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文化

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提升海南文化自信的“金名片?海南历史文化人物

海南不是“文化沙漠”

《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位列海南省委省“海南文化工程”。梳理、研究和推介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一展海南历史文化之雄风,陈述海南历史文化之贡献,有益于海南文化自信之确立,海南形象之塑造,海南文化之创新。于海南文化软实力之提升,亦有里程碑意义。

一部丛书就是一部历史。

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马良几乎是全文阅读完这套《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的,在他看来,这是海南人士企盼已久的一套丛书。

《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

近日,由省政协主持编修的《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在众多关注的目光下与大家见面了。这套定位为科学性、学术性与通俗性兼容的人文历史图书,以评传结合为编纂体例,融人物传记和历史评论为一体,对在海南历史上有重要贡献、重要影响和重要地位的历史文化名人进行系统梳理,对讲好海南故事、提升海南文化自信发挥了重要意义,成为塑造海南新文化形象的一张新名片。一经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旧石器之时,人类已留迹于此岛。新石器之时,骆越族乘竹筏,莅海岛,披星戴月,刀耕火种,纹身织锦,黎族文化因之而生。秦朝立国,始皇置象郡,海南为外徼,入中华版图;西汉东汉,武帝置郡,明帝置治,设珠崖,立儋耳,名闻天下;魏晋南北朝,冼夫人南渡,儋耳归附,崖州始置,中华天下一统;隋唐扬威,陆海相通,始名琼州。儒释道法,宦商戍民,薰染过化,风气益开。西沙遗址,有目共睹;北南两宋,儒学复兴。苏轼抵琼,礼乐,储英濡彦,弦歌四起。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四海测验,黄岩定位;大元军马,巡辖南沙,《元史》有载。文宣慰,海南海北,青梅留名;大明立国,丝畅通,万邦来朝。兴师重教,文风丕变,鼎臣继出。有明一代,琼州中举者五百九十四人,中进士者亦六十有四,有“海滨邹鲁”之誉;大清鼎盛,一府二州,西南中沙,天下总舆。琼台书院、东坡书院、雁峰书院,书声琅琅,名重天下。弦诵之声相闻,礼义之俗日新,衣冠礼乐彬彬;兴起,先有军阀,后有日寇,然琼崖特别,卧薪尝胆,红旗不倒,大军南渡,琼崖解放,中华崛起,此后则别开洞天,天地一新。

充分挖掘反复考证

悠久之历史,绵长之文脉,天造地设,神谋化力,必孕育别具一格之地域文化,涌现灿若群星之历史名人。海南文化滋生于海南,覆盖于南海。历数琼崖数千年文明,杰出名人何止成百上千!时期,仅文昌即拥两百将军有余。海南南海,人杰地灵,名人无数,能为今人所道者,不过沧海一粟。来自中土者,有冼夫人、鉴真、李德裕、李纲、李光、赵鼎、胡铨、苏轼、图帖睦尔诸人。其引中原文化入海南,与闽南文化、黎苗文化及回番文化通融共生,终有“海南万里真吾乡”之认同!海南文化自始反哺中土,文人儒生北仕中原,进取朝廷。至明,已有丘濬、海瑞、唐胄、钟芳、邢宥、薛远、廖纪、王弘诲诸人;至清,则有张岳崧、谢宝、韩锦云诸人;之后,更有宋耀如、王文明、冯白驹、逸、宋氏姐弟、王国兴、陈序经、岑家梧、范会国、陈道修诸人。其生于斯,成于彼,陆海跨越,成就文化,走入历史,却写就中华文明通史与中华专门史之重要篇章。

为了内容的严谨准确,谢海林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有时仅仅为了一个细节,他就要反复查阅核实。

记者日前采访了丛书的部分主创人员,听他们讲述丛书的编纂过程。

作为丛书的执行副主编,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闫广林的感觉是,丛书的审稿工作“太过认真”。“有一次我们将已经完稿的6本书稿提到编委会上集中会审,当时我个人已经觉得达标了,但最后还是只通过了三本书。”

