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土特产增收重庆云阳发力精准扶贫
6月7日,由海外版指导,海外网主办、中国一汽和如新中国赞助的“2017中国新发现”全大型采访系列活动在长江三峡库区的云阳县启动。随后,采访团一行奔赴养鹿镇晚熟柑橘、清水乡旅游扶贫示范点等多地进行采访。
云阳属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贫困县,2015年确定的新一轮贫困村162个,贫困人口13.5万。自中央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后,云阳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措并举,目前已实现137个贫困村销号、11.5万贫困人口脱贫。
2017年,在这个“脱贫攻胜年”,云阳将限时完成“整县摘帽”毕业大考,实现剩下的25个贫困村全部销号,2万多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县委张学锋在记者会上介绍,今年,云阳县围绕长期稳定脱贫,攻重点难点,围绕脱贫攻坚验收,攻薄弱环节,围绕“两不愁、障”,攻要害关键,不断强化领导责任、资金投入、部门协同、社会合力、基层活力、任务落实等,确保实现“整县摘帽”。
上学租房不用再翻山越岭,读书免费还有生活补助,成绩落后结对老师手把手教……对于在云阳县盘石中学读初二的秦钰来说,这样的生活以前不敢想。
近年来,云阳县成立贫困学生帮扶中心,对15669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覆盖落实教育资助;对已经享受资助政策仍不能完成学业的1208名特困学生再次资助。教育资助方面的多重有效举措,让像秦钰一样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没有一人因贫失学。
2014年,当时就读小学的秦钰和她家人,因父亲车祸,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姐弟三人尚在读书,顶梁柱突然倒下,母亲既要照顾受伤的父亲,又要抚养3个子女读书,全家一时陷入困境。不过,就在2015年,秦钰家彻底摆脱贫困。这背后,是县的大力扶助。
秦钰所在的中学,离家足有8公里,山高坡陡,为了避免翻山越岭之苦,秦钰和母亲、弟弟三人选择在学校附近租房住。“她的学费、书本费都被免掉了。根据营养改善计划,午餐也是免费的。”秦钰的帮扶责任人王燕告诉记者。“根据今年春季开始实施的,她每年还有750元的生活补助。”秦钰家进门右侧的墙上,可以看到一张《云阳县扶贫攻坚明白卡》,“帮扶措施”一栏里,除了教育资助,还写着劳务输出等内容。记者了解到,为了帮秦家尽快脱贫,秦钰父亲康复后,县里给他提供了赴俄罗斯打工的机会,并安排秦钰母亲在学校食堂工作。
扶贫必先扶智。学校不仅解决了秦钰上学的后顾之忧,还为她的学习成绩颇费心思。“唐老师给我制定学习计划,我有不会的题还给我单独。”秦钰所说的“唐老师”,是学校给她安排的结对老师。在唐老师一对一的耐心指导下,她的成绩,从最初的年级30多名,一跃成为年级第一。
10年前,身为养蜂达人的夏晓华带着对口帮扶的任务,把公司从重庆九龙坡迁到云阳县,建成了蜂谷美地生态养蜂有限公司。
云阳山多河谷多,立体气候显著,蜜源植物和粉源植物非常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是发展养蜂业的天然园林。“我们来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三峡库区的落后面貌,把养蜂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公司副总经理姚长兴如是说。在他看来,当地采用的传统养殖方法,蜂蜜产量少、质量低、品种差,不能形成产业,更不用说助推农民兄弟脱贫致富。
