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光系列访谈 | “中国航天日”特别访谈:遥感卫星你不知道的事
儿时仰望浩瀚的太空,心底总会涌起无限向往。如今,卫星带人类走出了地球摇篮,为人类认识宇宙和地球提供了无限可能。科幻感十足的遥感卫星究竟是什么?它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天上这么多卫星,有一天会不会“撞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执行院长、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董事长杨天梁做客南海网三亚演播室,为我们揭开遥感卫星的“神秘面纱”。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执行院长、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董事长杨天梁(左)做客南海网三亚演播室。记者 刘丽萍 摄
什么是遥感卫星?
三亚郊外,天涯区一隅,一个大院圈住五座巨大的天线,与周遭的碧海蓝天形成鲜明对比。
这里是三亚卫星数据接收站——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也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它的诞生,意味着海南“北有文昌、南有三亚”的航天产业布局正在趋于完善。
“是卫星带人类走出了地球摇篮,为人类认识宇宙和地球提供了可能,这就是卫星的魅力。”访谈中,杨天梁思维活跃、眼神灼灼有光。他说,遥感,从字面意思就是遥远的感知,遥感卫星就是在空中给地面拍照片。遥感技术就是从人造卫星、飞机、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面物体目标的信息技术,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卫星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新兴的科学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各国空间对地观测领域的主要科技手段之一。“接收、存档、处理国内外遥感卫星和空间科学卫星数据,并为用户提供广泛的数据服务,是地面站的核心业务。”杨天梁说。
应用于哪些领域?
有人说,仰望星空,是为了更好地脚踏实地。遥感数据对我们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影响?
杨天梁介绍,遥感技术运用广泛,已经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保障国家重大任务需求、业务化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成果。比如发生地震后,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灾情进行全面评估;农业方面,还可以监测森林长势、水稻长势等。
“自然灾害发生时,地面站可以第一时间响应,将卫星遥感图像应用于国家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中,并发挥重要作用。”杨天梁说,遥感数据已经用于科研、灾害监测、环境监测、林业、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农业、水利、气象、海洋、矿业等领域,有需求才有发展,遥感技术还在飞速发展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精进,如今的卫星越小了,但看东西越多越清晰了。杨天梁说,根据公开发布的数据,目前的卫星照片分辨率低于1米,未来可以到0.5米甚至分辨率更高的卫星,这跟技术和成本密不可分。
天上那么多卫星,有一天会不会“撞车”?
据统计,目前全球在轨的卫星达数千颗。
不少网友惊呼:天上这么多卫星,为什么还会不断发射卫星?会不会有一天没地方发射了,甚至“撞车”?
对于这两个“门外汉”的问题,杨天梁进行了科学解答,“卫星确实很多,但还是不够用。就拿遥感卫星来说,一颗卫星带一个相机上去,就像人的眼睛一样,所以它看到的范围是有限的,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要进行全面观测,就需要发射更多的卫星来获取数据。总之一句话,一颗卫星做的事是有限的,工作的时间和条件也是有限的。”
“卫星的轨道资源理论上是无限的,但发展航空事业的国家越来越多,所以卫星不是随便就能发射的,就如同地面上行驶的小汽车一样,需要有明确的道路和相应的交通规则,目前国际上有专门的协调机构,发射之前需进行申请备案,报备发射的轨道和高度,这样就避免了网友担心的问题。”杨天梁如是说。
未来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科幻感十足的海南卫星星座计划,向人们昭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前段时间《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科普,过去都认为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实际上通过航天技术的发展,我们人的眼光已经走出了地球,来到了更大的范围来看我们的家园。目前我们人类对地球有了一些了解,但对地球之外的星辰大海,还是未知的,这些都是我们前行的使命。”
杨天梁相信,未来的星辰大海不是一种情怀,一定会变成人类生活的家园,或者人类获取资源的地方,未来去太空旅游也会成为现实,就像现在去各个城市旅行一样自然,“这个未来不是梦,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脚步一定会迈出地球,迈出太阳系,拥有更大的家园!”
、南国都市报三亚4月24日讯 记者 刘丽萍
- 标签:瑞尔信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