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本芬:60岁在厨房开始写作,80岁继续“用笔赶路”
杨本芬
“我就像是用笔赶路,重新走了一遍长长的人生。”
——————————
杨本芬今年82岁,过去两年里,她迅速成为被很多读者熟知的女作家。
“我也感到奇怪,只要提起笔,过去那些日子就涌到笔尖,抢着要被诉说出来。我就像是用笔赶路,重新走了一遍长长的人生。”
杨本芬1940年出生于湖南湘阴,17岁考入湘阴工业学校,后进入江西共大分校,未及毕业即下放江西农村。此后数十年为生计奔忙,相夫教子,后从某汽车运输公司退休。
她在80岁那年正式出版了第一本书《秋园》,讲述母亲的故事;次年出版《浮木》,今年初又出版了第三本书《我本芬芳》。杨本芬一直用质朴真诚的文字写自己,写家人,写这一生经历过的坎坷、苦楚,以及格外珍惜的些许温暖。
作为小说创作的起点,《秋园》写于杨本芬60多岁时,在二女儿家的厨房。那时候她去南京帮女儿带孩子,在书房里偶然读到一本野夫的《江上的母亲》。
“我边看边哭,我也有一个妈妈,我也要写。”日前,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杨本芬如是说。
“那年,我的母亲——也就是书中的秋园,她的真名是梁秋芳——去世了。我被巨大的悲伤冲击,身心几乎难以复原。我意识到:如果没人记下一些事情,妈妈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将迅速被抹去。”
大概4平方米的厨房里,水池、灶台和冰箱占据了大部分空间。杨本芬坐在一张矮凳上,以另一张略高的凳子为桌,在一叠方格稿纸上开始动笔书写她的母亲,以及一家人的故事。
因为怕忘记一些事情,杨本芬抓紧时间写。她说,会随身带一个塑料袋子,装着一支笔和几个本子,随时随地写。
女儿帮杨本芬把手稿转化成电子版,发到网站上,又吸引了出版社的注意,最终成为3本纸质书。如今杨本芬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一排能容纳五六百本书的书架,还拥有一大批每天和她热情互动的读者、粉丝。
脚痛深深困扰杨本芬,可她依然坚持每天写下去,目前已完成了第四部小说的书稿。
在新书《我本芬芳》中,杨本芬书写60年婚姻故事,写尽那些无人知晓的伤痛与困惑,孤独与挣扎。书中正当青春年华的“惠才”,嫁给“吕”之后却被冷漠相待,一次次悲叹“想不到你对我不好”也得不到任何真挚的回应。甚至晚年的陪伴与照顾,只是换来了老伴明确表示“来生不愿意在一起”的答案。
杨本芬认为,“面对真实的勇气”是她写作的最大特点。“到我这个年龄还写些虚情假意、空空洞洞的东西,就没有价值了”。
中青报·中青网:在《我本芬芳》里你提到年轻时第一次投稿成功的经历,还记得当时的场景吗?
杨本芬:那时候写的是田园风光。当时我带着才1岁的女儿玩,我记得很清楚,看到那些采茶的人包着头巾、背上背篓,在茶树之间来回晃动,即使我看不到她的面貌,但我觉得这个样子很美,所以就写下来了。我给本县的一个杂志投了稿,没想到录用了。我挺高兴的,以前也没写过东西。
当时我没跟别人讲这件事,因为大家都很不容易,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没有闲情逸致谈什么写作、文化、看书——这些都好像是一种另类人一样。我很少和人家讲其实我爱好文学,喜欢看小说,喜欢写作。
投稿录用得了几块钱稿费,我特别高兴。我记得那天去领稿费的时候,我这个手一直没有离开右边那个口袋,我生怕它不翼而飞,这个东西对我来讲比几块钱更宝贵。
中青报·中青网:十几年前在厨房里开始创作《秋园》的契机和动力是什么?
杨本芬:十几年前,我在女儿家里看到很多书,然后看到野夫的《江上的母亲》。我边看边哭。我也有一个妈妈,我也要写。那个老房子厨房很小,但是我写东西没有太多要求,灶台上能写,两条一高一矮的凳子我能写,吃饭桌子上我也能写。反正我就是需要一个塑料袋子、几个本子,然后一支笔,随时随地写,还是怕忘掉很多事情。
我写了很多很多,纸张装了一大袋子,好几斤。当时我也不敢拿给女儿看,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这种能耐把它写出来,而且女儿章红对文字要求很严,铁面无私。但是后来我把《乡间生死》这一篇拿给她看,她就跳起来,喊她老公说:“我妈妈会写小说啦!”这篇小说之后在一本杂志上发表了。
女儿看到我写的《秋园》还可以,帮我贴到网上,我看到好多人的留言、鼓励、认可。那段时间是我最快乐的时候,深夜3点钟我都要爬起来,害怕别人留了言,我没有回复,对不起人家。
中青报·中青网:最新出版的《我本芬芳》讲述婚姻困境,不少读者佩服你讲述和写作的勇气,你认为自己是勇敢的写作者吗?
杨本芬:我觉得我很勇敢。到了这个年纪,如果我写那些用虚情假意拼凑出来的文章,没有多大意思。不如还是真实地反映一些生活中真正存在的问题,这也没有什么丢脸的。
其实最早我并没有打算出版《我本芬芳》,我想“不要出不要出,别人肯定会对号入座”。但最后还是出版了,因为我觉得不管是中国的年轻人还是老一辈人,婚姻中可能都存在很多困境与困惑,很值得去思考,所以我勇敢地写出来了。
在《我本芬芳》里,我想写的是一个女性的情感经历,婚姻中没有坏人,两个人都是好人,但是他们最后都没有得到幸福。很多读者看了这本小说,都说从中“看到了爷爷奶奶,看到了爸爸妈妈”(的婚姻),他们会产生同感。
我不想写虚幻、套路的东西。我实打实地写,我实打实地真诚对待,别人才会真诚对待你的文章。
中青报·中青网:写完后困惑是否得到释放和解答?
杨本芬:没有,困惑一样仍是困惑,这个永远改不了。
中青报·中青网:为什么会有“用笔赶路”的念头?
杨本芬:讲句实在的,我已经到了这个年纪,也不知道哪一天就会“挂了”。这些事情都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旦开始写,我就有了冲动,想赶紧把它写出来,所以就有一种用笔赶路的念头。
那些事情太多了,印象那么深,都嵌在我脑子里。一提起笔来,我就能够哗哗哗地写出来。对于我而言,写作也不是有什么必要、明确的使命,而是觉得这些人物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推动着我把他们写出来。
中青报·中青网:如今在南昌的家里,你拥有自己的书房,每天读书写作状态是怎样的?
杨本芬:到南昌来以后我有了自己的书房。坐到书房里看书有点享受,书房有一排书架,但也放不下太多书,大概五六百本吧。
我喜欢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韩少功的《马桥字典》。我还看了很多外国小说,比如《安娜·卡列尼娜》《烟》《三个火枪手》《百年孤独》《红与黑》等。
写作的时候我会专心致志地写。一般我每天早上6点钟就醒了,在脑子里计划、总结一下今天要写什么事情,起来后就开始写。但是我写不了多久脚就会痛,要拿热水袋敷着。这个日子也是度日如年,不过在努力活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伊甸园小说 http://www.xinzhiliao.com/rq/laonian/19024.html- 标签:办公室小故事,叶问前传下载,观音菩萨传奇,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