扶贫重在授人以渔。不同于只是收购蜂农的蜂蜜,夏晓华和他的团队,在对蜂农进行免费培训后,还向他们赠送蜂种蜂箱,并进行产品包销。“10年来,公司已经助推3000多养蜂贫困户有效脱贫。”姚长兴说,“一个蜂农,现在只要养10桶蜜蜂,他一年的收入就会有3万多元,这在我们山区基本上就算脱贫了。而蜂农的年收入普遍都在十几万元,不仅脱贫没问题,还过得很小康。”
在云阳,将产业发展与贫困人口脱贫紧密衔接起来的,还有养鹿镇的柑橘产业。“把柑橘卖了钱,高兴得我都不想吃饭了!”坐在自家的二层小楼里,年过六旬的养鹿镇同发村村民秦克云的兴奋溢于言表。去年靠种植柑橘,老秦两口子收入1.5万多元。这对之前种植红苕、水稻时最多每年挣2000元的老秦来说,绝对是一大笔钱。
小小柑橘带动大扶贫。在养鹿镇,像秦克云一样种植柑橘谋生的家庭,有5000多户。据养鹿镇经发办主任向玲玲介绍,当地围绕发展优质柑橘为产业,出台了系列的扶持政策,从早期的引导种植,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销售指导,都加大了投入力度,使种植户能够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在销售方面,我们采取了一个创新的举措。我们把各地的客商召集到一起,采取竞价的方式,由专业合作社牵头、让社员代表来共同决定把柑橘卖给哪位客商。”向玲玲说。养鹿镇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当地柑橘种植达2.38万亩,2017年上半年产量突破7000吨,产值近3000万元,果农种植柑橘每户增收在5000元左右。依靠柑橘产业,433户的1534人成功减贫,老百姓的稳定增收问题得以解决。
“种十多亩柑橘,等于再养个儿子。现在我的吃、穿、用,都靠我的‘柑’儿子!”老秦的一句话,引得现场一阵大笑。
在柑橘等农业特色产业取得一定成效后,云阳又立足于“3+2+X”的重点产业体系,紧紧围绕柑橘、牛羊(畜禽)、中药材、粮油、蔬菜(食用菌)、调味品、生态渔等7条特色产业链条,推出“天生云阳”这一区域公共品牌。由县背书,并与保险公司合作,建立质量保险体系,履行“天生云阳不卖假货”的承诺。其中,“三峡白蜜”“云阳晚橙”都是“天生云阳”下的知名子品牌。
6月8日下午,云阳水口镇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枣子村村主任成正紧盯电脑屏幕,处理来自各地的淘宝店订单。在他身后,则是两个摆满的货架。
“这边是普通农户或贫困户的农特产品,有手工做的,送过来时都是散装。我们在电商站进行统一包装,便于网上销售。”镇经发办主任梅向记者介绍,“这边是镇域企业和‘天生云阳’区域公共品牌的农特产品。”1个土鸡蛋卖到1.8元、1斤红苕粉卖到6元,1只土鸭卖出100元……走进电商站隔壁的农特产品集配站,墙上的《农特产品收购价格一览表》映入眼帘。成说,他们把农特产品收购起来进行包装后,先储存在这里,有订单就可以直接发货。对一般农户的产品实行代卖,遇到贫困户则先行垫付。“水口镇在网上开设的淘宝店,今年1到5月份,已经帮贫困户完成600多单土特产品的销售,订单金额有四五万元。平均每户增收上千元。”成说。据了解,今年1到5月,依托全镇的电商站点,水口镇共销售农特产品5964次,销售额34.69万元,其中销售贫困户农特产品2087次,价值13.5万元。
由打头阵,引导农产品、农户上线的电商快车,要想跑得快驶得远,就得走“公司+农户”的企业化之。2016年,水口镇指导连年发面业、群坤农业等5家农业企业开设网上商店,线上销售产品,促进企业增产增收。其中,群坤农业以开通养鸡场网上实时直播提高顾客信任度,去年共创下销售10万枚土鸡蛋的佳绩。
从景区到全域 “中国旅游日”须让体会幸福这正如今年旅游日的主题——“旅游让生活更幸福”一样,旅游日不再是冷冰冰的一个符号,而是逐渐走近了普通的生活。【详细】
“一带一”催热沿线人文互通 旅游外交成效显著业内人士表示,“一带一”不仅催热了出境游市场,对入境游也会有明显提振。一出旅游外交的大戏正渐入佳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