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海南生活  楼市

广东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五年培养超百万技能人才

  在东莞市技师学院,22岁的重庆小伙子何坤林正认真上着德语课。今年9月,他和15级机电一体化中德班的几位同学,就要前往德国戴姆勒公司旗下梅赛德斯·奔驰工作了。“我爸妈在东莞打工,带我过来学门手艺。现在我已经通过了戴姆勒的面试,入职后工资有2500欧元呢。”何坤林说。

  像何坤林这样举家从外省来粤发展的例子还有很多。近年来,广东狠抓“促进就业九条”落地,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和奖励支持措施。

  特别是在技工教育方面,广东已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在校生人数、高技能人才年培养量、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和世界技能大赛获奖牌人数、获全国教学成果一等奖数量等多项主要指标居全国第一,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誉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赋能年轻人??五年培养技能人才超百万

  走进南园村,汽车、摩托、行人穿行来往。每天早上8时,“90后”四川小伙吴林燃徒步穿过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这条村子,搭车二十分钟,就能到达南山科技园上班。“刚毕业时工资才一两千,来广东闯荡没几年,涨到一两万了。”他说。

  “我大学刚毕业那会没什么技能,工资低。爸妈在广东,加上这边产业发达,我就过来了。”吴林燃有些腼腆地推了推眼镜,说:“这里有很多IT技能职业培训班,计算机编程、开发软件等学9个月,出来就能用,刚毕业工资就有六七千。”

  “现在这份工做了快四年,工资差不多两万,跟原先比翻了十倍不止,五险一金公司帮缴,工作时间也比较弹性。”吴林燃说,小三岁的弟弟吴忠卫也来了广东。同样经过职业培训,找到了一份金融科技公司数据分析师的工作。“在广东这几年对我影响很大,以后做什么都靠这几年学的东西打基础。”“我女朋友他们家也从四川过来,做机械生意,比较稳定。”吴忠卫说。

  通过职业教育为年轻人赋能,是广东留住他们的原因。不仅为毕业后有需要的人提供接受再教育的丰富机会,广东还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来培养技能人才超百万。目前,全省技工院校156所,在校生54.3万人,约占全国的1/6;高级工班以上在校生27.6万人,占全省在校生总量的50.95%,高技能人才培养比例和规模逐年提升。

  去年底,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就业九条”,提出近40项务实管用政策措施。将技能提升补贴、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33个项目“提标扩面”,多渠道预算安排各类补助补贴资金约200亿元。

  就业在广东??“只要技术娴熟手艺好,不愁没工开”

  吴林燃父母工作的厂房,就在他上班的必经之路上。二楼车间,父亲吴仁明和母亲黄正芳相向而坐,熟练操作着缝纫机。“广东政策好,机会也多。”吴仁明说。

  吴仁明带记者走进室内,只见走廊两边每扇门后,各式布料成堆放置,一排排缝纫机声响此起彼伏,样衣成衣挂满衣架。在约三百平方米的车间里,熨烫、打版、缝纫、剪线头……各工种忙中有序、来去穿行。一旁的黄正芳笑笑说:“以前也干过几家,发现这家生意比较好,一干就是五六年。”她指着几条连衣裙说:“款式设计比较时髦,加上我们做得比较精细些,剪裁好线头少,客户拿货过去卖得好,就总有加单。”

  角落里,古稀老人乔数田戴着眼镜,正拿着熨斗细致地烫平白色的布料。“来广东29年了,变化可大了。”他的女儿女婿,正是这里的老板。“有加单嘛,他们去进布料了。”

  同样来自四川广安的他1990年南下广东,如今全家人都留在了这里。“收入逐年在涨,希望能有更多好政策,让我们有更多的幸福感,在广东安居乐业。”乔数田说。

  今年初,广东大力开展春风行动和南粤春暖系列活动,夫妻俩就从中获益。“不仅有全国第一趟跨省返岗专列免费带我们回广东,火车上还有对接会帮着找工作。”吴仁明说。截至5月底,全省南粤春暖、春风行动累计举办专场招聘活动2500场次,促进约45万省内外劳动者达成就业意向。