海南岛,中国极南矣!孤悬海外,远离中土,僻处海疆,封建者视之“蛮荒”、“南荒”。历朝历代,贬官流臣,戍士移民,踏足海岛,或出于无奈,或迫于生计。然此行此举,非但未阻碍海岛文明之延传,反因中土文明之播撒,北风劲吹,南雨浸润,东西兼收,陆岛相融,于此形成独具特色之岛屿文化琼崖文化,今曰海南文化。海南文化之出现,致海岛文明生态为之大变,且融入中华文化之格局,为多元一体之文化要素也。

“目前,入选丛书第一辑的海南历史文化名人有26位,大体包括冼夫人、丘濬、唐胄、海瑞、张岳崧等海南古代先贤,李德裕、胡铨、苏轼等唐宋南贬名宦,潘存、宋耀如、冯白驹、逸等近现代海南名人等三部分。至今,第一辑中的前十册已经出版。”陈成说,“我们的目标是整套丛书力争出到100册,实现这套丛书对海南历史文化最深入、最系统的一次研究。”

“对像我这样进入海南文史研究领域不到五年的年轻人来说,能参与这部丛书的创作,是一种荣耀。同时,它也赋予我们更多的责任和。”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谢海林负责撰写张岳崧。他深有感触地说,编写丛书,要对历史负责,更要对未来负责,其全面准确至关重要。

“现今一提起海南,仍有人持海南边缘论、文化沙漠论等等,导致作为海南人,尤其海南文化人的自卑感和贫弱感,这其实是没有什么历史依据的。值得叹惜的是,这样一种历史视野,不为海南人士所普遍拥有,他们中一部分人的目光所及通常是这座岛屿上多姿多彩的自然生态,却较为忽视其丰厚的人文积淀。一定程度上,这与此前缺少《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这样既有学术性、科学性,又有普及性、可读性的著作有关。”马良说。

“在撰写过程中,一些传主的相关资料较少,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其内容,许多作者不得不克服各种困难,多次进行走访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工作量很大。”闫广林说,“例如,写岑家梧的作者为了解他为什么,千里迢迢找到岑家梧的后人,不知道被了多少次,但始终不肯放弃,最终了后人,完成这部创作,非常令人。”

“值得一提的是,丛书编纂过程中还挖掘出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历史资源,这些都为今后研究海南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闫广林说。

海南历史,穿越古今。海南文化,物华天宝。文化名人,无论古今,不分陆岛,或以中原渡海南,或启海南向全国,更有通世界者,然于此海岛,于此海域,纵横捭阖,各擅胜场,留一生之伟业丰功。王侯将相,先哲鸿儒,有之。仁人志士,文科魁,有之。高僧,名伶良贾,亦有之。其足迹遍涉、经济、军事、教、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法律、科技诸领域,文韬武略在海南,文化智慧在中国,其为海南之杰出人文景观,更为中华、学术思想与文化智慧之宝藏。此为海南文化之历史积淀,亦存于今之海南居民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之中。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庆江因为曾经参与《海南历代贬官研究》写作,当时受到省政协邀请负责撰写海南“五公”。曾庆江直言,这一邀请曾让他犯难。“丛书的要求是每个传主单独成册,我虽然对五公有研究,但人物在海南留下的资料太少,要完成每个人12万字的书稿,困难不小。”

在他看来,《丛书》的出版对增强海南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能起到极大促进作用。“事明,没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人文,要想完成高质量的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几无可能。我们应该自信,海南的历史不仅不是边缘化的,它其实是处在不断中原化的过程中,与中国历史进程几乎是同步的,而其固有的黎族文化、海边渔民的海洋文化,下南洋带来的南洋、西洋、阿拉伯文化的混融等,在中国史意义上还有开创之功,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熟悉海南历史的人知道,近年来,针对海南文化梳理的著作并不多,印象较为深刻的一为建省20年之际出版的《海南历史文化大系》,二为前年出版的“天涯文化丛书”,前者第一次系统梳理了海南历史文化,后者则主要讲述三亚的过去和现在。“从编写内容、形式、来看,《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在海南历史上是一部填补空白的丛书,因为有关海南历史文化名人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把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修成一套系列的丛书还是第一次。”《丛书》执行副主编、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一平说。

