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研发高超音速航天飞机 电视台披露计划
外媒称,中国正在研发一种高超音速飞行器,能够将驾驶员(甚至是乘客)带到太空边缘。
据每日邮报网站8月12日报道称,中国一家国有航空公司已经开始研制能够从跑道上起飞、将乘客带到近地轨道的飞行器了。
据称,中国的这一设计将比借助火箭升空、并在跑道上降落的美国航天局航天飞机更为高效。
中国宣称,其所打造的高超音速航天飞机可极大的降低太空旅行的开销。
《大众科学》杂志称,该飞行器可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之后超燃冲压发动机开始工作,将飞机高度提升至海平面以上100公里处。
这时,火箭助推器会提供额外的推动力,令其有足够的动力以逃离地球低层大气的控制。
中国一家电视台的节目中讨论了该航天飞机的相关计划,称航天飞机将于2030年前投入使用。
鉴于美国航天局的航天飞机计划自2011年便退役,中国这款航天飞机的横空出世会令其在太空竞赛中占尽先机。
就在中国宣布高超音速航天飞机的几周前,俄罗斯透露其正在研制一款高超音速飞行器,能够在2个小时内抵达全世界的任何角落。
一直以来,欧洲航天局都在资助革命性的协同式吸气火箭发动机的研究,装配该引擎的飞行器速度可达4000英里/小时(约为6500公里/小时)。
然而今年初,有报道称中国已经测试了一款速度可达7000英里/时(约为11000公里/小时)的高超音速飞行器。
据悉,安装在弹道导弹助推器上的名为DF-ZF的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在中国的五寨导弹测试中心发射升空。该飞行器旨在以高速将导弹发射至全球任意角落。
《大众科学》称,中国的新航天飞机将采用组合循环预冷发动机以及火箭发动机。
这与英国制造的Skylon高超音速飞行器所采用的方法类似。为达到高超音速飞行的目的,该飞行器使用了喷气发动机公司制造的引擎。
该航天飞机的项目工程师之一张勇(音译)称,这项技术将在未来3至5年内成熟,2030年前可发射全尺寸模型。
另一位来自中国民航科技学术研究院的工程师杨洋(音译)透露,航天飞机加速比太空运载火箭更平缓,因而可能会被用于发展太空旅游。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蓝色起源公司等企业正在竭力开发可重复利用的航天器,以降低飞至地球轨道的开销,而高超音速太空飞船甚至可将这一开销压得更低。
不过,中国的这一时间表未免有点过于雄心勃勃。在短时间内搞定这些高技术引擎的复杂技术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过如若中国真的做到了,那么它所带来的影响将会是相当巨大的。
这一革命性的飞行器不仅能够让普通大众离太空旅行更近一步,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还可将中国在近空的速度提高到其他防空系统都无法匹敌的程度。
中国研发极超音速航天飞机2030年用于太空旅游
美媒称,就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利用它的可回收火箭吸引眼球之际,中国宣布,它正在研发太空飞行中另一种重量级飞行器:极超音速航天飞机。
据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8月9日刊登题为《中国组合动力航天飞机可能重置21世纪太空竞赛》的报道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TC)将开始研发一种高技术的飞行器,这种飞行器比已经退休的航天飞机更高效,它使用多种动力,能从普通机场起飞,并直线飞入轨道。这种组合动力航天飞机的组合循环发动机将利用涡轮扇发动机或涡轮喷气发动机让飞行器从飞机跑道上水平起飞。一旦来到空中,就会转而使用冲压发动机。随着速度增加,又调整为超音速燃烧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在超音速燃烧冲压式喷气发动机阶段,该组合动力航天飞机将在“近太空”处进入极超音速飞行。“近太空”位于海平面以上20-100公里处。最后,该航天飞机将利用它的火箭发动机飞出“近太空”,进入轨道。
报道称,中国媒体报道说,CASTC的航天飞机可方便地重复使用,这会大大降低太空发射的成本。
CASTC的工程师张永说,中国将在今后3-5年掌握这种航天飞机的各项技术,该航天飞机将在2030年实现应用。
有趣的是,CASTC另一名工程师杨旸提到,这种航天飞机将让没有接受过培训的人员更容易地进入太空,因为同太空运载火箭相比,这种航天飞机的加速比较平缓,从而会降低宇航员在起飞过程中经受的身体劳损。这意味着,这种航天飞机的某个版本可以用于太空旅游。
报道称,以报道中的时间表掌握有关的复杂技术是一个极端雄心勃勃的目标。不过,实际上,中国在这一项目所需的很多关键技术方面已经是一个世界领导者。2015年,王振国教授因成功研发了一个超音速燃烧冲压式喷气发动机而获得中国航空学界最高奖——“冯如”奖。他的工作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超音速燃烧冲压式喷气发动机技术的国家。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极超音速风洞,它可以用来测试超音速燃烧冲压式喷气发动机,而无需在高海拔处进行成本高昂又非常危险的飞行测试。