  找到新舞台??让年轻人靠技能成才

  广东不仅吸引着人们在这里扎根、筑梦,更为优秀人才打开发展的新空间,让人们在这里找到梦想的舞台。

  “得知我要去德国,爸妈很支持,让我好好学习那边的工匠文化和先进技艺。”很快,何坤林就要从东莞市技师学院毕业,现在的他正努力完成700课时的德语训练,以便更好适应9月即将开始的新角色——戴姆勒旗下奔驰公司的一名工程师。

  “一周七天不休息,要赶紧学好语言。”即将离家外出打拼,年纪轻轻的何坤林显得稳重而有主见。“我以前不自信,学习成绩不好。到东莞市技师学院学习后,我慢慢找到了自信。”他说,学校条件好、机器更新快,老师辅导耐心,能负责一些实践性很强的项目。今年通过了戴姆勒集团的几轮选拔,如愿拿到赴德名额。

  上大学不是唯一的成才路。在广东,很多孩子有选择技能成才的机会。近年来,广东各地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助力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校企合作是我省技工教育最基本的办学制度。我省首创校企双制办学模式,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从招生、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师培养到考核评价均由校企共商完成。”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说。

  在东莞市技师学院,记者看到,教学楼走廊左边是半开放式教学场所,右边就是一家企业。“这是我们建设的16个‘学习型工厂’其中一个,引进真实的企业作为支撑。学生学的知识技能,可以直接到对面通过真实的实践检验是不是合格,让培训与企业无缝对接、与就业无缝连接。”该学院院长刘海光说。

  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技工院校毕业生总数16.14万人,实现就业人数15.91万人,就业率高达98.57%。

  ■蹲点手记

  就业“稳”在哪?

  在踏板上、在笔记里、在代码中

  “以前总被家长拿‘别人家的孩子’教育,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何坤林说,不少亲戚朋友都以他为榜样教育小孩,成才不只有一条路,掌握技能一样可以。

  这位“95后”道出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声。不少人动手能力强、喜欢钻研探索、擅长机械等实操门类,得益于广东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大力支持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他们成长为技术专家、企业高管、世界冠军,开辟出多样化成才之路。

  而其中很多人,是举家来到广东寻找更好的机遇和生活。今年我省企业用工保持总体平稳,在我们的走访中,第一代“40后”、第二代“60后”、第三代“90后”都在这里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

  就业的“稳”,正是在吴仁明夫妇飞快奔跑的缝纫机踏板上,在吴林燃兄弟每天编写的代码中,在乔数田女儿女婿不断买进的布料中,在何坤林一周七天的德语课笔记里。

  而我省作为“落实鼓励和支持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工作力度大,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及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等任务完成较好的地方”,日前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并获得2019年中央财政倾斜和支持。未来,广东将继续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专家点评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

  用足用好用活资源 引导更加灵活就业

  “长期以来,广东吸引了大量的异地务工人员在粤就业。近年来广东加大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力度,对稳定就业、留住人才并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有着长远意义。”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指出,广东正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速,要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就需要更多具备专业技术技能的劳动力。

  “过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阶段,许多务工人员学历较低,且往往缺乏系统的职业教育培训,只能边干边学。在这种模式下,劳动力的技能很难积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流动率很高。”王广州分析,如今劳动力市场面临的主要是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只有切实提升劳动力的素质与技能水平,才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就业也就‘稳’住了。与此同时,长期在一个领域扎实钻研奋斗,技能人才可以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这也与我们所提倡的‘工匠精神’相呼应。”

  在王广州看来,广东对各种层次人才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创新、创业资源的积累以及高度包容的制度环境。他建议,接下来广东要用足用好用活中央财政给予的资金倾斜与支持政策,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引导更加灵活的就业方式;同时加强研究与前瞻性规划,通过加快产业升级、推动创新产业发展拉动就业创业。

  采写: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肖文舸 黄叙浩 实习生 马青 发自东莞、深圳

  摄影: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陈铠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