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记者会详解十四五开局之年重点
为期7天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1日下午在北京闭幕。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为防控疫情,今年总理记者会和去年一样,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从就业民生、经济增长,到科技创新、中美关系等,李克强用近两个小时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11个热点问题。
李克强的答案划出了“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政府工作重点:保持6%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着力稳固经济,推动向好;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中国的灵活就业正在兴起,已经涉及到两亿多人,应给其社保补贴;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报销范围,等等。
2亿灵活就业者引高层关注
就业是民生之本。李克强在记者会上第一个被问到的便是就业问题。
李克强表示,去年在疫情肆虐的时候,当时很多街面上都见不到行人了,多数店铺都关了,当时最担心的就是出现大规模的失业。去年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没有制定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但是反复权衡,还是制定了就业目标,也就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我们的市场主体表现出坚强的韧性,广大人民共克时艰,最后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也实现了经济全年增长2.3%,居民收入相应增长,都好于预期。”李克强说。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有利于就业增长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我国制定的6%的经济增长目标全球来看是一个比较高的速度,疫情的有效控制也将促进经济增长;二是我国劳动力供给连续多年减少,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总供给压力在减少;三是新经济和新业态的发展,释放了一些行业的就业潜力。
李克强表示,今年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今年宏观政策的制定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继续推动“六稳”,实现“六保”,确定新增城镇就业的目标是1100万人以上。
灵活就业的问题特别引起了总理的关注。李克强表示,中国的灵活就业正在兴起,已经涉及到两亿多人。应该给其社保补贴,提供基本的权利保障,用机制性的办法来解决可能出现的职业伤害问题。
曾湘泉表示,就业不充分、质量不高是我国当前就业领域的一大难点,灵活就业者由于存在身份认定的问题,社保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必须有创新的思路,这是今年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2月末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也提出要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
在民生的其他领域,李克强也回答了相关问题。医保方面,李克强提出,今年要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报销范围,到明年年底前每个县都要确定一个定点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不再让异地养老的老人为此烦心。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对第一财经表示,这是一项非常好的惠民措施。我国现在有2亿多流动人口,除了异地就业的务工人员之外,还有随子女异地迁徙的老年人,很多老年人都有慢性疾病,需要门诊治疗,但在没有门诊异地结算的情况下,会造成不方便。这次特别强调跨省结算,就是要在全国建立一套网络,这对于广大异地居住的人群来说是个福祉。
6%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不低了
一些机构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能够达到8%左右,不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在6%以上,这背后释放出什么信号?在记者会上,李克强给出了答案。
李克强表示,我们当然乐见经济向好,但是也清醒地看到,今年是在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前行,有很多不可比的因素。而且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依然很大。我们说6%以上,6%不低了,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达到100万亿元,增长6%就是6万亿元,这要放到“十三五”之初,需要8%以上增速才能达到。而且我们说6%以上是开了口子的,实际过程中也可能会增长得更高一点。
李克强强调,我们不是在定计划,而是引导预期,希望把预期引导到巩固经济恢复增长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可持续性,尤其是和明年、后年的目标相衔接,不能造成大起大落,否则会扰乱市场的预期。一时走得快不一定走得稳,只有走得稳才能走得有力。我们还是希望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经济能够行稳致远,保持长期向好。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师丁爽对第一财经分析,中国需要设定一个经济增速来管理预期。6%看起来低于市场预期,但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为5%~6%,设定6%以上增速目标也可以跟明年经济目标设定更好衔接。而且6%以上增长目标是上不封顶,按照今年赤字率推算,中国隐含经济增长目标可能在8%左右。
为了确保今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宏观政策不搞“急转弯”,保持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李克强表示,去年我们没有搞宽松政策,或者说所谓量化宽松,今年也就没有必要“急转弯”,还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着力稳固经济,推动向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还是要注重把肥施在根上,现在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还在恢复元气中。由于经济恢复增长,我们要合理调整政策,但调整是适度的,有些阶段性政策退了,同时又用一些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来冲抵影响,保持保民生、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的力度不减。
他同时表示,怎样保持力度不减,固然资金规模很重要,但用好钱更重要,我们去年宏观调控积累的经验还可以继续用。
“比如在财政金融方面,简单地说,那就是要‘一减、一增、一稳中有降’。‘一减’,就是减少中央政府本级支出,各级政府都要带头过紧日子;‘一增’,就是扩大直达资金范围,让基层和市场主体感到支持力度不减,这样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惠企利民;‘稳中有降’,就是在稳定杠杆率的同时,引导金融企业合理让利,使中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融资成本做到稳中有降。当然,我们对各类风险隐患,也会及时防范化解。”李克强说。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中央本级支出约3.5万亿元,同比下降0.2%,这是中央本级支出连续第二年负增长,为改革开放以来未曾有过,体现了政府过紧日子。
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
“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被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此次两会关注的热点。
在回答关于科技创新方面的提问时,李克强说,多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有一些重大突破。在应用创新领域发展得也很快,但是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确存在着不足。
“要建设科技强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打牢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个根基。打多深的基才能盖多高的楼,不能急功近利,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他说。
李克强表示,目前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还不高,尤其是基础研究投入只占到研发投入的6%,而发达国家通常是15%到25%。我们下一步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还要继续改革科技体制。让科研人员有自主权,很重要的是要让科研人员有经费使用的自主权,不能把科研人员宝贵的精力花在填表、评比等事务上,还是要让他们心无旁骛去搞研究,厚积才能薄发。
李克强还表示,创新还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十四五”期间政府会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同时要更多地依靠社会力量来加大研发投入,所以我们要增加“全社会”这个口径下的研发投入。这就需要采用一些机制。比如今年我们采取对制造业研发费用投入加计扣除100%的措施,这实际上是一个税收优惠措施,就是想通过市场化普惠制的办法,使企业投资研发有动力。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时期,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在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方面,报告提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将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3月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2442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4%,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按照年均增长7%以上测算,到2025年,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将达到37582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所长李林认为,我国目前的研发经费总量不低,但是在投入构成方面还需要改善。基础研究的投入和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加强基础研究的投入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建宇还建议,加快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明确可操作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中对人投入的比例等。
- 标签:盼盼食品集团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
世卫组织警告:新冠病毒传播速度超过疫苗分发速度
6月15日电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4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变…
- 真相往往就在眼皮底下
- 普京:俄美关系处于近年最低点 仍有问题需要对表
-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0例 其中本土病例2例
- 迂回十街乡近一周 大象"旅行团"为何不走了?
- 广州封闭小区医护人员许愿: 疫情早结束,早回家!
- 男子侵吞数百万元公款 只为打赏网络主播
- 独象离群9天距离象群17.4公里
- 假代购P图骗了百余万
- 夏季未至,热浪先来:美西部4300万人处高温预警下
-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于6月16日开馆 助力中华运河文化国际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