报道称,中国已经拥有各种先进的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太空火箭。甚至中国在历史上处于弱势的涡轮发动机技术或许也不成问题。对CASTC来说,最大的挑战或许在于将所有相关部件整合成一个推进器包,并建造一个足够轻巧和牢固的机身,以经受住极超音速飞行和重返大气层带来的各种考验。
【相关阅读】中国“超音速”潜艇可在2小时内抵达美国家门口
近日,英国《每日邮报》网站发表题为《美国海军正研制“超音速潜艇”》的报道。报道称,由于水流阻力,在水中行动自如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而对体积庞大的潜艇来说,这个难题就更大了。不过,从美国海军得到资助的研究人员称,他们有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超空泡技术。目前,美方研究人员正采用超空泡技术开发一种新系统,新的想法参考了冷战时期苏联开发的技术。
根据加州理工学院发表的报告,采用超空泡技术的潜艇,水下巡航横穿大西洋一趟所需要的时间将缩短到一个小时以下,横穿太平洋大约只需要100分钟。英国媒体在报道中还指出,除了美国之外,中国也在积极研制“超音速”潜艇,如果研发成功,潜艇从上海到旧金山用时将不到两个小时。不仅英国媒体称中国正在研制超空泡潜艇,俄媒同样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报道称,中国在超空泡领域正投入相当多的资源,中国科研工作者正在从事神话般的项目。可见,中国研制超空泡潜艇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中美两国为何竞相研制超空泡潜艇?
目前现有的潜艇在水下航行时,由于艇体无法离开水面,使得水的摩擦阻力阻碍了潜艇水下速度的提高。而所谓的超空泡潜艇,就是当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将其包裹在一个气泡里以避免水流阻力引起的问题。当年苏联使用超空泡技术的“暴风”鱼雷的时速可达370公里以上,比其他任何常规鱼雷都要快得多。理论上,超空泡潜艇能达到声音在水下的传播速度,即时速5800公里左右。
超空泡潜艇除了速度较现役潜艇有质的提高外,其武器系统、动力系统、转向系统以及减震降噪等关键设备几乎都需要重新研制。可见,超空泡潜艇这种武器装备本身就是一场水下高技术的更新换代。中美两国不论哪一个国家率先研制出实用的超空泡潜艇,那么它将获得一整套最为先进的水下技术,这套技术奖对现有技术形成代差优势,而这种代差优势将是难以依靠数量优势来弥补的。
中国若成功研制超空泡潜艇将获得怎样的战略优势?
当下,随着东海、南海地区的局势日益紧张,中美两国已经开始了水下攻防战。而在这场攻防战中,由于技术条件的制约,美军的核潜艇无论是战斗力还是隐蔽性能,都比中国海军的核潜艇、常规潜艇有优势。这是一个现实而又略显残酷的事实,我们应该坦然接受。而如果中国海军按部就班的追赶美国,虽然差距会不断缩小,但若想完全超越却难上加难。所以,超空泡潜艇就成为了中国潜艇部队反超美国潜艇部队的关键所在。一旦中国成功研制超空泡潜艇,中国潜艇部队将首次在技术上超越美国同行,这将为遏制美国海军在中国周边的挑衅行动提供重要保障。
同时,对美国而言,一旦中国成功研制超空泡潜艇,太平洋这道天然的屏障将不复存在。中国海军的超空泡潜艇可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出现在美国周边任意的海域。到那时,哪怕一颗最普通的鱼雷,都能击沉几十公里外美国军港内的舰船;一颗巡航导弹,都能覆盖美国本土全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于美国的战略威慑能力将被无限放大,所以幽州司马认为中国目前正在积极研制超空泡潜艇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国核潜艇建造太快了印度慌乱直称追不上
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智库机构认为,中国的核潜艇已经具备巡弋的能力。美国国防部估计,中国目前拥有四艘可执行任务的晋级水下潜艇。印度媒体2月报道说,印度首艘核驱动潜艇“歼敌者”号已经可以执行任务,然而专家对此表示怀疑。目前,印军正努力追赶中国。
参考消息网6月9日报道:外媒称,为了实现海上统治要求,中国和印度都在推动核潜艇发展。
瑞士《新苏黎世报》网站6月7日刊登《水下核竞赛》一文称,继中国之后,印度在亚洲保有总的来说最为昂贵和规模最大的武装。
文章称,印度的很多将军自认为印度军队是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级别,但事实上印度远远落后。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对国防的投入在绝对数量上已经是印度的近四倍。但印度正努力拉平与中国的差距,幷跃升为世界最大的武器进口国,两国都在迅速扩军——不仅仅是在常规部队方面。
悉尼的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说,装备核武器的中国和印度潜艇未来十年内将可执行任务。这个澳大利亚智库机构认为,中国的核潜艇已经具备巡弋的能力。美国国防部估计,中国目前拥有四艘可执行任务的晋级水下潜艇。印度媒体2月报道说,印度首艘核驱动潜艇“歼敌者”号已经可以执行任务,然而专家对此表示怀疑。
文章称,印度和中国一样都拥有陆基和空基核武器系统,眼下新德里计划通过核潜艇来令核三位一体完整化。水下潜艇相对较难定位,因此可以从靠近沿海的地方发射装载核弹头的火箭。因此它们尤其适用于在袭击发生后进行报复性打击。
