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三沙卫视栾子洲:老船长和《更簿》背后的故事海南新
周伟民:中国最早经营开发,因为南海本来是荒无人烟的,我们海南的渔民,到那里先开发。
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的苏承芬老船长,今年81岁,他是《更簿》的代表性传承人。
编者按:南海有多少波澜壮阔,就有多少绮丽壮美的故事。作为祖国最南端三沙卫视的一名记者,200多天里,栾子洲一直在南海诸岛采访,挖掘被誉为“南海航海图”——《更簿》背后的故事,用历史捍卫了祖国的主权,更向世界讲好我们的南海故事。和他故事里的老船长一样,对事实的追寻、对的坚守,已成为他记者生涯奋勇前行的动力。
吴士存:中国是南海诸岛唯一的真正的主人!
李瑞良:我们世世代代都在南海生活。
《更簿》里记载的不仅有到达西沙、中沙、南沙的航线,还有南海的、水文和渔民们最早对南海诸岛的命名,它彰显着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的主权。
许声佩:在祖国的南海,有我们的渔民辛苦奋斗、几十年艰苦的耕耘。
在南沙捕鱼的几十年里,苏阿公每次按照《更簿》上的航线出海,遇到大一点的岛礁,总要做一件事:找一块木板,用红油漆写上“中国领土神圣不可”,然后插在岛上。下次再来,如果木板不见了就再写,一直写到他最后一次出海。
《更簿》被誉为“南海航海图”,700多年来,海南渔民世世代代就是靠着它,驰骋在广袤的南海之上。《更簿》中的“更”指的是距离,一更大约是10海里,从海口到三沙永兴岛大约是410公里,220海里,也就是22更。“”是指径、方向,“簿”就是小。在采访一位老船长时,他送给我一本,尽管是一本复制品,但我还是把它当作宝贝一样心疼和爱护。
#好记者讲好故事#【纪君评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三沙卫视栾子洲:更情深似海】一本航行图志勾勒一道道清晰边界,一段难忘历史一份份深沉情怀。一群皓首老人的铿锵呐喊,回响一个民族的心灵;一位年轻记者的真诚记录,宣示国家的主权。在心灵的深海里体会坚守,在镜头的广角中回味不变真情。
在我入职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三沙卫视的1400多天里,其中有200多天,我都穿梭在祖国美丽的南海之上,在大大小小的岛屿上驻岛采访。在我心里,南海有多少波澜壮阔,就有多少绮丽壮美的故事。作为祖国最南端的一名记者,我愿将老船长和《更簿》背后的故事和传承下去,向世界讲好我们的南海故事,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
苏阿公用生命和尊护着《更簿》,而另一位老人,79岁的麦运秀老船长,用10个多月异国的书写了他的家国情怀。在那段时间里,他不在对方所谓的书上签字。后来,阿公回国,船没了,让他更的是,阿婆思念成疾也去世了。说到这儿,老人浑浊的眸子里泛起了泪光。但是骨子里的那份坚韧,从他那如刀削一般的脸颊上显露无遗。
……
阿公说:“我们祖祖辈辈都在南海打渔,那是我们的宝地啊!而《更簿》就是我们‘耕作’南海最直接、最有力的。我这辈子最后的任务就是为国家保存好《更簿》。”我想,在阿公心里,守住了祖传下来的《更簿》,就是守住了祖海。
麦运秀:南海就是我的家!
“DuGua”,海南话里这是让我擦擦汗的意思。我说:“阿公,我想看看《更簿》,”“LaoLouLaiJiaMuWei”,阿公又让我留下来吃饭。直到我说出我是三沙卫视的记者并拿出了《记者证》,这位谨慎的老人才翻出用包好的《更簿》。
阿公对我说,他就是要让这一块块“中国标签”在南沙岛礁上屹立不倒!99%的中国人没有到过南沙,但阿公却了100%的中国人。
2016年7月11日,也就是所谓的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结果公布的前一天,我参与拍摄的纪录片《我们的更簿——三沙属于中国的历史》在综合频道,随后这部纪录片以6种语言在央视多个频道26次,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在拍摄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我采访过的很多老船长、老教授年事已高,反应有些迟缓,表达也不太清楚。但是对于祖海,他们发出的声音却无比坚定——
杨庆富:南海是我们的祖海,南海是我们救命的海!
还记得我第一次去采访苏阿公的时候,每当我提出要看一看《更簿》,阿公总是用其他话题试图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