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专业不等于好就业 志愿填报还得“私人定制”
“大学究竟有没有能力开设相关专业,在细分领域中又将选择哪些领域作为重点培养方向,这些方向真正就业前景如何,都是家长要研究、思考的问题。倘若只是听说该专业很火,很赚钱便跟风填报志愿,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高考结束后,填报何种专业便成了社会关心的话题。相较于传统工科专业,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在内的新工科专业在不少高校兴起,他们打出“高新科技”“未来趋势”等牌子,一度成为考生争相填报的“热门专业”。但有专家提醒,热门专业也可能存在冷门就业现象。
人工智能毫无疑问是下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动力源,人们普遍认为,在5G技术与万物互联时代,人工智能必将创造炙手可热的岗位——各大公司开出高昂薪水争夺相关领域人才就是明证,大数据、物联网等专业亦如是。
在这种背景下,热门专业可能就业遇冷也是诚实的言论。热门专业不等于好就业,也不等于一帆风顺。未来究竟如何发展总难以预测,一时跟风,将自己陷入尴尬境地的先例也殷鉴未远。且看这道题:21世纪是哪个专业的世纪?曾经激动人心的口号,如今沦为一个梗,流传在某些专业毕业生口中,令人唏嘘。
再者,高校开设热门专业,课程究竟如何设置?教学水准怎样保障?任课教师是否对行业有着深入透彻的了解,都影响着学生未来就业情况。
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本身是典型的交叉型学科,并没有具体、统一的概念或指向。从底层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到语言识别、深度学习等内容,其外延几乎涵盖了大部分学科。如果笼统地开设人工智能专业,难免名不副实。
另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对学生自身素质也有要求。比如两者都需要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如果学生对于数学兴趣不大,主动学习意愿不强,学起来必然非常吃力。
大学究竟有没有能力开设相关专业,在细分领域中又将选择哪些领域作为重点培养方向,这些方向真正就业前景如何,都是家长要研究、思考的问题。倘若只是听说该专业很火,很赚钱便跟风填报志愿,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因此,跟风热门专业其实没有必要。对学校来说,精心选择师资力量,设置合理课程,引导学生掌握细分领域知识,将理论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才能够保障毕业生就业,为自己赢得口碑。对于普通学生而言,选择专业固然要分清冷门、热门,考虑未来就业形势,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从自身兴趣出发,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特点,综合选择未来专业。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专业人才缺口非常大。2018年7月国家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确定28所学校为“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试点学校,我们也期待这些学校能利用自身资源,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作为榜样,吸引更多学子投身相关领域。如此既解决了就业问题,也能够满足新型行业对人才的渴求。
- 标签: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