但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认为,中国和印度的潜艇尽管为核驱动,但是相对声音较大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仍会被发现。此外不管中国还是印度在作战学说还是作战指挥方面都存在不足,这可能导致无心的意外事件。对对方移动的误判隐藏着无意之间令事态升级的风险,不同的安全政策与军事文化和传统也令相互理解更加困难。
因此,澳大利亚专家判断,使用配备核武器的潜艇可能会迅速导致该地区变得更加动荡,即便这既不是中国也不是印度所希望的。北京和印度原则上都对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稳定感兴趣,这两个亚洲大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油进口。尽管如此,坚持不懈地维护各自的海上利益仍隐藏着误解的风险,幷可能导致幷非有意为之的对抗。
文章称,总体来说,印度军备生产容易遭到腐败的影响,效率低下而且几乎永远都不是最新技术水平。眼下莫迪在提出“印度制造”口号后不仅增加了国内武器生产也打算推广技术基础,这使他依赖于外国的技术知识,然而幷非所有国家都愿意向印度提供其想要的技术转让,像俄罗斯和以色列就十分慷慨,相反美国和法国这样的西方国家则相对谨慎。
印度“光辉”战斗机的研发对印度军方来说十分具有代表性,该战斗机的研发已经超过30年了。尽管该机的技术目前已经过时,但印度空军仍加以采用,而且首批飞机是否能像印度空军宣布的那样在未来两年内升空还值得怀疑。
文章称,亚洲海平面以下的核扩军以及普遍扩军将不会缓解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之间的地缘政治热点,相反,中国和印度以控制自己利益范围内的水域为目标,这两个“亚洲大国”可能还没有能力从潜艇发动核攻击,但这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核潜艇巡航太平洋核威慑力足矣毁灭美国
据英国《卫报》5月26日援引“中国军官”的说法称,中国军方已做好向太平洋首次派遣战略核潜艇的准备,并称这种搭载着核导弹的潜艇开启巡航,将令中美在南海本已紧张的战略僵局变得更加动荡。俄《独立报》27日暗示,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只有中国尚未证实进行展示国力的“威慑巡航”。
其实,美国在关于中国军力的报告中已经多次说中国要进行战略核潜艇的常态化巡航,但中国一直没这么做。没这么做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是潜艇技术因素。
核潜艇不是任何国家都能研制出来的,世界上能造核潜艇的国家就那么几个,屈指可数,中国就是其中之一。之所以很少国家能研制出来,根本原因就是要把核动力放到那么小的潜艇上,这得实现小型化,一般国家搞不了。相比美国、俄罗斯的核潜艇,中国在技术上一直是相对落后的,092型虽然解决了动力问题,但无论是吨位、隐蔽性、武器都远远落后于美俄,说白了就是并不是很具备远航的能力。到了094战略核潜艇,才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远航能力,隐蔽性、导弹射程等都得到了大幅提高,但距美俄仍有较大差距。估计到096弹道导弹核潜艇时,技术会与美俄的技术水平大幅缩小。不过,就技术而言,094弹道导弹核潜艇已经具备了常态化巡航和远航的能力。
二是基地因素。
中国东面沿海都是黄水浅海,核潜艇出来后是很容易被发现的,这使得中国在核潜艇巡航方面一直受基地因素的制约。但是,过去一些年,中国在海南建了核潜艇基地,这样核潜艇出海可以直接进入深海,不容易被发现。另外,随着西沙、南沙岛礁军事基地的建设,中国战略核潜艇常态化巡航的硬件已经完全具备了。
三是后勤保障因素。
早先,我国一方面不具备战略核潜艇的远航能力,另一方面在后勤保障方面的能力也不够,潜艇救援舰比较落后。但是,中国2010年开始服役先进的潜艇救援舰,这些年的发展在后勤保障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也使得我们已经具备了常态化巡航的能力。
四是战略需要因素。
中国人做事一直是相对稳健的,一般一些战略大事会选择战略时机来推出。譬如,虽然我国已经具备了战略核潜艇的常态化巡航能力,但一直没有完全进入常态化巡航。如今,美国要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中国为了应对,借机推出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常态化巡航。
中国弹道导弹进入常态化巡航的值班,这是对美国针对中国进行的战略遏制的反击,是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反击。因为,只要中国展开战略核潜艇的常态化巡航,那么中国的战略核威慑能力就会大大提升,萨德的威慑作用就会打折扣。不过,这应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只是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巡航并不能完全对冲萨德的负面作用。当然,考虑到萨德尚未开始部署,中国的这一反击实际上是想让美国知难而退,也就是说如果美国还要进一步部署,那么中国只能提升新的战略核威慑能力,譬如更快、更早地服役新一代的096弹道导弹核潜艇等。
