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新时代使命 打造优质资本市场
■本报评论员 董少鹏
今天,新中国迎来了70年诞辰,我们满怀激情庆祝这一伟大时刻。70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正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
我国资本市场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经过近29年不断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沪深两市上市企业达3700余家,新三板挂牌企业9245家。此外,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2万余家。债券市场、期货及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产品日益丰富,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目前有131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7.10万亿元,受托管理客户资产总额13.59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126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合计13.84万亿元。登记在册的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3.33万亿元。同时,个人投资者人数已达1.55亿。
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带来一系列重大变化:一是优化了融资结构,直接融资在全社会融资中的占比逐步提升。二是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了企业运行机制改革。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资本市场功不可没。三是推动了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改革。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通过上市实现资本扩张,完善治理,增强了抵御风险能力,提高了经营水平。在此基础上,金融协同监管也更加有效。四是开辟了各类主体财富管理的途径。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专业投资者和普通居民提供了市场化财富管理平台。各类投资者可以借此分享国民经济发展的成果,管理风险和平衡收益。五是拓宽了人们参与经济活动和治理的渠道。资本市场的各个参与者,以不同的身份角色,在监督上市公司经营、参与上市公司事务,监督证券机构运作、促进其提升服务质量,介入法律规则制定、推动三公原则落实、促进资本文化形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公众利益。这些变化对于建设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具有弥足珍贵的意义。
虽然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初步建立起了多层次市场体系,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比较健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规模均跻身世界前列,但总体来看,市场发展还不成熟,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机制性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资本市场要适应新时代要求,以更加有为的姿态,蹄疾步稳加快改革,跟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为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资本市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这两段论述都坚持问题导向,都是着眼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基础性、体制机制性矛盾;前一段强调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后一段强调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枢纽性、引领性功能,进一步指明了深化改革的目标方向。我们要认真遵循,切实推进落实。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一起努力,科创板已经正式开市运行。要发挥好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进一步落实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此带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要采取综合有力的措施,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和能力,倡导和激励理性投资、长期投资行为。在用足现有体制资源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增加司法供给,补上治理短板,显著提升违法违规成本。要牢牢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原则,充分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新时代的中国资本市场,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积极作用,同时实现自身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走出一条既遵循成熟市场惯例、又符合我国发展阶段特征的资本市场发展之路。
- 标签: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