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生活  网事

奔驰vito陕北高原 撂荒地里“能人引领创业”生化危机2快播

  “原来山里的道路都是我们基地自己修的,但基地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如今县财政每年投入上千万创业专项资金,补齐创业企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短板’。”李长明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时至3月末,北京等地的桃花、白玉兰等正在怒放。而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腹地,榆林市子洲县时时飘着雪花。

  坐车沿水泥路蜿蜒而上,路两侧是坡度超过60度的山坡,李长明投资建设的万亩核桃基地正位于这些陡坡上。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在一座座山头开垦出层层错落有致的梯田,栽下成片的核桃树。

  李长明的万亩核桃基地涉及淮宁湾镇麻塔村及周边5个村806户村民。通过多年的科学化经营,这片核桃基地越来越受到当地村民的欢迎。

  现在已经成为子洲县现代山区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领头雁”。不仅带动周边的村民的富足,而且还得到了县里的支持。按照子洲县的规划,到2020年,计划核桃面积发展到35万亩,产量达2.3万吨左右。

  专家帮扶 “老司机”转行栽核桃

  李长明也曾是外出经商大军中的一员,通过销售酒等生意,赚到了钱。2011年,李长明回到了麻塔村,发现家乡贫困如昔。李长明在山西汾阳做生意时,看到当地农民每亩核桃产值上万元,而子洲没有工业,建设生态农业有天然优势,于是萌生了在家乡栽植核桃的想法。

  子洲是典型的山区县,生产效益低,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全县半数以上的山坡地撂荒。

  陕北有种红枣、苹果的传统,但麻塔、沙河、九沟等村子多是坡地,果子收获时,容易滚下山坡摔烂。“核桃有坚硬的外壳,外壳外面还有一层青皮,收获果实较方便。”李长明说。

  子洲天气寒冷、干旱,是否适合核桃生长?于是,李长明多次到陕西黄龙、宜君及山西吕梁等市县实地考察核桃发展情况,邀请山西吕梁核桃研究所、陕西渭北核桃研究所等专家来淮宁湾镇考察。

  “当时山里没有路,专家是沿着沟壑爬上去的。”李长明说,通过对当地气候、土壤等情况的反复论证和测量,得出结论:子洲县虽有晚霜和干旱两个因素的威胁,但只要进行人为干预,种植核桃是可行的。专家的结论坚定了李长明的想法,他把常年撂荒的山地和耕地承包下来,在干硬圪梁上一点点凿出万亩核桃示范基地。

  “专家测土发现,当地土壤中不缺氮,但缺少磷、钾,我们就精准施肥;果树生长需要500多毫米的降水,但当地年平均降雨量400多毫米,我们就发展旱作节水技术,精准浇水。”李长明说。

  为科学管理,核桃基地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吕梁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等达成长期技术指导合作协议,对核桃树种植、病虫害防治、剪枝等科学管理实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李长明专门注册了种植养殖农民合作社,以公司形式高效化运作基地。在实际生产中,合作社在核桃幼树期适当间种矮秆作物,同时加大了基地的生畜养殖,构建“核桃—绿肥—饲料作物—生态养殖—核桃”为一体的果畜结合山区林业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已完成长明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8000多亩核桃园、5000亩的生态林建设;示范园先后建设、开通环山主干道36公里、生产道路建设20公里,建成办公场所、加工基地,通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总额达5000多万元。

  让李长明欣慰的是,其他农户看到种植核桃的效益,纷纷仿效,已辐射带动周边建设核桃园16多万亩。李长明不但为之提供种苗,而且给他们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指导。

  集约化种植 留守老人转身产业工人

  在麻塔等村子里,路上行人寥寥。偶尔遇见几个,基本都是上了岁数的。李长明说,基地里种树、灌溉、锄草、施肥等管护工作都是由这些50—70岁的留守老人完成的。留守老人出去打工年龄大没有人要, 在家种地收入很低。如今,老人把自家地租给基地,每亩每年拿到50元租金,再加上自己在基地工作,顺便养牛、羊、猪等,每人每年纯收入约3万多元。

  “锄草、灌溉和养羊等农活都是老人们干习惯的,但他们毕竟年纪大了,今年能干活,说不定明年就干不了了。他们的孩子们都在外地打工,今后的生活该怎么办?”李长明说,2014年,他成立了子洲县长明生态幸福院,作为依附于万亩有机核桃示范园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幸福院里长期住着60多人。院里的老人们在基地劳动,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宿舍水、电、暖齐全;一日三餐食用的都是示范园自己种的绿色无公害健康食品。“更重要的是,哪位老人身体有什么不舒服了,幸福院负责第一时间找医生,第一时间派人看护;春节、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时,院里组织观赏戏曲、陕北说书等,做到‘老有所做、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核桃树四年挂果,七年丰产。李长明说,去年核桃销售收入约180万,预计今年将达300万元。到丰产期后,按平均每亩33株、每株8公斤计算,万亩地可年产核桃260万公斤。按每公斤15元计算,可实现年产值3900万元,年盈利2100万元,户均分红1.05万元。也就是说,随着丰产期的到来,租地农户将会有更高收益,村子里的老人们生活也将会更美好。

  土地流转20年 圆一个绿色生态致富梦

  “近年来,新疆等地大规模种植核桃,核桃产业的竞争更为激烈。但是很多地方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树冠大、产量高,但核桃的口感欠佳。我们使用的是有机肥,以质量和口感取胜。”李长明说,除了坚持有机生态,他还做长产业链,与科研院所合作,采用最新技术开发各种核桃产品,核桃仁、核桃油等系列产品均已上市。

  李长明把这些年挣的钱全部都投资在核桃基地上了。为了基地建设,他还卖掉了榆林苏庄则和开发区的房产,贷了很多款。不过,李长明说自己之所以如此坚定地下定决心回家乡创业,还与子洲的创业大环境有关。

  与自己邻县、陕北其他县域相比,子洲没有什么叫得响的支柱性产业,没有煤碳、石油,没有成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于是,子洲县在2014年提出了全民创业的战略举措,并把全民创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抓手,出台了系列配套扶持、服务措施,鼓励“草根创业”“能人引领创业”“精英返乡创业”,子洲县被陕西省确定为全省“创业基地县”。

  正是在县里支持下,李长明的核桃基地与农户们顺利地签下通过租期20年的土地流转合同。李长明说,在收核桃等时候需要大量用工,光是基地的人手无法满足,周边其他村子的人可以骑着摩托车来基地上工。“换了以前,村村间没有大路,或者路况很差,没人愿意来,这些果子可能就要烂在山沟里了。”

  据不完全统计,子洲县这几年来总共有400多名企业家返乡创业,投入资本10亿元以上,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000多个。截至2016年10月,子洲共流转土地21万多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1.3%,有机核桃、山地苹果、半野生黄芪等正逐渐成为子洲的新名片。

  据子洲县规划,到2020年,计划核桃面积发展到35万亩,产量达2.3万吨左右。李长明说,他的小目标是核桃基地面积能达到2万亩。他决心要把家乡的核桃产业做好,和乡亲们一起做好这个绿色梦、生态梦、致富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