当然,美国一直对中国的战略核威慑摸不清家底,议会两百五十枚核弹,一会又只有几十枚能打到美国的战略导弹这些数字,还是让对手猜去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中国具备对美国的战略核反击能力,中国比美俄的核武库差很多,但相信相关数量足以毁灭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就核威慑而言,把地球毁灭一万遍和对对方的国家毁灭一遍的威慑效果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
“五常”战略核潜艇实力揭秘中国还需努力追赶
一提到海军装备这个话题,很多人会想到最近曝光的中国第一艘自行研制的航空母舰,也有人会想到已经进入最终海试阶段的美国海军朱姆沃尔特号驱逐舰。不过,近日美国海军不声不响地通过了一个镇国利器的升级方案。这就是大海中的幽灵——战略核潜艇。美国海军通过一系列核潜艇升级方案,包括升级攻击核潜艇和建造更多的战略核潜艇。替换已经老旧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战略核潜艇这一国之重器,重要程度不亚于航母。目前,只有联合国安理会“五常”拥有这一利器,算上未来印度即将服役的战略核潜艇,在这个世界上仅有六个国家能玩转这一“大玩具”。
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自然也拥有战略核潜艇,不过和其他四常的核潜艇比,中国似乎还需要更多的努力。那么问题来了……
“五常”战略核潜艇,哪家更强大呢?
从尺寸示意图就可以看出,美国俄亥俄级核潜艇和俄罗斯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是目前五常战略核潜艇中尺寸最大的。实际上,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长170米,宽13米,排水量达到1.8万吨。庞大的身躯带给俄亥俄级强大的武器挂载能力,该潜艇可以挂载24枚潜射弹道导弹。而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外形尺寸和俄亥俄级非常接近,排水量却达到了2.4万吨,可以携带16枚潜射弹道导弹。英国在褪去了“日不落”帝国的光环后,紧跟美国的步伐,在核潜艇方面,英国的前卫级核潜艇是仿照美军俄亥俄级核潜艇建造的,舰长150米,宽12.8米,排水量1.5万吨。可携带16枚潜射导弹。
法国的凯旋级核潜艇则是自行研制的核潜艇,采用长水滴设计,长138米,宽12.5米,排水量1.4万吨。可携带16枚潜射导弹。
以上的这些核潜艇,虽然尺寸各有大小,但是除了俄亥俄级可以携带24枚潜射弹道导弹之外,其他各国的核潜艇都可以携带16枚导弹。接下来是中国094型战略核潜艇的数据。由于目前该潜艇的数据没有公布,所以并不能得到准确数据,有外媒依照卫星图片对094型潜艇的数据进行预估,长度约为133米,宽13米,排水量约为1.1万吨,其有12部垂发系统,估计可以携带12枚潜射弹道导弹。094的排水量仅为俄亥俄级的一半都不到,可以携带的弹道导弹数量也仅有12枚,为俄亥俄级的一半。
其实除了核潜艇本身的能力外,战略核潜艇能力的强弱另一决定因素:潜射导弹实力。
有潜艇没导弹就和有枪没子弹一样,无法构成真正的威胁。目前五常的战略导弹核潜艇都装备了潜射远程弹道导弹。如果你想问,既然都造出了战略核导弹,谁会不搭配弹道导弹呢?别说,还真有,那就是印度。印度自研歼敌者潜艇即将服役,然而却没有配套的弹道导弹使用,成为一个笑柄。而五常各国虽然没有犯印度的错误,但潜射导弹的性能还是有差距的。
俄亥俄级和前卫级
俄亥俄级可以携带24枚三叉戟-2D5洲际弹道导弹,在携带8枚MK4分弹头时,射程达12000公里以上,而在携带更大的MK5分弹头时,射程也可以在6000公里以上,但威力更加巨大。而英国也紧跟美国步伐,前卫级战略核潜艇也采用三叉戟2洲际弹道导弹。
北风之神级
北风之神级可以搭载16枚RSM56型潜射洲际导弹,该导弹可以搭载10枚分弹头,射程达到8000公里。该导弹长12.1米,直径2米,质量36.8吨,采用惯性制导,精度350米圆概率误差。投掷质量1150千克,最多可携带6枚15万吨核弹头;使用三级固体发动机,壳体采用APMOC芳伦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推进剂为四组元丁羟推进剂(AL/RDX/AP/HTPB)。
凯旋级采用M51型潜射洲际导弹,长度12米,直径2.3米,质量56吨;射程8000公里,采用惯性星光复合制导,200米圆概率误差;可携带6枚TN75核弹,最多12枚;使用三级固体发动机,壳体采用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推进剂为NEPE(Nitralane)推进剂。
094型战略核潜艇采用的是巨浪-2型潜射洲际导弹,该导弹的具体数据并未公布,据猜测,该导弹长度约14米,直径2米,质量约50吨;射程7400公里,采用惯性星光复合制导;可携带3枚核弹头;使用三级固体发动机。军事专家宋晓军曾表啊是,中国巨浪-2落后美国三叉戟导弹两代,目前性能还无法和三叉戟相比。
核潜艇和潜射导弹双重落后中国战略核潜艇要追赶的路还很长
中国094潜艇和巨浪2导弹在五常核潜艇中均处于落后地位。中国的核潜艇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不要气馁,中国的战略核潜艇发展本来起步晚,随着中国军工的努力才赶上世界先进的步伐,尽管中国现在不够先进,但这并不代表中国会一只落后下去。中国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跨越,未来一定可以完成从落后到先进的再跨越!
