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劣势也能为发展优势——专家分析今年贵州干旱利与弊
金黔在线讯(实习记者 陈李育)今年贵州旱灾给各地群活、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结合2011年的特情,我们能从旱灾里总结出哪些经验呢?针对这一问题,贵州省气象局专家表示:干旱是把双刃剑,如果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劣势也能为发展优势。
“要讨论干旱利弊,首先得全面认知干旱的定义。”专家提出,干旱时长期缺水的自然现象,是一种自然灾害。
据统计,在贵州主要自然灾害影响面积中,干旱影响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0%以上,已成为贵州自然灾害中发生面积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也并不纯粹是坏事,也具有两面性。”专家表示,面对干旱,我们不仅要看到干旱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也应该看到干旱所带来的正面影响。
“干旱虽然危害严重,但也为人类提供了学习总结的机会。例如,气象工作者会通过对干旱发生过程的研究,从中不断获得经验和教训,对今后的抗旱减灾起到关键作用。在干旱发生背景下,农业科技人员会选育抗旱作物,对农作子进行抗旱锻炼,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专家举了一个例子:“贵州多年来就在发展旱地农业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节水抗旱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技,例如在引进以色列高效旱作农业滴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贵州降水充沛但分布不均及蓄水困难的特点,依靠科技创新建立了喀斯特岩溶地区农业抗旱新技术。”
既然干旱具有两面性,那是否可以趋利避害,在干旱中开发新产业呢?专家表示,只要因地制宜,干旱气候同样可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只要遵循自然规律,积极探产和经营的新子,干旱少雨这种劣势很可能就会变成一种独特优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在全国干旱少雨地区,已经有不少的“干旱产业”:银川利用干旱“荒凉”,建立影视城,发展影视文化产业;甘肃陇西利用干旱的气候条件发展药材仓储业……只要规律,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适应,趋利避害并加以充分利用,也能取到一些出其不意的效果,培育起一系列强地富民的优势产业。
再把目光落地到贵州干旱上。我省干旱主要发生在盛夏季节,相对比较集中而短暂,而这段时间正是主要农作物如水稻、玉米的灌浆成熟期,适当的高温干旱有利于农作物品质的提高。专家为贵州干旱开了第一道处方,因地制宜发展抗旱农业品种是干旱气候带来的独特优势。
同时,干旱还带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干旱促进了兴修水利;在社会活动上,干旱增强了群众节约用水和意识;在层面上,干旱激励起人民群众的斗志,灾害恰恰成为激励当地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力量。
最后,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要科学认识干旱,这不仅能增强我们的抗旱防灾能力,而且还可以合理利用干旱资源,协调与自然的关系,将干旱这种自然劣势为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