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培根铸魂的作用
作者:彭菊花(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里的“根”是精神之根,这里的“魂”是精神之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本质上是精神生产,最根本的任务就在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开展这种培根铸魂的精神生产呢?笔者以为需要着重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是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就是追求真理、把握规律,并将真理和规律用于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过程。当今世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最科学最彻底最伟大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引领我们始终立于时代前列,立于思想和精神的制高点。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展现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界首要的政治任务,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做好培根铸魂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体。回应人民关切、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衡量哲学社会科学价值的标准所在。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理论研究、社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做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学问,及时把握和反映群众心声,努力做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的灵魂工程师。当前要特别重视改进文风。理论要掌握群众,首先要能让群众看得懂、听得进。理论文章当然要有学理支撑,要用学术话语,但如果让群众无法理解,理论便没有生命力、影响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善于用生动的表达方式、鲜活的群众语言,阐明深邃的思想,揭示深刻的道理。
重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哲学社会科学要培根铸魂,应该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致力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重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对于我国的教育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以文化人的工作贯穿到学校教育、国民教育、党员干部教育等各个方面,渗透到城乡人民的生活实践中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应有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更应该有发达的精神文明、良好的道德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一方面,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发挥精神家园守望者、社会价值风向标、道德航船压舱石作用,将道德的力量体现到理论研究、学术创新、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全过程;另一方面,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维护者、示范者,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以德促行、知行合一,以深厚的学识涵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以实际行动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在规律和动力源泉。哲学社会科学要培根铸魂,当然不能脱离时代、脱离社会、脱离实践、脱离群众。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为培根铸魂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深入到人民群众火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去,探寻精神动力之源,化解精神思想之困,传承精神文化之脉,在实践中构筑起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家园。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9日
- 标签: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