俄罗斯将这种潜艇卖给中国美国军舰将成为靶子
俄罗斯即将开始建造其第五代柴油/电力攻击潜艇,即“卡琳娜”级常规潜艇。俄罗斯海军副总司令费多特科夫表示建造工作将很快启动。尽管尚未正式开造,俄罗斯已经开始向中国、印度等潜在客户推销这一最新型的俄罗斯自主研制的潜艇。
那么这一潜艇是否能够符合中国的性能要求呢?作为融合了“基洛”和“拉达”级的宝贵经验的新一代潜艇,其强大的武备足以让人侧目。
资料图:俄罗斯677型“拉达”(Lada)级柴电动力常规潜艇属于第四代常规潜艇
该级潜艇的总体尺寸将类似于“拉达”级,长度可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例如是否要选配巡航导弹舱段,可以在60米到70米之间调整。水下速度预计为20节左右,水面7节。假如降低航行速度,续航能力会达到最高6000海里。排水量介乎于970吨到1680吨。听上去这一变化范围很大,但在当前流行的潜艇设计中相当常见,例如德国常规潜艇发展了多个大小差异明显的变种,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需要20-35名人员进行操纵。对于中国这样志在远洋作战的国家来说,预计会对尺寸较大的型号更感兴趣。
在武器配置方面,由于总体尺寸基本可知,预计“卡琳娜”级将延续“拉达”级的主要武器系统,配备四座533mm鱼雷管。根据客户需求,能够增加约10个巡航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提供从反舰到对地攻击的综合精确打击能力。
资料图:俄罗斯677型“拉达”(Lada)级柴电动力常规潜艇属于第四代常规潜艇
在叙利亚战斗中,俄罗斯常规潜艇已经使用潜射“俱乐部”系列巡航导弹攻击了若干地面目标,从而揭开了俄潜艇常规对地攻击作战的序幕。这一导弹家族包括了多个型号。其中反舰导弹型号,已经随“基洛”级潜艇进入中国军队,它可以攻击220公里外的敌方战舰。当从潜艇发射时,“俱乐部”反舰导弹的攻击隐蔽性极佳。“卡琳娜”级将使用改进型的“俱乐部”反舰导弹,预计在双向数据链等方面可获得显着改进。另一种主要的改型是对地攻击巡航导弹。这种“俱乐部”导弹。这种型号最初射程为300千米,可使用450千克战斗部攻击固定地面目标。发射前可以为导弹设置灵活的飞行路线,以最优化生存力和破坏效果。
在武器配置方面,由于总体尺寸基本可知,预计“卡琳娜”级将延续“拉达”级的主要武器系统,配备四座533mm鱼雷管。根据客户需求,能够增加约10个巡航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提供从反舰到对地攻击的综合精确打击能力。
资料图:俄罗斯677型“拉达”(Lada)级柴电动力常规潜艇属于第四代常规潜艇
在叙利亚战斗中,俄罗斯常规潜艇已经使用潜射“俱乐部”系列巡航导弹攻击了若干地面目标,从而揭开了俄潜艇常规对地攻击作战的序幕。这一导弹家族包括了多个型号。其中反舰导弹型号,已经随“基洛”级潜艇进入中国军队,它可以攻击220公里外的敌方战舰。当从潜艇发射时,“俱乐部”反舰导弹的攻击隐蔽性极佳。“卡琳娜”级将使用改进型的“俱乐部”反舰导弹,预计在双向数据链等方面可获得显着改进。另一种主要的改型是对地攻击巡航导弹。这种“俱乐部”导弹。这种型号最初射程为300千米,可使用450千克战斗部攻击固定地面目标。发射前可以为导弹设置灵活的飞行路线,以最优化生存力和破坏效果。
这种发射潜射巡航导弹的能力对中国来说更有吸引能力,因为中国在“俱乐部”基础上发展的“鹰击18”导弹已经批量装备部队。虽然,“鹰击18”的尺寸可能大于“俱乐部”导弹,目前还无法确定“鹰击18”可以由从俄罗斯进口的潜艇上发射。但因为“卡琳娜”级潜艇还在设计阶段,为中国客户做出相应改进应当没有太大的困难。
资料图:俄罗斯677型“拉达”(Lada)级柴电动力常规潜艇属于第四代常规潜艇
同时,中国近期光纤制导导弹的发展,可能为“卡琳娜”级等潜艇带来可靠的防空能力。以往欧洲国家曾经计划装备潜射光纤制导导弹,用于攻击低速飞行的反潜直升机。中国AFT-10光纤制导导弹已经大量装备使用,它的制导方式完全可以用于攻击反潜直升机。
