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银发劝导队”成立7年不服老 队员平均年龄逾七旬
什刹海“银发劝导队”轮班盯排污餐馆
什刹海环湖文明劝导队成立7年,队员平均年龄超70;每个工作日巡逻6小时,帮助游客、劝阻不文明行为
10月9日,什刹海银锭桥,什刹海环湖文明劝导队队长吴英杰(右)正在给游客指路。
10月9日,什刹海银锭桥,什刹海环湖文明劝导队副队长肖学海(右)正帮游客拍照。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满头白发的吴英杰戴着黄色袖标,推着二八式老款自行车,在什刹海一带走街串巷。帮助游客找路、劝阻不文明行为,化解矛盾、维护秩序……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
这是吴英杰的日常,也是什刹海环湖文明劝导队队员们的日常。
算上吴英杰,劝导队目前有11名队员,平均年龄超过70岁。队员们分为两组,每个工作日都到景区内巡逻6小时。
这些年,吴英杰和队员们巡湖穿坏的鞋平均每人有两三双,磨破的袜子、护膝更是数不清。
吴英杰作为队长总结说:“大家都是社区里的热心人,喜欢管闲事。”
“银发劝导队”平均年龄超70
什刹海是北京热门景区,恭王府、银锭桥、荷花市场等景点更是一年四季游人如织。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网显示,2019年中秋节,什刹海是北京接待游客数量最大的景区。
2012年7月2日,什刹海环湖文明劝导队成立,至今已经有7年多的时间。七年中,先后有15人加入劝导队。据了解。在此期间,有队员家中有情况,需要照顾老人或者自己身体状况不允许,就退出了。同时,也有想要参加劝导的老人成为了新成员。
现在劝导队有11名队员,平均年龄超过70岁,年龄最大的队员74岁,最小也60岁了。用队员肖学海的话说,“都是附近热心肠的老人”。
10月9日上午,记者见到吴英杰时,他已佩戴好黄色袖标,正推着二八式老款自行车,准备一路串胡同到恭王府门前去看看。“恭王府门前游人最多,一般都是旅游团会去。我过去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说,推着自行车走,等到走累了,可以骑车在景区继续转。
吴英杰说:“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在什刹海周边巡查值班,劝阻不文明行为,化解矛盾,维护秩序等等。对发现劝阻无效的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就向有关部门上报。”
游客迷路 导游求助“活地图”
什刹海一带景点多,胡同多,游客经常迷路。这时候,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劝导队队员们就成了“活地图”。
队员李凤琴告诉记者,在巡逻中最常遇到的情况就是旅游团内的游客迷路,找不到队伍。“胡同曲曲弯弯,有的小胡同甚至没有名字,游客很难找到地方,我们会和导游联系,把人送到大巴车集中的5路车站。”
李凤琴说,在什刹海附近经常带团的导游都有队员们的电话。“一般团里有人走失,他们会直接给我们打电话求助。”她说,节假日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导游电话,帮忙寻找走失的游客。
“救急”也是队员们经常需要做的事情。队员沈艳儒回忆,2018年夏天,她和队员巡逻到恭王府大门口时,看到一群人正围成一圈,一个人焦急地拿着电话喊着什么。她赶紧过去查看,原来是一个南方旅游团的游客犯病倒地。导游打电话与120急救车联系。但因为导游的普通话不好,说了半天,急救车也没听明白地址。
“电话两边的人都焦急地喊,又都听不清对方说的是什么,真是急死人。我赶紧接过来电话,把位置告诉给急救车司机。”沈艳儒安排其他队员,到胡同口去接急救车。好在,急救车按照正确的地址及时赶到,将病人送至医院救治,脱离了危险。
沈艳儒说,什刹海小商小贩云集,个别小商贩搞一锤子买卖,坑顾客,遇到顾客被宰与商贩发生矛盾纠纷时,队员们也会挺身站出,以理服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紧盯倾倒污水餐馆一个月
在每天的巡逻中,队员们会格外关注什刹海附近的酒吧、餐厅,检查是否有人将脏水倒入湖中。
“我们什刹海人特别珍惜这片净水,不允许任何人污染它。”吴英杰说,他曾经在前海附近看到,一个打扫卫生间的环卫工人在湖里洗涮拖布,“我和另外一名队员看到后马上制止。但是环卫工人很不服气,说‘这么大的湖水,一块拖布脏不了。’我们苦口婆心地劝他,才住了手。”
吴英杰说,有的餐馆和酒吧图方便,在湖里洗洗涮涮:“我们曾经看到一个餐厅,偷往湖里倒脏水,湖面上漂的都是油渍。他们的清洁员还在湖里洗拖布。大家多次劝阻,但是效果并不好。”他说,每次员工看到劝导队员过来了,就不在湖里洗拖布,队员走过去了,他又在湖里洗。
为了能够盯死这家餐厅,吴英杰和队员们也想了办法。“他们对我们还是有所顾忌的,只要有人盯着,就不敢乱来。”于是,三名队员分成早午晚三班,连续一个月在这家餐厅靠近湖边的地方盯着,让这家餐厅没有机会和时间“作案”。
“餐馆的人和我们开玩笑,说我们‘闲的’,大热天在室外坐着,也没人给我们发工资。”吴英杰说,队员们就是“闲的”,有时间、有精力盯死那些不文明行为,“我们要是不较劲,那什刹海用不了多久就成臭水沟了。”
一个月后,餐厅的负责人找到队员们,承诺不再倾倒脏水,污染环境,并且愿意接受监督。
“热心肠”帮游商找到工作
队员肖学海告诉记者,有时在劝阻不文明行为的时候,大家会多想一些,比如对方是不是需要帮助。2018年夏天,她和队员在协助执法部门做劝解工作的时候,就遇到了需要帮助的“违法人员”。
当时,在恭王府景区前的马路上,有两个中年妇女带着两个看起来只有四五岁的孩子卖小商品。
“看到执法人员来了,俩女的连忙把小商品揣在怀里,一把抱起孩子,就往马路上跑,小商品掉了一地。她们就蹲在地上捡,看得我心惊胆战。这要是来个车,把她们撞了,可怎么好。”肖学海说,看到这样的情景,她觉得很心酸,“那么小的孩子,跟着妈妈四处漂泊,还要提心吊胆的,真是可怜。这个闲事我管定了。”
肖学海在一次巡逻中,又遇到了在景区摆摊的两人,就好言相劝:“我和她俩说,你们现在躲着执法人员摆摊,第一是犯法,第二不安全。孩子这么小,一逃跑,摔了孩子,挣再多的钱也白搭。”
“我怕她们和孩子生活有困难,就留下了她们的电话。”肖学海说,她始终觉得干游商不行,得有份工作,便托人打听到新街口附近的新华百货公司超市正在招工人,就给两人打了电话,让她们去面试。
最后,两人终于都去了超市工作。每天倒班,一个人看孩子一个人上班,日子也过得不错。“她们每次见到我,都向我道谢。我心里也挺高兴的。”
采访中,不少队员笑称自己是“管闲事”,沈艳儒说“我们队员都是管闲事的热心肠”。
推荐身边“追梦人”
邮箱:xjbgandong@126.com
热线:010-67106710
微博:发微博@新京报
新京报记者 张静雅
- 标签: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