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艺术的丰碑
刘文西 资料图片
【追思】
“今天下午1时50分,刘文西老人去世了。”
7月7日下午,记者收到朋友发来的信息。
大年正月初四,记者还如约采访他呢。那时,老人尽管行动不便,但思维敏捷,每天还在坚持画画。
倏然,一股悲情涌上心头,记者呆坐在座椅上,陷入了对老人的追思中。
三秦大地的人们以各种形式表达对一位艺术家的真诚热爱。
“他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人民艺术家画人民,人民爱人民艺术家。”
“他是一座丰碑,是人民的丰碑、艺术的丰碑。”
刘文西一生不忘初心,始终坚定地跟共产党走。还是在17岁时,当他第一次看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他就坚定了自己一生的艺术信仰。就是从那时起,那本皱皱巴巴的小册子,从此终其一生地被他保存着、收藏着。熟悉他的人都理解他,他收藏的何止是一本小书,他收藏是一种信仰,一种忠诚,一种雷打不动的坚守。
1957年,大学还未毕业的刘文西来到延安。在延安,充满好奇的刘文西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不断寻访,他被共产党人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深深地感染着、打动着,而这块黄土地上勤劳、勇敢、朴实、善良、赤诚的人民,也让他魂牵梦绕。
1958年以来,刘文西先后100多次深入陕北,走遍了陕北26个县的山川沟壑,20余次在陕北过大年。
在陕北,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真心真情同陕北人民相处,与老区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创作了大量陕北题材的作品。
刘文西常说:“我对西北的艰苦生活心存感激,我热爱这里的人民,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是我艺术创作的力量和源泉,也是我生命的依托。”
近10多年来,只要身体允许,刘文西几乎年年都要到陕北过大年、写生。每次来陕北,他都能叫得出许多老乡的名字,记得老乡家有几口人。老乡们见了他,更是兴奋地喊:“那个在钱上面画毛主席的画家又来了!”
在陕北采风,刘文西与随行的画家们每天总是从早晨8点左右乘车出发,在蜿蜒曲折、寒风凛冽的山路上颠簸几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而一到村子,他就带着采风团成员和乡亲们一起扭秧歌、打腰鼓、唱大戏,中午就在村里吃,晚上回到住处还要与大家交流一阵子才肯休息。
在长期的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刘文西获得了大量生动鲜活的创作素材,数十年来,他发表作品千余幅,出版个人作品集十余本,多次获国家级大奖,代表作《毛主席与牧羊人》《陕北人》《东方》《解放区的天》和巨幅系列长卷《黄土地的主人》等作品深受人民喜爱。
“刘文西是一座高峰,有着铁一般的信仰和追求。他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敬仰,就是因为他身上迸发出来的那种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对艺术和人民的爱!这种爱可以超越时空,穿透历史。”获悉刘文西去世的消息,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共德动情地说。
“文西先生终生献身于艺术,献身于西部,献身于人民和土地。他几十年如一日,以满腔的挚爱用艺术竭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文化学者肖云儒感到无限悲痛,“他是我们时代的一座艺术高峰。他描绘的延安时期和陕北父老乡亲的大量佳作,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重要篇章,他创建的黄土画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有影响的美术流派。作为新中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他哺育了几代美术人才,他的思想和艺术润泽了千千万万学子。”(张哲浩)
- 标签: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