一艘先进的潜艇,拥有强大的武备非常必要,但是潜艇的隐藏能力似乎更加诱人。
俄罗斯潜艇工业界的消息称,将在明年完成“卡琳娜”级潜艇新型“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AIP)的研制,它将是新一代潜艇的动力核心,研制成功后会在2018年开始建造第一艘该级潜艇将。它也是潜艇最重要的优点——隐蔽性的关键保障部分,只有采用安静的动力系统,潜艇才可能躲过敌方的搜索,完成自己的攻击任务。
资料图:“拉达级”潜艇(上)与“基洛级”潜艇的剖视图比较
目前对于“卡琳娜”级潜艇的隐身性能还没有过多的报道,但是从“拉达”级已经成功的在“基洛”级约120分贝的噪音基础上降低到了90分贝左右来看,“卡琳娜”级的分贝数降幅将要变小一些。因为从技术角度来说,每一次降低分贝数字,难度都呈倍数的增长。所以,“卡琳娜”级的分贝数并非线性变化,降噪的实际效果仍非常客观。
同时,“卡琳娜”级的AIP系统将可以使该级潜艇在水下活动25天之久,而不需要上浮通气。实际上,这一最新型AIP系统已经在俄罗斯现役最新的“拉达”级常规潜艇进行试验。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里,俄罗斯完成了若干级常规潜艇的设计、制造与深入改进,例如“拉达”级是在着名的“基洛”级潜艇上发展出来的改进型常规潜艇。经过几代AIP系统的研制和深入修改,俄罗斯在AIP系统上已经取得了若干重大突破,静音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这些对于中国海军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因素。因为受地理环境的限制,中国潜艇部队的活动空间相对狭小,不得不穿越若干狭窄水道才可以进入广阔的太平洋或印度洋区域。在这种容易遭遇敌方舰艇、飞机的环境中,静音能力几乎是潜艇躲避敌方攻击的唯一法宝。
不过,对于中俄军购而言,现在早已不是简单的“军火买卖”,而是上升到技术合作层面。早在,2013年中国就已与俄罗斯在引进“拉达”级潜艇上达成意向。可是,由于中国方面希望潜艇采用自己的武器系统,包括了指控中心,俄罗斯只负责承担潜艇艇体的制造。
此外还有分析称中国希望使用自己的AIP动力系统,这一消息尚未获得证实。或许因为在这些方面没有达成协议,所以“拉达”级潜艇的采购计划也陷于停顿。但是,中国在自行研制的潜艇大量装备的背景下,依然对“拉达”级表示了购买意向,充分说明俄罗斯常规潜艇技术仍有非常值得中方学习借鉴之处。如今“卡琳娜”级即将出世,中国又怎么会不感兴趣呢?
资料图:中国海军俄制基洛级常规潜艇在海面上航行
当然,对于中国来说,购买“卡琳娜”级依然会面临与“拉达”级相同的问题,就是想要将俄罗斯新型舰艇与中国指挥火控系统的整合,这是难度极大的一项工作。
中国在指挥系统信息化、网络化方面的水平已经远远超越了俄罗斯。假如进口俄罗斯潜艇,必然希望使用自己的指挥系统。但这不仅需要投入巨大的技术力量和资金才能将两国的各种系统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同时还需要双方经过艰苦的谈判才能相互妥协。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工作将带来巨大的回报,能够将底蕴深厚的俄罗斯常规潜艇设计制造成果与中国新兴的作战信息能力结合起来,促生一种具备世界顶尖战斗力的全新潜艇,这显然是一种双赢的理想局面。
中国已经从俄罗斯引进了有“大洋黑洞”的美誉的“基洛”级潜艇,同时也有意向引进“拉达”级潜艇,如果真的将“卡琳娜”级引进,同时还引进俄罗斯先进的AIP技术和舰艇建造技术,那么未来中国的潜艇必然会成为整个东北亚地区最让人生畏的“水下狼群”。到那时,我们是否会宣称,美国在东北亚航行的战舰都有可能成为中国潜艇的“靶子”?