提升海南文化自信的“金名片”

2014年7月,为系统、全面深入地挖掘海南历史文化资源,真实、生动地普及海南历史文化名人知识,提升海南的知名度和文化感染力,省政协决定编纂这套丛书,计划利用三至五年时间,收录在海南历史上有重要贡献、重要影响和重要地位的历史文化名人,每人单独设立一册。

《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以科学性、学术性与通俗性为本,融人物传记与历史评论为一体,讲历史故事,叙文化传统,说海南古今。此丛书以史实为据,以思想为重,以文化为要,更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雅俗共赏,实为、海南传统文化精华之作。

编委会会审有时为了一个词,一个标题,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争得面红耳赤。“我们有规矩,既然做,就要对历史负责,有问题第一时间搞清楚,绝不允许过后再出错。”闫广林说。

强国强地,必先强其文化。今之国际旅游岛,不可无文化。有源方有水,有草皆有木。海南文化名人,乃海南文化建设之重要基因,经济社会发展之思想资源及文化珍品也。

李德裕、胡铨、唐胄、海瑞、张岳崧、宋耀如当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在面前一字儿排开,与封面上一张张庄严的面孔相视那一刹那,我们仿佛听到一段深厚绵长的历史,娓娓叙说起来。

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武威摄

《丛书》执行主编、省社科联赵康太也表示,《丛书》采用传记的方式,将以一百本的篇幅来全面展现海南历史文化名人的广度、厚度和高度,是一张塑造海南新文化形象,提升海南文化自信的金名片。“通过《丛书》的出版,我们要明白,文化沙漠不是说海南没有文化,而是挖掘文化资源不够。”

百册图书讲好海南故事

“今年注定将是省政协成立以来,一年当中出版海南文史图书最为丰硕的一年。除了丛书的面世,由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持编修的琼剧三亲史料厚卷《琼剧亲历录》也几乎同一时间出版。”《丛书》编委会副主任、省政协副史贻云说。“讲好海南故事,海南,是两部著作共同的出发点。”

“我将这本书题目定为海南科举第一人,绝不是。”谢海林说,当时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第一人不是张岳崧,而是南宋的郑真辅。“为此,我就花了大量的时间查找了《宋登科记考》、《正德琼台志》等原始文献,可以断定,郑真辅是南宋年间被选为探花使,但并非指进士及第第三名,与明清科举严格意义上的第三名探花完全不相同。”

“但是能有机会参与这样的工程,力太大了。”接到邀请后的第二天,曾庆江就答复省政协“这活我干了”。“我一直对五公研究有兴趣,丛书对我而言就是情感投射的产物。接过任务后,一直琢磨如何推陈出新,例如撰写胡铨时就曾痛苦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才确定主题,不仅是把他定位为贬官,而且要写出这个身份之于海南历史文化的意义和分量。”

丛书的编纂是一项浩繁艰巨的文化工程,面临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多、资料考证难、编纂时间紧等诸多难题。在以30多名中青年专家、学者为的撰写队伍的奋力拼搏下,第一辑书稿终于在今年1月如期杀青,并顺利成书出版,其间有着太多的艰辛与不易。

“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首先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名人。李德裕、胡铨、唐胄、海瑞等等,把这些名字起来,也就是一部浓缩了的海南历史。”回想起一年前《丛书》编纂全面启动时的情景,《丛书》主编、省政协副陈成难掩内心的兴奋:“这套丛书是建省以来由省政协主持编纂的第一部大型综合出版读物,被列为了省委、省十大海南文化工程建设重要内容和省重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