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电视问政就要有"火药味"
近年来,电视问政节目比较火,像广东广播电视台的《民声热线》、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的《党风政风热线》、武汉广播电视台的《电视问政》等,在全国都有比较大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堪称各地开展舆论监督的利器,直接推动了一些民生难题的有效解决。
电视问政的节目形式,在中国并不新鲜,已有10多年的历史。通过媒体的暗访调查曝光问题,现场质询政府有关负责人,进而推动问题的妥善解决,电视问政搭建起了一座政府与群众有效沟通的桥梁,对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转变作风效果明显。最近几年,许多地方更是结合一些重要主题开展电视问政,比如聚焦营商环境建设、机关作风整顿以及眼下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个别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履职尽责不到位的情况摆在台上,让一些懒作为、慢作为、不作为干部受到处分。就像几年前,曾有一个县的环保局因电视问政,整个领导班子被集体免职。
问政节目的精髓是找问题、促解决。换句话说,这类节目应该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题,而不能是表扬与自我表扬。否则,问政节目只会沦为一种形式,成为一些官员的秀场。可以说,但凡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电视问政节目,都不是和风细雨式的一问一答,而是充满“火药味”的针锋相对。一些官员参加问政节目会感到紧张,会出“好几身汗”,甚至被问得面红耳赤、理屈词穷,就是因为节目不留情面,问出了辣味,道出了实情,而说空话套话、做官样文章的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这是问政的本义,也是节目赢得老百姓信赖的根本。当前,传统媒体下滑趋势比较明显,但一些问政节目不衰反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节目内容真实、具体、贴近生活,有互动、有交锋、有“火药味”,老百姓爱看。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电视问政就要有“火药味”,同时官员也要有听逆耳忠言的雅量和涵养。问政节目是奔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的,是为了改进完善、实现“更好”,而不是让政府难堪、让官员出丑。从很大程度上说,问政节目要实现好的效果,也离不开政府和官员的宽容和支持。齐齐哈尔市市长以及5位副市长、34家市级职能部门和服务窗口单位、市所辖7区9县(市)政府主要领导都欣然参加《党风政风热线》被问政,上线《民声热线》的广东省社保局局长主动表示要将当期节目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学习内容,这不仅证明了这些问政节目在当地的重要影响力,也代表着被问政的一方对节目的认可和支持。而有些地方问政节目不温不火,直接原因就是地方官员施加压力,“有领导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不满,说你问得也太尖锐了吧”。
相较以往,新一轮的电视问政节目播出的渠道更多、问政领导的级别更高、现场矛盾也更激烈、受到的关注也更多。作为舆论监督、联系群众的一种有效方式,电视问政节目应该多多益善,而在发展过程中也要多加创新,避免问政议题的同质化、节目形态的统一化。但不管怎样创新改变,有两点必须坚守:一是保持批判精神,敢于揭丑,敢于“开火”,敢于碰硬;二是实事求是,客观理性,不人为制造冲突,避免节目娱乐化。
- 标签: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