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生活  网事

曲道奎:无创新不成长

  在全球最大的中转枢纽港——新加坡港,一位“灵活的巨人”顶着烈日在港口往来穿梭,各类集装箱被它搬运到指定点位,灵敏的感应系统让它的“身段”更加灵活。

  经历了世界第二大港口运营商、PSA新加坡港务集团根据全球顶级管理标准的严苛考核,它的“主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机器人),日前正式获得PSA新加坡港务集团港口AGV批量采购订单的投标资格,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室外重载移动机器人正式步入国际市场。

  “灵活的巨人”、新松移动重载机器人远在海外承载重任,国内也有个担重任的“家长”——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组长、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他不但挑起我国机器人技术创新的重担,更担起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任。

  “19年前,公司刚刚成立之时,新松还是一个典型的‘三无’企业,无固定产品、无客户资源、无办公生产场所,仅有的资产就是我们20多个人的大脑。”从事机器人研究30多年的曲道奎回首新松机器人发展之路时,毫不讳言创业时的尴尬。

  起步时异常艰难,但“产业报国、科技报国”的信念却很坚定。2000年4月,曲道奎从我国机器人摇篮、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大院走出来,与所里20多名科研人员发起成立新松公司,一脚踏进机器人产业这片“无人区”,书写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史。

  19年间,从孕育孵化到脱胎换骨,新松机器人历经市场摔打磨炼,在与国外老牌企业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壮大,在机器人世界烙下“中国印”,引领我国机器人行业迈向高端,成为全球品类最多的机器人企业。

  1982年,我国首台工业机器人样机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诞生。这是一台用计算机实现点位控制和速度轨迹控制的示教再现机器人,按现在的标准,它只能说是机器人的“胚胎”。

  如何把“胚胎”孕育为真正的“人”,让它到装备制造业、无人工厂、有毒有害行业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呢?曲道奎从老师蒋新松院士手里接过这个“接力棒”。

  1992年,曲道奎前往德国萨尔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机器人仿真研究。“德国机器人产业起步晚但发展很快,以库卡为代表的工业机器人占据了全球领先地位,被广泛装配在传统产业中,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并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那时我国的机器人技术尚在摸索阶段。”

  德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也让他从中找到我国机器人产业化的方向和路径。

  创新是基因,技术是根本。“初创人员都是从中科院走出来的,创新无疑是新松骨子里一脉相承的基因。”谈及新松缘何能够持续创新时,曲道奎提到了它的“基因”和“血脉”:从它出生之日起,走的一定是创新的路子。

  短短十几年,新松机器人顺势崛起,从“三无”企业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等五大系列百余类产品和多家控股子公司的上市企业,创造出机器人行业的百余项第一。

  “活着干,死了算!这是蒋新松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让我国工业尽快进入机器人时代,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机器人研发中,最后倒在工作岗位上,也把敢为天下先和敢闯敢拼的奋斗精神留给我们。”

  蒋新松院士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曲道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企业注册时用了老师的名字,就是为了激励自已要创新前行。”

  千里归来仍少年。“历经奋斗与成功,新松更应居安思危、迎面挑战,而未来才真正是新松人面临的大考。”面对新松的发展,他坦言自己的“不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稍一松劲就可能全军覆没。

  无创新不成长。在新松4000多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达75%以上,并在全球设有8个研发中心,呈现出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发展格局。至今,曲道奎仍坚持带着博士生一起做研发。

  “只有秉持创新和奋斗精神,新松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超越。”面对机器人产业智能化、轻量化、柔性化和高效化的发展方向,曲道奎认为,新松不但要成为我国机器人行业的引领者,更要成为能够把握这个行业发展方向的引领者。

  对此,曲道奎信心满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