终于忍不住了!俄罗斯反求中国这四种武器
一提起中俄军售,影响深刻的就两个字--山寨!
其实,能有这种下意识的反应也不难理解,毕竟从着名“五对负重轮”,到拱卫祖国蓝天的歼-11系列战机,中国有太多的武器打下了苏俄的烙印。然而,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悄然反转。
不久前,中国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就向俄罗斯出售了12架运-12型运输机。其实,这早已不是中国第一次像俄罗斯出口运输机,早在第十届珠海航展时,中国就已经向俄罗斯出口过运-12型运输机了。
中国有太多的武器打下了苏俄的烙印
曾经向中国大批出口运输机的俄罗斯,如今反而向中国购买运输机,这本身就能说明一些问题。
那么在未来几年内,中国还有哪些装备能够引起俄罗斯的兴趣,可能出口到俄罗斯的呢?
笔者认为,至少有4类军工产品是目前的俄罗斯在短时间内难以顺利生产的。
目前,中国运-20大型运输机或即将量产。
首先就是刚刚提到的“主角”运输机。
目前的俄罗斯尚不具备量产大型运输机的资格
可能有人会认为笔者是在胡言乱语博人眼球,但只要联系一些其它的新闻报道就会发现,笔者所言还是有几分道理的。苏联解体前,苏联空军曾经拥有可与美国媲美的战略运输机群,即便是现在,俄罗斯依旧拥有世界第二大的运输机机群。
但是,与过去苏联时代不同,如今俄罗斯的运输机,尤其是大型运输机,可以说是报废一架就少一架,因为目前的俄罗斯尚不具备量产大型运输机的资格。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苏联时期,其“安”系列大型运输机的生产线建在乌克兰,随后苏联解体,俄乌分家。再到如今俄罗斯与乌克兰已是矛盾重重,若想让乌克兰为俄罗斯建造大型运输机,几乎是不可能的。
况且,乌克兰本身由于资金、技术、人员等问题,没有能力令生产线全开,否则抱着这样一只会下蛋的“金鸡”,乌克兰航空代表团也不用远赴陕西渭南市,准备把“安”系列运输机的生产线落户中国了。
不仅仅是“安”系列运输机,“伊尔”系列运输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俄罗斯也在积极向中国出口伊尔-476运输机
目前,旧型号的伊尔-76运输机俄罗斯早已经停产,转而生产的是伊尔-76MD最新改进型,伊尔-476运输机。这也是为何中国最近购买的伊尔-76是翻新的二手货的原因。
按照俄罗斯的计划,到2020年,俄罗斯空军将接收48架新型的伊尔-476运输机。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积极向中国出口伊尔-476运输机。
对此,笔者认为,俄罗斯之所以积极向中国出口伊尔-476运输机,恐怕其中的一个目的与向印度出口米格-29K舰载机一样,希望借中国的资金,分摊伊尔-476的研制费用,并进一步扩大伊尔-476的生产量,以维持伊尔-476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但随着中国运-20的研制成功,伊尔-476与运-20相比并无明显优势,所以笔者认为,中国大量伊尔-476运输机已无太大可能,那么俄罗斯是否还能继续维持伊尔-476后续机型的研发与生产呢?恐怕情况并不乐观。
在“安”系列运输机进口无望,“伊尔”系列运输机前景暗淡的情况下,俄罗斯想要维持自己的战略运输能力,恐怕还得需要中国的帮助。所以说,未来中国大型运输机出口俄罗斯还是有一定可能的。
除了大型运输机之外,笔者认为,中国军工还有一类飞行器可以出口给俄罗斯,那就是无人机。相比有人战机的大放异彩,俄罗斯在无人机领域可谓是平平无奇。
除了当年米格公司的“鳐鱼”无人战机令人眼前一亮外,再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产品。反观中国方面,各种级别的无人机几乎应有尽有,尤其是“翼龙”无人机,更是远销全球许多国家,性能堪比美国“捕食者”系列无人机,而性能更强、有效载荷量更大的“翼龙II”无人机也将开始生产。
不仅如此,“利剑”隐身无人战机、“长鹰”、“神雕”等无人侦察机也为中国无人机曾色不少。
可以说,如果俄罗斯进口了中国的无人机,不仅能弥补其在相关领域的空白,更能使俄罗斯军队的战斗力更上一层楼,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相关费用。
以这次俄罗斯空袭“伊斯兰国”恐怖组织为例,派遣苏-24、苏-25等战机进行空袭,不仅费用高,而且飞行员还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尤其是一些低价值目标,派遣常规战机打击的效费比极差。
倘若俄罗斯也学习美军,在常规空袭的同时加入无人机进行全天候的侦查与打击,取得的成绩或许比目前还要巨大。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俄罗斯若在今后进口中国无人机,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中国研制的C4KISR系统可令军队的战斗力获得巨大提升
