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魅力  美食

为什么烹饪要分冷水和热水16个烹饪用水诀窍很多大厨都未必知道

烹饪是以火、水、油、蒸汽、盐、砂粒等为传热媒介,结合合理的烹调方法,使烹饪原料发生质变,从受热至成熟的一个过程。今天,我们来讲解一下在烹饪中该如何用水。

致使烹饪原料变化的因素很多,除了要留意水中的钙、镁离子浓度、是否使用加了氯消毒的自来水,以及工具、热传导性能等因素,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将烹调技术掌握得恰到好处。

由于水等不同类型的传热介质,在一定火力和时间的长短下,具有不同的热量和作用,所以能使菜肴形成不同的风味特色。

一、水在烹饪中的作用:

厨师利用水来帮助烹调,使菜肴达到色、香、味、形、意、养的最佳效果。通常,“水”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方法很多,例如:烧制法、扒制法、焖制法、氽制法、烩制法、煮制法、炖制法、煨制法、煲制法等。

1、水处于冷水状态:

烹调时,水对菜肴具有渗透、溶解的作用,原料随冷水下锅,热量是均匀、持续的向内传递,此时,水份子也较有规律的相互渗透。

2、水处于微沸状态:

原料组织内部的可溶性物质,在水份子震荡撞击作用下,流入或融入汤汁内,使汤乳白,浓厚,产生鲜醇滋味。

另一方面,菜肴中的一些调味品份子,在渗透力的作用下,渗入到原料内部,使其入味,表里一致,菜肴足味。

3、水处于沸腾状态:

如果原料极其鲜嫩,菜肴口感要求爽脆味鲜,就不宜中、小火长时间加热了,应选择旺火沸水,短时间进行烹制。

因为水在沸点,即100℃时,若火力很大,水的沸点热量也大,水传递给食物的热量也就愈多,食物的升温就愈快,原料断生时间就愈短,其原料表面中的氨基酸会急速变形或变性,并在表面形成一层屏障,使原料中的可溶性物质,以及原料内部的水汁不易外溢流入水中,因而菜肴中的主料的质感就脆嫩味美。我们常吃的“涮羊肉,爆肚尖”就是如此。

4、水化作用:

为了使菜肴更好的增其美味,我们还可利用蛋白质的水化作用,即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极性基团遇到水时,其亲水基团之间便存在着吸引力,蛋白质的分子成为高度水化分子。

比如运用上浆的手法,如用少量的水淀粉搅均,浸渍,就能致使菜肴烹制后,更加松嫩可口。所以有经验的厨师,原料在较高油温的加热前,先用少量的水湿淀粉或水进行浸渍,也是这个道理。

二、总结烹饪用水的16个诀窍:

烹饪用水,相信许多资深的厨师朋友都懂得不少,可是下面这些烹饪用水的技巧,却不一定所有人都知道。

1、化冻要用冷水,冻肉、冻虾等用热水化冻会失去鲜味。

2、直接用冷水做清炖鱼或鱼汤无腥味,但必须一次放足,如果中途加水,会减少原来的鲜味。

3、做浓汤的鱼头或鲫鱼时,原料煎好后,一定要用热水,加一定量的动物性脂肪,大火烧滚,脂肪乳化后汤汁才会变白。

4、熬猪油时,先在锅内放入少量水,再将切好的猪油放入,这样熬出来的油,颜色晶亮而无杂质。

5、煮肉汤或熬骨头汤应用凉水,并逐渐加温,煮沸后用文火慢炖,可延长蛋白质的凝固时间,使骨肉中的增鲜物质充份渗到汤中,这样汤才鲜美。如发现水太少,应加开水,切不可中途加冷水,以免汤的温度突变,引起蛋白质和脂肪迅速凝固变性,影响营养和味道。

6、炖肉时,应先将水烧开再放肉;最好先用冷水泡一会儿,再用文火慢慢煮。因为肉中富含谷氨酸、肌苷等“增鲜物质”,若用热水炖肉,可使肉块表面的蛋白质迅速凝固,肉内的增鲜物质就不易流出,使炖好的肉块味道鲜美。

温馨提示:热水煮肉肉味鲜,冷水煮肉汤味鲜。

7、鲜肉煲汤,应等汤开后下肉;用腌肉煲汤,应冷水下料。

8、炒肉丝、肉块加少许水翻炒,可以控制和弥补爆炒肉时的水份损失,比不加水的鲜嫩。

9、煎荷包蛋时,在蛋黄即将凝固之际,可浇上一汤匙冷开水,会使蛋熟后又黄又嫩,色味俱佳。

10、炒鸡蛋时,一个蛋加一汤匙温水搅匀,就不会炒“老”,且炒出的蛋量多,松软可口。

11、炒藕丝、藕片时,边炒边略加清水,不但好炒,且藕丝又白又嫩,还能防止藕变黑,再加点白醋更佳。

12、炒、煮蔬菜时,不要加冷水,否则会使菜变老变硬;加开水炒出来的菜又脆又嫩。

13、煮干面条时,不必等水大开后下锅,并应随时加凉水让面条均匀受热,这样容易煮透且汤清;鲜面条则应待锅中水大开时才下锅,煮时点两次凉水即可。

14、豆腐下锅前,在热水里浸泡一刻钟,可清除泔水味。

15、将绿豆洗净与凉水一并下锅,等煮开后向锅中加少许凉水,一般加3次凉水,即可把绿豆煮熟。

16、做饭忌用生冷自来水。若直接用冷水做饭,水中的氯会大量破坏谷物中的维生素B1等营养成份。而烧开的自来水中,氯已大部份随水蒸气挥发掉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