被瓦剌围在都城的景泰帝。拿皇帝和国都最为赌注,是完美的军事构想,却也是最低级的政治手段。崇祯对袁崇焕彻底绝望了,五年平辽遥遥无期,反倒让清军打到北京城,奇耻大辱。

其实“五年平辽”的承诺,袁崇焕自己未必当真,他认为这不过是一句出师前的豪言壮语,也是为自己赢得信任和支持的筹码。但是袁崇焕却忘记了,他要权、要钱、要粮,他擅杀毛文龙,私自和清廷议和,崇祯都不做计较,这一切都是因为崇祯真的相信袁崇焕能够实现五年平辽的承诺。如今当崇祯明白袁崇焕根本无法兑现三年前的承诺,君臣的恩义,也不复存在了。

悲剧结局,名将陨落

皇太极围了北京,袁崇焕也跟到了北京,但是却不准入城,因为崇祯已经分不清和清军一路和平进军的袁崇焕,此时是忠是奸。虽然明军最后确实如袁崇焕所设想的那样,利用高墙火炮击破清军,解了北京之围。但是袁崇焕和崇祯的“蜜月期”也就此终结了。

同年12月,袁崇焕下狱,罪名是私通后金。魏忠贤余党趁机煽风点火,大肆污蔑袁崇焕私放清军入关,袁崇焕百口莫辩。1630年,袁崇焕被凌迟处死,京城百姓弹冠相庆。

1626年,“宁远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城,百姓们把袁崇焕当作了英雄。1630年,袁崇焕被处死,百姓们又恨不得手刃“逆贼”。很多人都认为,崇祯杀袁崇焕在自毁长城,却忘了袁崇焕利用崇祯和天下的信任,到底犯了多少忌讳。用现在的话说,袁崇焕给领导画了一张“五年平辽”的大饼,但是三年过去,所有人都发现,他不仅没捡到芝麻,反而丢了西瓜,袁崇焕的结局,是注定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