如果说前两种武器装备的科技层次还稍显低端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种军工产品绝对属于“高大上”的层次,因为这类装备的最顶尖产品只有中美两国能够生产,它就是C4KISR系统。
顾名思义,C4KISR系统就是把C4ISR系统与火力杀伤(Kill)系统相结合,使各武器系统、诸军兵种和各个战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缩短了从侦察到射击的时间,以更快、更准确、更高效地完成作战任务。所以国内也有部分媒体将其称为“杀伤链”系统。
虽然大部分人对C4KISR系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它的许多子系统却都是大名鼎鼎,例如“战场情报处理系统”、“国家级军事通信系统”等,这些系统在国际市场上只有极少国家提供出售,而美国更只向核心盟国提供类似系统。
如今,中国已经将C4KISR系统打包出售,这不仅表明中国本身已经装备了C4KISR系统,更对该系统充满信心,否则也不会将这套系统拿到国际市场上。
虽然俄罗斯也准备在2020年之前,建成类似的系统,但笔者认为,以俄罗斯目前的对于军队建设的投入而言,想顺利建成如此庞大的系统以及配套设施并非易事。
尽管从俄罗斯的国家安全角度讲,其向中国采购整套C4KISR系统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如果俄罗斯能够在现有基础上,从中国购买一些子系统进行仿制或整合,那么对于俄罗斯国防建设而言无疑将具有莫大的帮助。
这第四类装备,也是现在许多媒体和观察家都在议论的热点问题,就是俄罗斯是不是应该引进中国水面主战舰艇。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类似于驱逐舰、护卫舰等战舰,俄罗斯是不会从中国引进整舰的,毕竟此类舰船俄罗斯海军需求量较大,全部购买中国货不仅资金上承受不起,进而引发的后勤保障、人员培训等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况且就算是碍于颜面,俄罗斯也不会选择从中国进口驱逐舰与护卫舰,充其量也只是进口一些发动机、电子系统等俄罗斯的弱项。
不过,像直通甲板两栖攻击舰、航空母舰以及大型综合补给舰,俄罗斯倒是可以认真考虑从中国进口。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这三类大型舰船,从苏联时代起就是俄罗斯海军的短板。
航母不用多说,俄罗斯目前只有一艘“库兹涅佐夫”号;而直通甲板两栖攻击舰,直到苏联解体,苏联海军也未曾装备过;而大型综合补给舰也是俄罗斯的弱项,今年四月份,俄罗斯与中国签订合同,为排水量14000吨的“帕申院士”级中型综合补给舰,进口5套用于远洋综合补给舰的海上补给系统。可见俄罗斯在相关领域已经到了不得不买的境地。
不过,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直通甲板两栖攻击舰、航空母舰以及大型综合补给舰,中国也不过是这几年才开始着手建造的。没错,但俄罗斯与中国的差距也恰恰就在这里。
虽然中国也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可技术储备、设计制造团队、各型机械设备的准备却比俄罗斯要充足的多,而且中国有足够的资金来完善相关领域的后续工作。
反观俄罗斯,虽然其曾经有一流的大型水面舰艇设计、制造经验,但经过20多年的停滞,无论是人员还是设备,甚至是设计思路,都俨然更不上时代的步伐。若想重新锤炼出一支与俄罗斯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团队,恐怕没有十几年的时间是办不到的。
所以,目前俄罗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向国外购买此类先进舰船,并在购买后吸收这些舰船的优点,再结合自身需求进行改进,从而逐渐跟上国际步伐。
不过目前有能力建造这些舰船的国家,除中国外,几乎都是北约成员国,以俄罗斯现在和北约的关系,想顺利购买恐怕难于登天,“西北风”舰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目前俄罗斯向中国购买直通甲板两栖攻击舰、航空母舰以及大型综合补给舰等舰船,可以说是唯一的选择,再加上中国武器装备与俄罗斯的渊源,如果俄罗斯从中国购买这些舰船,形成战斗力远比从北约国家购买相关装备要快的多。
其实,目前阻碍俄罗斯从中国军工装备的并非是金钱,更多的恐怕是俄罗斯难以放下身段,向曾经是其“学生”的中国学习、借鉴。
然而,俄罗斯应该明白,大国兴衰不过是一种正常的更替,唯有不断强化自身的实力才是硬道理。
仿制也好,山寨也吧,其并没有什么丢人的地方,“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中国的先贤们早在2000多年前就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对于现在的俄罗斯来说,丢掉过去的大国光环与心态,或许才是其重新崛起的正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